
普市的传奇人家
文、图/曹华贵

普市在汉冷兵器时代,属战争之地,为丝绸之路要冲,由夜郎古国所辖。唐元和元年置蔺州,明末清初,奢崇明叛乱,就在今古蔺县境内设奢王府,光绪三十四年,永宁县从普市迁至落洪坝(今古蔺县政府所在地)。后将永宁县改为古蔺县。
古蔺县境内有千年古镇普市之称,上半条街称“普市”,下半条街称“占底”。就在一九三四年,普占街上有两户商人慈善家,大名广为流传。

一户是徐志高家,徐志高之子名叫徐德凤(别名徐明岗)。居住在西面房子,小地名吊脚楼。徐德凤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德,经常救济穷苦人,造福一方百姓,所以远近闻名。他家先用石头砌起了一丈多高的地基,再建成五立四间宽敞住房,经营旅店和餐馆,附加养猪,请了两个厨师,当年普占赶集,逢赶集天就增加一个女工帮忙摆餐打杂。徐老板和妻子郭氏(人们称郭孃孃)告诉厨师,饭馆只要开起门时,凡有乞讨的人,都要赏他一大碗饭,外加上菜和一些肉。路过人员,凡是途中遇到困难者找到徐德凤的,他一定会出手给予生活费和路费。所以,云、贵、川三省之民皆称徐德凤为慈善家。
尤其是在公元一九三四年,腊月三十那天,红军长征路过普市,有一个红军叫陈老乡,因身染痢疾,把所带的武器、干粮都交给大队伍带走了,陈到徐家后面的厕所解大便,因痢疾不能自控,导致衣服弄脏了,臭味熏人,病情加重,行走艰难,陈老乡看见一间空猪圈里堆放了稻草,就躲藏到稻草中以草为被休息。直到当天下午,徐家有人去喂猪,才发现稻草里有一个人,便将此事告知了徐德凤,得知消息后的徐德凤立即派人将陈老乡扶到家里来,安排人帮陈老乡洗澡,让他穿上新衣服。徐亲自去请沈太医来为其治病。第二天追剿红军的滇军来了,徐把陈老乡保护起来。过了几天后,徐便问陈老乡家住何地?有啥亲人,陈如实告之后,徐就帮陈老乡写信回家,留陈住了半月之余。病好以后,陈老乡的亲人来徐家接其回去时,徐给陈准备了充足的路费盘餐,还安排人护送了他一程,陈安全到家后又加入了红军部队。

另一户,是住占底街东面的王子芳家,主要是开酒房和养猪,这户商人买卖公平,王的原则是宁亏自己,不亏他人。当时玉米用升、斗来量,一升重量五市斤,能换白酒二斤半。据说,不管何人到他家买或换白酒,只要到酒坊,便可免费先品尝一杯(约二两),能吃自便,然后再买或换自己所需数量。在收换酒玉米时,升、斗不满,以满计换,远近客户莫不赞赏。
公元一九四六年,当时是五天赶集,六月初一那天早上,有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全身穿的和尚衣,人们称这位老人为老道人,手中提着三个生玉米从平街上喊到上街抬骚坪,“找火烧、找火烧……”。王子芳睡在床上听到,便喊家里人出来看一下,家里人说:“是一个老道人”。王子芳跑到院门前,便大声喊到:“老师爷:你把玉米拿来我帮你烧”。那位老道人转头看了看王子芳,便开口说道:“你烧,我才不烧”。王子芳回屋后很纳闷,便和家人一起讨论此事,觉得很奇怪。不多时,那个老道人又从下街喊了起来。这次王子芳便主动走上前去对老道人说:“老师爷拿来我帮你烧”,老道人又看了王子芳几眼,便开口说道:“你烧,我才不烧。我只是试试凡人的心”。话完后,老道人一声:“我走了”!王子芳想送送老人,抬头一看,却发现老道人踪影全无了。

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九日,李树清会首,聚众乡里善友做观音会,地点选在占底平街上的庙里,中午道士在庙前烧文书,一场出人意料的大风把烧燃的钱纸和文书吹到一间草房上,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整个占底街上都是熊熊火焰,火势蔓延了几百米的长街,只听见街民们大声喊到“起火了,快跑呀!”,一阵阵呼喊声,逃命要紧,街上邻居的房子已被火烧着了,火苗蹿出几丈高。街道上到处是泪流满面,衣冠不整的逃难者。对门狗脑壳山上的行人,看到浓烟滚滚,整条街顷刻黢黑一片。只望见大风把火团一堆又一堆地吹抬起来,往上街未烧燃的房子上落,落在房子上就着火。不一会儿就从下街口烧到了抬骚坪,几十户民房全被猛火烧光。因占底历代饮水都困难,更没有水来灭火,眼前亮晃晃的一片,根本看不见天空,耳边全是劈劈啪啪的声音。五六个小时之后,大火熄灭了,只见徐德凤和王子芳两家房子完好无缺。民众奔赴现场,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徐德凤平时好事做得多,又说王子芳家买卖公平,连老天都开眼了。
普站街被焚烧后,刘其、王禹等地方领导诉讼至古蔺县政府。“首先诉李树清纵火焚街。街被烧后,全街庶民的那种悲惨生活景象可想而知。其次又向上级申请报告请求拨款重建占底街。(诉讼状有这样的内容“祝融飞下九天,占底炬火焚街,墙缝无存物,全街夜宿露天,恳请上级政府拔款重建占底街”)
后来人们都传说,那次大火全街就只有徐德凤,王子芳这两户人家的房子没有被焚烧,是这两户人家行善积德,祝融另眼相看,这一悬念留传至今。

作者简介

曹华贵,网名一剑飘香,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家乡,热爱文学。长期在乡村务农,先后任过生产队长、副村长(兼任计划生育专干)村主任等职。第四届正东乡人民代表。泸州市楹联学会会员;叙永县政协永宁诗书画院创研员;普市农民诗联学会副会长;叙永县楹联学会会员;正东镇楹联学会副会长;普市农民学会顾问。有诗文联见诸书刊和网络平台。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
2563560978@qq.com
投稿要求
古体诗:律诗(古风意境佳)六至十二首,绝句(古风意境佳)十至十六首。
现代诗:两首及以上(最多不超过五首一百行)。
散文:一篇
小说:视篇幅而定
另外:附作者简介和一张清晰的个人生活照。
可以应作者要求配图和配乐(投稿时加入想配的图片和乐曲名称,注明演唱者等)如果投稿十日内没有收到用稿回复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
关注《春到百草园》能欣赏更多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