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年二月二十(2020年3月13日)。
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全国疫情:
一、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截止3月13日07:3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现存确诊14883例,累计确诊80984例,累计治愈62928例,死亡3173例。
二、习近平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秘书长先生给我来信表达慰问,积极评价中方采取的防控措施,并多次公开讲话支持中国抗疫努力,中国人讲患难见真情,我对你表示感谢。古特雷斯表示,我对中国新冠肺炎病例大幅减少感到十分高兴并表示祝贺。我相信,凭借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韧性,中国不仅将很快战胜疫情,而且还将很快恢复经济秩序,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利益,也将为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三、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耍求根据疫情形势变仕分区分级做好防控和保障工作,精准防范疫情输入输出。
宅家蜗居,还要有耐心,在家与亲朋好友,原单位同事,社会交际应酬等完全隔开,沒有见面机会。现在还好,有先进的通讯工具,有无所不知的电视节目,有沟通交流的微信,有电脑上的搜索,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每天有亲朋微信问候,有微信聊天,人之分离却还是心心相印的。
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怀旧,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一提到过去,人也兴奋,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说现在,好多事情却遗忘,丟三拦四的,刚才想要做的,一下就忘在脑后。更为可笑的是,明明要用的东西还在手上,却还到处找,这就是人们说的老年人健忘"背着娃娃找娃娃,骑着马儿找马儿″。
在我的回忆中,有一件事许多年都不会忘,就是"尿素口袋做衣裤″。在我生长的小县城,在七十年代初就有顺口溜:"身穿尼龙衣和裤,一看便知是干部。背上印着曰本造,胯下夹着尿和素。"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整个中国物资紧缺,人们穿衣吃饭都相当困难。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的年代,人们要穿一件洋布新衣都很奢望。大多农村人还穿自家编织的"家居布″(家里的妇女纺紗织布的一种粗布),家中都是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常态。
当时,要想穿一件新的衣裤都很难,就是你家再有钱也买不到布,必须要有布票。四口之家的布票总和凑拢也只能做大人的一套衣裤。六十年代末,中国从日本大量进口尿素(化肥),使过去农民种地靠农家肥的传统得到改变。当年的日本尿素硬是刹火,一亩地里撤下一小半袋,这庄稼就看着长,看着变,农业粮食产量大增,农民们说这日本尿素刹火(管火)得很。
更为称奇的是,这日本尿素,包装也是用尼龙布包装的。上面印着有"曰本造尿素″。人们发现这尼龙布可做衣裤,两、三条口袋就可以拼制一套得体的衣服和裤子。自从发现尿素口袋可以做衣裤,这尼龙口袋就成为一种紧缺东西。
要想拥有这尿素口袋,当时只有公社干部,供销社的干部才"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将口袋截留下来,用于家人和亲戚做衣裤。这尼龙布口袋是白色的,很是轻蒲柔和,有点像我们杭州产的白大绸。
他们将白色尼龙布用染料染成阴丹色或黑色,阴丹色的做上衣,黑色的做下装。找裁缝裁剪,打工(当时已有缝纫机)缝制。穿上身很是笔挺,连一点皱眉折都没有,在当年这种时髦着装很是扯人眼球。这种穿着成一种象征,只有当时的干部才穿得上。这尼龙口袋做的衣服整齐笔挺,沒有绉折,微风一吹,一抖一抖的,就像过去有钱大户人家穿的绫罗绸缎衣料一样。
但是,这种尼龙布也有缺点,不沥汗,天气一热,身上就汗渍渍的,又不透气,穿在身上犹如芒刺在身,很不舒服。
当时的裁缝为了拼料,将印有"日本″二字的大片布做成前片或后片,将印有"尿素"的裁为裤子的左右腿的裤管。
谁料想,这种布虽经过染色,使尼龙布上原有的字迹掩盖,洗几水后,这上面的字就隐约显现。
在阳光的照射下,印有"曰本″
二字就在后背上显现,印有"尿素″二字在大腿间露出。
这种情景一出现,烂脑壳些就编出顺口溜:"后面背的是`日本',两胯夹的是`尿′,″为了形成四言八句,就形成了"尼龙口袋做衣裤,一看便知是干部,后背背的大日本,两胯夹的是尿素。″
自那以后,风行两年的尿素口袋做的衣裤再也没有出现过。
宅家蜗居,摆一些过去的闲龙门阵,也好打发无聊无趣的宅家生活。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年二月二十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