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作者:王作军 (读书感悟)文【原创】
纵观中外历史,无论是有雄才伟略、远见卓识的伟人,还是旷古烁今、名垂史册的科学家、文豪等等,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多读书、读好书”的典范。例如:毛泽东、张衡、马克思、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先辈的酷爱读书的事迹已被传为佳话。

一代伟人,功盖千秋。已故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仅是我党、我军的缔造者、奠基人;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一生以书为伴,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掌握了丰富知识的他,在以后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如鱼得水,创造出了无数神话般的奇迹。他为中华民族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下了无以伦比的丰功伟绩。依此而论,“多读书,读好书”是他立下这些不朽功勋的“金钥匙”。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他就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发明家——张衡。他一生中的发明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世界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这项发明要比其他国家类似地动仪器的发明早1800多年。这特别值得我们骄傲,我们的先人曾经是那么的智慧,这些智慧来源于他们敢于实践、来源于他们敢于创新、来源于他们孜孜以学(读书)。

德国人卡尔•亨利希•马克思是全球公认的伟人。他的名著《资本论》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其光芒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间。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书籍对马克思来说,是智力劳动的工具,而不是奢侈的装饰品。有一天,他的两个女儿燕妮和劳拉问马克思:“爸爸,你一生最欢喜的是什么?”马克思回答道:“我自己最欢喜的是啃书本。”这回答虽然很风趣,却充分反映了他认真看书学习的态度。马克思的卓越成就充分说明:“多读书、读好书”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根本!

苏联人——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无产阶级作家),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洛文斯克省维里亚村。他家境贫寒,只上到小学三年级。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以顽强地惊人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试想一下:一个小学都未毕业的学生,要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鸿篇巨制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一点写作常识的人都知道:要完成这样的世界级名著,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积淀和写作功底。由此可见,一个全身瘫痪的作者读了多少书;他所付出的艰辛更是不言而喻了。读书成就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位文学奇才。

一个个“多读书、读好书”的成功范例,折射出“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们都彰显了同一个道理:读书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开拓人们的思维、启迪人们的智慧,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每个优秀的中华儿女,都应该效法中外先贤,从我做起,刻苦读书,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最大的贡献。
作品来源:特种部队

本期责任编辑 北极星 诗茵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