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年二月十七(2020年3月10日)。
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全国疫情:
一、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截止3月10日08:0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现存确诊18950例,累计确诊80905例,累计治愈58831例,死亡3124例。
二、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深化防控国际合作防范疫情输出输入,强调在疫情防控中激励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三、外媒高度评价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国外多家媒体刊文指出:"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体制优势。
宅家蜗居,心系疫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疫情。党中央极为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全国人民树立防控疫情一盘棋的思想,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我深思,一场战役(疫),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要有一个精准施策的战略部署,要有一个攻艰克难的医学科学的具体实施(包括救治患者,隔离消杀,疫苗试验等),还有一个多方协调和令行禁止的号令。
取得这样的成果,在隔离截源断流上,中央采取对武汉封城的决定,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果断措施,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要执行好这些措施,关键在党的各级组织,关键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认真配合。
在医疗战场,广大医务人员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全国的医务人员调动起来,纷纷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大家抱着全力以赴的决心,运用科学的医疗手段,集中救治患者,开始了与死神赛跑的争夺战。
在全国实施隔离中,要求人们不走亲访友,不聚集活动,都宅家蜗居是严防严控的重要手段。现在,疫情虽有遏制,但是各地"人不流动,车不移动"的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我居住的小区,仍是严管严控,进出人员严格要求,戴口罩,凭出门条,考体温,车辆进出消毒,物业严格守好小区门,严把进出关。
我们的小区,垂柳吐出丝丝绿涤,玉兰开出朵朵鲜花。听说城外的油菜花片片金黄。 但是疫情的"拐点″尚未到来,还需继续宅家坚守。
宅家蜗居,看到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其中照例有中药汤剂建议。仔细一看,这个诊疗方案里增加了这样一句话"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
我不由发问:米汤凭什么被写进新冠诊疗方案?我开始寻找答案。
其实在中医书籍中多有米汤的记载。
中医认为,米汤性味甘平,具有益气、养阴、润燥、健脾养胃的功效。
我们看前几次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都有中药汤剂(中成药),大多是清热解毒药,这些汤药(中成药)性味苦寒,服用后都有可能伤及脾胃,若用米汤送服(或单独口服)不仅能护胃,还能提高药效。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论》中载"白虎汤″方剂,共有四味药,(知母、石膏、甘草、梗米)其中就有梗米,治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过去农村的老人讲,米油(将米汤称之为米油)是个好东西,每天喝上一碗,保证你长得白胖白胖的。以前,农村人都爱吃甑子饭,当大米在锅中煮到六七成熟时,用烧箕(竹编的厨房用具)将米倒入烧箕,沥干米汤,装入甑子中将饭蒸熟。这米汤上凝聚了一层厚厚的粥油。这米汤按中医的说法,能滋阴长力,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本草纲目拾遗》"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曰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中药名,有生熟地之分)。
据现代研究,稻米中约63%的营养物质以及90%的人体必须营养元素。什么米胚蛋白、谷胱甘肽、谷维素、米糖多糖等多种元素。米汤中含有大量的烟酸,维生素B1、B2和磷铁等无机盐。
清代名医王士雄曾言:"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饮,收奇效。"
宅家而居,静观而收资料,也能达到学以致用。一碗不起眼的米汤,竟载入当今治新冠肺炎的一味汤药,可见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我坚信朋友发来的微信"疫情不会太久,春天向你招手。坚持就是胜利,一切都会拥有。″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年二月十七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