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某写作群里两位叫“一蓑烟雨"、"狐狸"的微友针对作文技法对话谈了个人认识。自己看罢,认为说得极是,言之有理。
要说作文技法,我们当然还是要注意的,只是在基本的写作训练之上使用之会使习作在结构,语言等方面变得更能完善,表现效果更好一些罢了。
但事实上,我们平时经常的情况是,不少学生,包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占有相当数量的几乎很少动笔。即便动笔,也没有多少认识感受,或者没有什么思想情感。而且,首先不能将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好好思考一下,在这时候,讲再多的技法还有什么作用呢?
鉴于此,自己认为,平时,我们还是少讲些技法,多写些文字,哪怕就是三角猫的文字都比那些追求形式的文字作用要好得多。而且,坚持下去,技法自然会显山露水,这也是对坚持写作者的一种奖励吧。
附该群里两位微友对话:
一蓑烟雨:我们的写作教学实际上这几年一直在玩概念、玩新名词。什么任务驱动型作文,说文雅些不就是新闻短评吗?说俗点就是网络跟帖。什么新概念作文呀等,都是在造出新概念吓唬人,我们的作文教学忽略了作文的任务就是表达思想。现在的问题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方法不是问题,问题是我读书少,我没有写作的感觉;(不)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们会描写,而我也按照您教的写法写出来的文章不美。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是我们一味复制名校教学,名校学生很多语文功底很高,很扎实,文字水平、颉取素材能力、对生活的敏感性比较高,而我们的学生则是缺乏悟性,这怎么会提高作文成绩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语文老师本身就缺乏文学思维,缺乏文学的敏感性,自己不写作,不知道写作的真正症结,想当然地指导作文。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难点不是作文写法,而是我没有感觉,我思维中断。所以,少玩点概念,多指导学生读书,多启发学生思维。作文就是说话,你都没有说话的意识,教新概念写作章法有用吗?
一蓑烟雨:这是我看完一篇中学生作文教法后,写的一点感言。
狐狸:作文就不是教出来的
蓑烟雨:第一段倒数第三行分号后少了"不”,特说明。(文中加括号处,笔者注)
狐狸:读书,感悟,表达。
一蓑烟雨:我就此写一篇文章吧。我发的是跟帖,受篇幅所限,无法展开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