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
◎ 张智中
在过去的十年里,魏彦烈先生醉心于诗歌创作,竟写出 3,000
多首,几乎每天一首,这正如爱酒者每天小酌,不温不火,恰陶
性情。其人生,好不诗意!这部诗集,是诗人从其大量作品中,
精选 212 首,由国内外 25 名译诗爱好者翻译成英文,汉英对照出
版,以飨读者。
这 212 首诗歌,均为短诗。在当代繁忙的生活里,一般人很
难有闲暇有耐心来读长篇诗作,除非是“专业读者”。因此,诗
人选择短诗创作的路径,无疑是赢得广大读者的明智选择。当然,
写短诗的人多了,赢得广泛读者的,却是少数。那么,魏彦烈先
生的诗作,何以取胜呢?我觉得,主要仗其四点:
首先,语言新颖洗练。一首诗,往往只有五十个左右的汉字,
浓缩的语言,却有着巨大的张力。例如:“一朵搂住一朵 / 一片
抱紧一片 / 仿佛涨潮的大海 / 一个浪接着一个浪 / 堆向远方”。
如此《梨花》,何其令人耳目一新!一读,而难忘。把花朵比作
海洋,并非新颖,但是,诗人选择“搂”“抱”二字,便拟人而
生动起来。
第二,继承古诗传统。在这部诗集里,随处可见唐诗宋词的
影像。例如,“鸟的叫声 / 藏在终南山的背后 / 一朵桃花 / 占尽
二月的风头”(《初春》)“终南山”与“桃花”,直令人想起
唐诗。这里的“二月”,也该是唐诗里阴历的“二月”,而非当
代阳历的二月,因此,英译采用“三月”(March)。再如,“携
一抹淡红 / 从唐诗宋词里探出头来”(《杏花》),这里,诗人
直言唐诗宋词,其对于古典诗词的怜爱之心,昭然若揭。
第三,视角独辟蹊径。平常的事物,若以不平常之视角或眼
光来看,将呈现出一派异样的崭新状貌。例如,“从村口抽出的
小路 / 仿佛二胡上脱落的一根弦 / 被风拉出绵长的忧伤”(《离别》)
将小路比喻成二胡之弦,忧伤之音总是难免。离别之诗多矣,如
此翻新手法写离别,却是首次。好诗,往往在于创新。
第四,意象丰盈饱满。因为诗人视角独特,手法新颖,所以
常营造出鲜明而饱满的意象。例如,“或阴或晴 / 总跟在太阳屁
股后边溜 / 挺直的腰杆 / 扛不起 / 越来越重的孤独 / 低下头 / 却找
不见自己的路”(《向日葵》)这样一只迷茫的向日葵,令人读
后难忘,久久回味沉思。
总之,欲在几十个汉字里,完成丰盈的诗意,带给读者充沛
的审美感受,无疑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魏彦烈先生接受了
这一挑战,并取得成功。他将人生中的诗意,成功地传达给了读者。
为此,我们祝贺他,热烈地!
2019 年 8 月 8 日
张智中 天津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外国语学院教授。
兼任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世界诗人》季刊客座
总编。出版编、译、著 8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2018 年,
专著《汉诗英译美学研究》获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译诗观:但为传神,不拘其形,散文笔法,诗意内容;
将汉诗英译提高到英诗的高度。
天津译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