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姓氏排序的演变文/巴山君子兰(院线童话动漫电影《珍珠公主》原创作者、编剧)
题记:研究姓氏文化,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趣味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记住自己的根,不要忘本。让世界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就以姓氏作为家族延续的标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考察、探究自己姓氏的来源了。
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二是以出生地为姓。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有的姓氏的来源还颇具传奇色彩。研究姓氏来源,也是一大乐事。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资料,着重探讨前面十大姓氏排序的演变情况。
以前,战争频繁,战败一方,几乎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皇室成员,重要将领的家人,都极有可能被斩草除根,黎民百姓更是遭到大规模的屠杀,可能导致一些大姓没落了;古代,刑法上有株连九族的规定,也可能导致一些大姓没落,现在的很多人都有可能是当时的“漏网之鱼”繁衍出来的后代;疾病、瘟疫和自然灾害也可能让很多家族整体消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都有可能影响一些姓氏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人口数量就受到了限制。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因为战争、刑罚、疾病、瘟疫、自然灾害、政策因素等诸多原因,有些姓氏已经没落了,而有些姓氏家族群体也壮大了起来,导致很多姓氏的排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也导致前十大姓氏的排序出现了一些变化。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很多老百姓极为重视“传宗接代”,想方设法都要多生孩子。
《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23813个姓氏,但据专家估计,中国古今实际使用过的姓氏不会有这么多,大约有18000个。
《中国姓氏大辞典》编纂者统计分析,除汉族以外,55个少数民族均存在使用汉姓的情况,仍在使用中的中国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虽然中国有这么多姓氏,但姓氏的使用人口却非常集中。很多姓氏,因为人口数量很少,人们都不太熟悉。
已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常用的姓氏约500个,而其中人口数量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人口,占全国(大陆)总人口的87%,如果再细分,前10大姓氏又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
在这里,对比一下宋、元、明三朝前十大姓氏的变化:宋朝十大姓:1王、2李、3张、4赵、5刘、6陈、7杨、8吴、9黄、10朱;元朝十大姓:1王、2张、3李、4刘、5陈、6赵、7吴、8杨、9黄、10周;明朝十大姓:1王、2张、3李、4陈、5刘、6杨、7吴、8黄、9周、10徐。
2017年十大姓最新排名如下: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王、李、张、刘、陈、杨、黄、吴等八大姓氏一直排在前十位里面,一直没有衰落。
我们熟悉的百家姓前十大姓氏排名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这个排名顺序,是在宋朝时排列的。一般人都以为这个排名顺序是按照各个姓氏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其实不是的,而是当时的统治者按照每个姓氏的社会地位排列出来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姓赵,所以,赵姓理所当然地排在了第一位。按照各个姓氏人口数量来看,这十大姓氏在宋、元、明及2017年等历次排名中,王、李、陈、吴四大姓氏一直在前十位之中,一直没有衰落;在2017年的最新排名中,赵姓排到了第7位,钱姓排到了第89位,孙姓排到了第12位,周姓排到了第9位,郑姓排到了第23位,冯姓排到了第27位之后。在宋朝时排名第10位的朱姓,在2017年的最新排名中排到了第14位;在明朝时排名第10位的徐姓,在2017年的最新排名中排到了第11位。
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考察一些姓氏家谱,发现很多大姓,都是周文王的后代,是因为周文王或者后面的帝王赐姓而得来的姓氏。为什么这些姓氏都成了大姓呢?这个就应该与周朝的江山牢牢稳固了八百年、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有着极大的关系吧。而更为重要的是,周文王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黄帝的后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中华民族实际上就是一个有着共同血缘关系的大家庭。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在第一位的姓氏以王、李、陈、张四大姓氏为主。
以下是2017年排名前十大姓氏的有关姓氏起源、开姓始祖名号、全国和全球人口数量、代表人物等相关情况。
1、李姓,占全国人口的 7.94%,约95,300,000人。
得姓始祖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李姓始祖臯陶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后裔。上古帝王颛顼之后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加上海外华裔李姓人数,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历代李姓名人2251名,占总名人数的4.9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位;李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5.3%,排在第二位;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4.13%,排在第四位;李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4.73%,排在第三位。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
代表人物有李耳(老子)、李斯、李冰、李广、李世民 、李隆基、李白 、李贺、李商隐、李自成、李时珍、李清照、李莲英、李大钊、李先念、李克农、李立三、李鹏、李瑞环、李铁映、李岚清、李克强、李兰娟、李光耀 、李嘉诚、李依若、李谷一、李双江、李娜、李连杰、李小龙、李咏、李宗盛、李玉刚、李冰冰、李宇春、李登辉等人。
2、王姓,占全国人口的 7.41%,约88,900,000人。
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姬晋,约出生于公元前565年,被尊称为王姓始祖,姬姓,名晋,字子乔,是东周春秋时期周灵王姬泄心之子。
加上海外华裔王姓人数,总人数在一亿左右。
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89%,排在第一位。
代表人物有王昭君、王允、王莽、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王安石、王重阳、王实甫、王士祯、王维舟、王若飞、王树声、王震、王光美、王光英、王岐山、王进喜、王蒙、王洛宾、王晶、王耀武、王洪文等人。
3、张姓,占全国人口的 7.07%,约84,800,000人。
张姓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为黄帝之长子玄嚣(五帝之一的少昊)的第五个儿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古清河流域,流经现濮阳及清河),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张姓祖根在濮阳。张姓也是玉皇大帝的姓。史籍上没有张挥的生卒年月,但是因为张挥是黄帝的孙子,可以从黄帝的生卒年月做一个大致的推断。黄帝的生卒年月大致在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因此张挥应该出生于公元前2599年之前。由此推断,张氏形成于上古帝颛顼时期,距今约4600年,起源于今河南濮阳,得氏始祖是弓箭的发明者、黄帝之孙挥。
加上海外华裔张姓人数,总人数也在一亿左右。
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
代表人物有张仪、张骞、张衡、张良、张飞、张择端、张居正、张之洞、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张自忠、张大千、张爱萍、张震、张海迪、张艺谋、张国立、张铁霖、张明敏、张学友、张曼玉、张国焘、张春桥、张辉瓒等人。
4、刘姓,占全国人口的 5.38%,约64,600,000人。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刘累,生卒年不详,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是被史学界所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是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御龙堂刘氏始祖。刘累的事迹最早记载于战国时成书的《竹书纪年》、《左传》。但是,史料上说刘累为远古刘氏第十八世祖,御龙堂刘氏始祖,说明刘累不是刘氏真正意义上的始祖。据查,史籍上记载最早的刘姓始祖应该是刘式,但是,不知道其生卒年月。
加上海外华裔刘姓人数,总人数在8000万左右。
四川和河南均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0%,为刘姓并列第一大省。
代表人物有刘邦、刘彻、刘秀、刘备、刘基(伯温)、刘向、刘勰、刘禹锡、刘墉、刘少奇、刘伯承、刘华清、刘云山、刘延东、刘胡兰、刘文辉刘文彩兄弟并刘湘三叔侄、刘强东、刘德华、刘亦菲、刘晓庆、刘若英、刘涛等人。
5、陈姓,占全国人口的 4.53%,约54,400,000人。
陈胡公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孙虞阏父(又称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封于陈,国号陈,侯爵。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惯例,赐命之为陈氏,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国语》作虞胡公),为陈氏的得姓始祖。
加上海外华裔陈姓人数,总人数在7607万人左右。
代表人物有陈完、陈胜、陈平、陈霸先、玄奘和尚(唐僧)陈祎、陈寿、陈子昂、陈友谅、陈玉成、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三父子、陈寅恪、陈毅、陈赓、陈云、陈伯钧、陈嘉庚、陈永贵、陈景润、陈伯达、陈官煊、陈薇、陈强陈佩斯父子、陈凯歌、陈红、陈好、陈诚、陈布雷、陈立夫陈果夫兄弟、陈水扁等人。
6、杨姓,占全国人口的 3.08%,约37,000,000人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杨肸是杨氏的授姓始祖。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由此可以大致推断杨肸生卒的时代。
加上海外华裔杨姓人数,总人数在5000万左右。
杨姓人口第一大省是四川。
代表人物有杨坚、杨玉环、杨业、杨延昭、杨万里、杨秀清、杨慎、杨继盛、杨靖宇、杨尚昆、杨白冰、杨超、杨虎城、杨振宁、杨利伟、杨牧、杨洪基、杨宇(饺子)等人。
7、赵姓,占全国人口的 2.29%,约27,500,000人。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 。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穆王于公元前976年—前923年在位,造父也应在这一时期。
关于赵姓的海外华人,没有一个统计数据,因此,不好计算全球赵姓总人数。
赵姓人口第一大省是河南。
著名人物有赵雍、赵云、赵匡胤、赵构、赵孟頫、赵飞炎、赵世炎、赵紫阳、赵一曼、赵尚志、赵丽颖等人。
8、黄姓,占全国人口的 2.23%,约26,800,000人。
有两个史籍记录了黄氏的来源。其一,史籍《拾遗记》第一卷中有一段神奇而缠绵的叙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当她来到穷桑的苍茫之浦时,遇到一位神童,他的容貌俊美绝俗,自称是白帝之子,即太白星之精。这位太白星化身的美少年,下凡降落在苍茫水边。他与皇娥相遇,便一见钟情。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依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从此与皇娥嬉戏宴游,乐而忘归。享受了一段浪漫生活之后,皇娥便怀有身孕,后来生下一位圣子,取名叫“挚”。因生于穷桑 (今山东曲阜),又取名为“穷桑氏”,也叫“桑丘氏”,这就是黄姓的远古始祖。
其二,在远古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有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生活在这一广大地区,典籍称之为东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为部落联盟集团,史书称其为九夷。据史籍《古本竹书纪年》,这九夷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其中的黄夷氏族,就是黄姓的最古老的族源。
另外还有三种说法:
一、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 。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三、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吴回(祝融)之子陆终为得姓始祖。但是, 这些资料中都不清楚黄氏始祖的生卒年月。
加上海外华裔黄姓人数,总人数在6000万左右。
黄姓人口第一大省是广东。
代表人物有黄歇(春申君)、黄盖、黄巢、黄道婆、黄庭坚、黄宗羲、黄香、黄绍竑、黄飞鸿、黄兴、黄炎培、黄公略、黄华、黄继光、黄菊、黄永胜、黄宏、黄英等人。
9、周姓,占全国人口的 2.12%,约25,400,000人。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有资料说周姓可以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但是,周文王、周公都姓姬,并不是周姓开姓始祖。所以,还是以周昌和周任做为周姓始祖较为科学。
关于周姓的海外华人,没有一个统计数据,因此,也不好计算全球周姓总人数。
周姓人口第一大省是湖南。
代表人物有周瑜、周处、周亚夫、周敦颐、周邦彦、周恩来、周士第、周纯全、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周扬、周培源、周润发、周华健、周星驰、周迅、周杰伦、周永康、周佛海等人。

10、吴姓,占全国人口的 2.05%,约24,600,000人。
史料上说,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吴氏始祖泰伯(又称太伯)、仲雍兄弟乃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是周文王姬昌的大伯、二伯。吴氏始祖泰伯是嫘轩(即黄帝、嫘祖)第17世孙,弟仲雍为吴氏血缘始祖,乃周王室宗亲也。周文王姬昌乃黄帝、嫘祖长子青阳一脉第18世孙。
吴泰伯,约生活于公元前1165—前1074年(百度的同一个“吴泰伯”词条里,还有一个说法是生于公元前1285年正月初九,卒于公元前1194年三月初三,两者自相矛盾了。这个问题有待考证)。按照上述吴泰伯的生卒年月推算,吴姓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应该已有3100多年或者3200多年的历史,所以,上面第四种“2600多年的历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距今3100年前,公元前1123年,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借给父亲采药之机,携弟仲雍逃到荆蛮之地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建立吴国,号勾吴,成为江南文明发祥地。吴国传位25代至夫差亡国共计624年。勾吴后人以国为姓乃有吴氏,吴泰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
吴泰伯先后三次辞让王位,因而被孔子高度赞扬,成为世代楷模,并被司马迁列为《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泰伯世家”成为天下第一世家,此乃吴氏之骄傲。孔子《论语》赞泰伯“三以天下让”为至德。整个《论语》中,获得孔子多次高度赞扬的历史人物,唯吴泰伯一人而已,这又是吴氏之骄傲。吴氏文化共奉吴祖泰伯、仲雍兄弟创建的诚恳、谦让、开拓、创新精神,亦敬重延陵季子吴王寿梦四子季札才华出众,效仿先祖泰伯,三以逊国。
吴姓郡望为延陵,现今大部分吴人皆为延陵吴氏。
四川达州这支吴氏族人,据家谱记载,是“湖广填川”时从湖北孝感迁移来的。《达县吴氏罐子乡黄石坝(均治)家谱》里的《纂修家乘小引谱》有一段文字:“何为而作也所以尊祖敬宗正明辨分为家人树楷模也粤稽吴之一姓始於轩辕轩辕居姬水以姬为氏自黄帝以及少昊颛顼帝喾下迄成周皆姬也吴国亦姬姓自泰伯祚吴五世至周章而武五克商因封吴而命之氏由是后嗣子孙以吴为姓予嘗繙阅古书见说渤海苏城常州府无锡县有所谓梅里者实为吴氏之梓里焉念昔先君以至德而昌厥后自元孙以下世亨子爵之荣传十四代至寿梦而吴始益大寿梦卓然自立发愤为雄践位称王声名震动中外又有令子四人长诸樊次馀祭三馀昧四季札诸樊馀祭馀昧以次嗣立季札不受国封於延陵以延陵为郡传至少诚公子琛公徏豫章吉安之太和县千秋乡既而棄江西入南服移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吴家坪柿子薗高階廊迨后又遷陕西鱼挿西蜀散列广元巴州通江等处先人履历於今为烈由前计后一一可稽然则吴氏一家渊源有自固非有姓无根者可一律论也恭惟我”。这段文字,清晰地表明,这支吴氏族人正是吴季札的后裔。
这里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吴氏始祖吴泰伯本姓姬,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前面说了,王姓始祖是东周时期的姬晋,这么看来,吴氏、王氏两大姓氏家族与姬姓家族就是血缘最近的亲戚了。吴氏开姓要比王氏开姓早七百年以上。
另外,毛姓第一人毛伯郑乃周文王第八子郑,吴毛二姓都因封地得姓也。因而,毛姓也是与吴姓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
魏晋至隋唐的700多年里,吴姓得到巨大发展。宋朝时,全国吴姓有170万人,是当时的第八大姓。元明时期,吴姓是当时的第七大姓,吴姓人开始移民东南亚。菲律宾的吴姓华人,主要来自福建沿海地区,也有广东、台湾的吴姓人。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末期,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有5万多华侨华人,吴姓人口排在第七位。2015年,吴姓在朝鲜位于前20大姓之列。 2014年百家姓排名吴姓排名第八位,大陆吴姓人口3300多万。吴姓国外的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全球吴姓总人口在7000万左右。
日本王室亦自称吴王夫差之后。根据《魏略》、《晋书》、《梁书》、《北史》、《路史》等史料记载,汉、魏至隋唐时,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华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民国吴佩孚也曾说过他和日本皇室是同宗共族,也是裕仁天皇的长辈。但是,现在日本和中国都有专家研究后的结论,说日本王室并非吴氏后裔。
吴姓当代聚集区:海南、福建、江西、安徽、台湾、新疆、广东、浙江、宁夏、香港、江苏、上海、贵州、陕西、四川、青海。
海南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4位。
福建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5位。
江西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7位。
安徽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7位。
台湾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7位。
新疆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7位。
广东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8位。
浙江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8位。
宁夏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8位。
香港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8位。
江苏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9位。
上海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9位。
贵州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9位。
陕西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9位。
四川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10位。
青海姓氏排名前100位中,吴姓排第10位。
很遗憾的是,百度澳门的姓氏人口排名,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查询,全部被娱乐、赌博广告“鸠占鹊巢”了。
古代名人有吴回、吴泰伯、吴季札、吴起、吴芮、吴隐之、吴广、吴汉、吴道子、吴承恩、吴敬梓、吴三桂等人。现当代名人有吴汝纶、吴昌硕、吴佩孚、吴玉章、吴运铎、吴晗、吴邦国、吴官正、吴学谦、吴仪、吴桂贤、吴健雄、吴伯雄、吴作栋、吴冠中、吴京等人。
黄帝乃天下姬姓第一人。黄帝、嫘祖(léizǔ)培育青阳、昌意二子。三皇五帝中,帝喾[kù]乃青阳之孙,唐尧[yáo]乃帝喾之子,颛顼[zhuānxū]帝乃昌意之子,虞舜[shùn]乃昌意第七世孙即黄帝、嫘祖第八世孙。
前述的十大姓氏,其开姓始祖绝大部分都是炎帝、黄帝的后裔,因此,我们中国人都骄傲地自称“炎黄子孙"。
2020年,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依托全世界最大、覆盖全国14亿人口的信息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全国户籍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姓氏和姓名用字、2019年新生儿姓名用字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再度推出全国姓名报告。排名前十的姓氏如下: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吴,10周。与2017年相比,占据百家姓前十位的姓氏,总体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这十大姓氏内部的排位有一些细微的调整。
2017年9月20日于成都和平街16号
2020年3月22日补充、修改

作者简介:巴山君子兰,本名吴学专,又名吴泉池,曾用笔名:吴金洲、金洲、勿相忘。四川达州人,吴泰伯第一百世孙,达川区作协会员,达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市诗词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文学创作,笔耕不辍,追求精致、完美,注重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趣味性相、统一。先后在《中国剧本网》、《达川电视台》、《达州文艺报》、《阅读悦读.写乎》、《作家平台》、《作家荟》、《逐梦文苑》、《都市头条》、《华人头条》、《成都市场监督网》、《消费日报》等发表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童话故事作品。
原创的长篇童话故事诗《珍珠公主》,已经和著名作家田雁宁共同改写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拟拍同名童话动漫院线电影,已经领取了拍摄许可证,并改写成网络小说《公主前世是珍珠》,再次丰富了很多内容,在“云起书院”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