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年二月初七(2020年2月29日)。
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全国疫情:
一、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截止2月29日08:2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78962例,治愈36330例,凝似2308例,死亡2791例。
二、设立节日。包括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疾控中心首任主任李立明等在内的16名公共卫生界"大腕"联名,建议将1月23月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曰″。
这份建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揭示了现代医学长期存在的公共卫生短板,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可以进一步唤起全民公共卫生理念。此次疫情中,武汉在1月23日宣布"封城",而18年前的同一天,刚好是中国疾病防控中心成立的时间,对于公共卫生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
三、再发通告。上观新闻今早06:35报道:北京再发12条通告,进一步严格疫情防控。四、
宅家蜗居,人在家中,心系疫情。从武汉1月23日封城算起,屈指算起,今天已经是37天了。今天一过,日历就翻到2020年的3月了。时间过得太快,宅家蜗居的人眼巴巴的数着指头,翻看曰历,宅家何时才到头。一早起来,站在阳台,仰望东方。眼睛目光穿过两幢之间的间隙,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朝霞满天,红曰东升。今天应是大晴天。打开电脑,遛览新闻资讯。
茶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翻开书来,读一篇茶赋,这是北宋黄庭坚作作的一篇《茶赋》。全文如下:
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浩浩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苦口利病,解胶涤昏。未尝一日不放箸而策茗碗之勋者也。予尝为嗣直渝茗,固录其涤烦破睡之功,为之甲乙。建溪如割,双井如挞,日铸如绝,其余苦则辛螯,甘则底滞,呕酸寒胃,令人失眠,亦未足与议。或曰:"天甚高论,敢问其次。″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洙,泸川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于三,则六者亦可兔褐之瓯,瀹鱼眼之鼎者也。′或者又曰:`寒中瘠气,莫甚于茶。或济于盐,勾贼破家。
滑窍走水,又况鸡苏之与胡麻’。涪翁于是酌岐雷之醪糟汤醴,参伊圣之汤液,斫附子如博放。以熬葛仙之垩。去觳而用盐,去橘而用姜,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所以固太仓而坚作强。于是有胡桃松实,奄摩鸭脚。毂贺菲芜,水苏甘菊。即加臭味,亦厚宾客。前四后四,各用其一。少则美,多则恶。发挥其精神,又益于咀嚼。盖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厥初贪味隽永,速化汤饼,乃至中夜,不眠秋耿,既作温剂,殊可屡歃,如以六经,济三尺法。虽有除治,与人安乐。宾至如煎,去则就榻。不游轩后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
读毕黄庭坚之《茶赋》,他将当时的主要名茶,以"涤烦破睡"的功效,分为甲乙两种,甲类为建溪,双井,曰铸;乙类为罗山、蒙顶、都濡高洙、纳溪梅岭、压砖、火井。赋中还提到,如果在茶中少量加入八物中的任何一物,则能增美茶叶。
这八物是胡桃、松实(子)、奄摩(即庵摩落茄果、中药余甘子)、鸭脚(银杏)、勃贺(薄荷)、蘼芜(一种香草)、水苏(又名鸡苏)、甘菊。此赋由茶事而至人事,使其"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世之略"之类论人论事,相得益彰,而顺理成章。
我也不知宅家蜗居该怎么渡过,我是见物写物,喝茶也是休闲之乐,溢情之泛。管它好恶之稽谈,管它善恶之事非,行者得端,躬身好问,埋头痴读,也是宅家之本份。
十点过,太阳已经照在小区的树上、花上、草上。树木、花草需要阳光、雨露,需要风调雨顺,有句歌词叫"雨露滋润禾苗壮"。阳光在小区呼唤人们出来晒太阳,但小区仍然安静,基本没有人在小区内徜徉,连平日里欢乐的鸟叫声都悄无声息。看来,宅家的人还在沉睡,还在读书,还在厨房。总之人们都守规守据,呆在家中忙着自己该干的事。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七,老人讲,过了初七,人的运势全面爆发,逢凶化吉,财运高升,事业一顺百顺,五福临门,喜事不断。
愿我们国家,运势全面爆发,在这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疫)中,逢凶化吉,消灭病魔。也祝全国人民添财添喜添富贵,一路事业一顺百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味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贺知章《咏柳》,此诗咏物,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小区河边的杨柳真的发芽了,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中国大地美好的青天。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年二月初七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