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指挥村,一个无比深情的世间
文/曹权利
2020年,农历庚子年,即鼠年。
今年的老鼠不一般,刚踏入鼠年,人人喊打的“老鼠”就给我们来了“当头一棒”。本该充满喜悦和欢乐的春节,却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春劫”,让所有人猝不及防。我们虽然一脚踏进了春天的门槛,却又觉得春天遥不可及,疫情冲淡了喜庆。担惊受怕,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在城市和乡村蔓延。

地处三王路和战备路交界处的东指挥行政村,由曹家庄、暴家庄、石家庄、张家庄、侯家庄五个自然村组成,是一个三千人口的大村,十二个村民小组。

新型冠状肺炎,它是一种致命的病毒。鉴于新冠肺炎“人传人”的定论,为了不让冠状病毒继续肆意扩散,封城、封村成为必须。关门闭户,“龟缩家中”,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宅家面壁”成了预防新冠肺炎的最佳选项和特效药。一时间,取消拜年串门,外出带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成为鼠年春节的“时尚”。东指挥村每年大年初一的锣鼓大赛取消了,娘娘庙庙门紧锁,不见烧香敬表的,也不见收布施的。在全民战疫的气氛中,东指挥的春节寂静无声。

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东指挥村在南指挥镇党委副书记李亚兵的带领下,由镇文教专干苟恩军,民政干事赵永梅,村长侯圣财等第一时间组成村疫情防控指挥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号召,大年初一就召开了村防疫会议,分析本村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第一时间建立劝返点和检查点,封闭通往本村各个路口要道。

劝返点是东指挥村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把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新冠肺炎进村的渠道。

设立劝返点和检查点就要有人来执勤,随即,在“平安东指挥”村微信群就有一大批村民踊跃报名。立马就有了一大群疫情防护志愿者在村各个路口执勤。他们(她们)不要报酬,他们(她们)中间有普通群众,有党员,有入党积极分子,有党小组长,有村民小组长、有团员、有大学生、有老年、有青年。他们(她们)舍小家顾大家,起早贪黑、风餐露宿,轮流值班。面对无情的毒疫,他们没有制服,没有隔离服,更没有防护设备,只有一个普通的口罩和戴在手臂上的一个红袖套。寒风中、夜幕下、深夜里、凌晨时,只要你快到三王路和战备路的交界处,就会远远地望见他们为抗击疫情奋战的身影,或劝返、或测量体温、或排查、或记录,消除每一个隐患,堵住每一个漏洞,发现每一个疑点,强忍着部分无知村民的粗暴与不解,筑牢村民的安全堡垒,……用实际行动时时刻刻守护东指挥村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个被疫情改变的春节。他们的身影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动!


作为相对比较安全的东指挥村来说,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不敢有疏忽,哪怕一丁点的失误。因为我们东指挥也有武汉返乡人员,更因为我们经不起折腾!这就要求东指挥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要措施落实、落细。李亚兵、赵永梅、苟恩军、侯圣财等,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负重前行,用一腔热血行动在我们前面,入户走访、安抚群众、宣传防疫、例行检查、电话询问、摸排检查、统计数据......这些都是他们的日常,每天加班加点,没有休过假。乡下不比城市,村里人都相互认识,知根知底。你的女儿嫁到哪里了,外孙多大了;你的儿子在哪里上班,干什么工作,儿媳妇是哪里人,家门户族都是相互了解的。很容易对返乡人员进行识别。但要把三千人口的村,全部返乡人员和全部在家人员是否外出进行登记造册,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白天对本村年前返乡人员进行逐一排查,不漏掉一个人。夜晚,当看完电视的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他们还要“点灯熬油”登记造册,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把重点人员摸排到位、情况掌握到位。十二个村民小组旮旮旯旯都留下了他们的战斗身影。对我们东指挥村来说,这些都是抗疫的最英明决策和行动。

疫情来的突然,好多人家没有备用口罩。大年初二初三连续两天,侯圣财村长让大家在村微信群报名,初四就从宝鸡组织回了一批口罩,解决了燃眉之急。


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东指挥也不例外。“熟人社会”的传统,使得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交往频繁,甚至更甚。乡下人闲谝的时间多,聚会多。“面子社会”“熟人社会”使得乡下人不好意思拒绝访客和邀请。因此,当新冠肺炎来临的时候,“面子社会”和“熟人社会”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疫情防控做不到“密不透风”,但可以做到“密不透人”,管住了“人”,也就管住了新冠肺炎的传播。这就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东指挥村包村镇领导和村长深知这一点。

东指挥村和千千万万个乡村一样是一个分散的村,堵住了道路,封不了承包地。头门关了,后门还可以出去。庄稼人闲不住,疫情时期,仍然有下地干活的,去果园或休闲地挖荠荠菜的。这些让城里人羡慕嫉妒恨的举动,也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人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面对一切都是那么突如其来,一切都是那么紧急,一切都是那么的迅速新冠肺炎,为了提高大家对传染病的认识,及时宣传防疫知识和讲解疫情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村长侯圣财拿着干电喇叭,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我们的东指挥五个自然村的大小街道,房前屋后,并告诫村民日常要保持卫生清洁,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远离野味。每到一户总是苦口婆心的详细解说,生怕理解能力差的村民和老人难以领会,往往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完全知晓,点头为止。对从外地返乡人员,千叮咛万嘱咐其居家隔离,不准擅自外出,每天按时测量体温及早、中、晚报告三次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在第一时间告知村干部。对闲聚聊天、打牌娱乐等现象,只要一经发现,就立即制止劝停,等等······

我们的副村长侯冯兵拉着广场舞大妈跳舞用的音箱,走村入户,滚动播放防止新冠肺炎的知识。
由于宣讲到位,提高了大家的认识。这次疫情,把素养高和听话的老实村民以及不会玩智能手机的老人也就“憋惨”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撇开最难管控的小孩不说,你想想,呆在那么个密闭空间里,小的几十平,院子大一点的也就二三百个平米,不能撒开腿跑,只能在自家的院子里散散步,撒撒欢。天天呆在家里谁也会感到无聊。
在我们东指挥,爱心从来与从事的职业无关,爱心从来与家境的贫富无关。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村里的抗疫指挥部时不时有人来捐款捐物,奉献着爱心,上演着感人的故事。不管是家底丰厚的成功人士,还是收入微薄的低保户;不管是企业家,还是个体户;不管是青壮年,还是体弱身残人士;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学历高低,只要是我们东指挥村的村民,都在尽己之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有出车载喷雾器的,有捐消毒液的,有捐宣传横幅的,有捐方便面的……防疫缺什么,就有人捐什么。都在为抗击疫情做着最大的贡献。这种爱,就像一束光,比疫情蔓延更快,洒满东指挥村的每个角落,虽不能感天动地,却足以温暖东指挥的每个村民的心!

灾难是一面放大镜,能更容易也更清楚地放大人性。看看我们东指挥村每天都在更新的捐献名单,就知道这么一个不是很大,但也不小的村,竟然有这么多的人心里装着东指挥!
毫无疑问,这次疫情是对我们东指挥村村委会治理体系和防控能力的一次大考。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民素质高,主要是村里领头羊以身作则带的头好。在没有村党支部书记的情况下,村长侯圣财就是东指挥村的领头羊,冲锋在前、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心无旁骛,把东指挥村防控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每天以指挥部为家,以十二个村民小组为战场,随时随地办公,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论黄昏还是凌晨,总能看到村长的身影。在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根据东指挥村的实际情况和镇包村干部以及村两委会成员一起共同探讨、研究对策,制定措施,确保村民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安全无忧……

新冠肺炎的蔓延,真应了鲁迅的一句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疫情时期,那些深沉的力量,从平常的生活在浮出水面,涌现出了一大帮子心里装着东指挥的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手挽手、肩并肩,为我们东指挥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终于啃下了疫情防控这块“硬骨头”,东指挥村顺利过关了。曾经“沸腾了”的劝返点,拆除了,疫情遁形了,让我们终于看到了新冠肺炎阴霾背后的曙光。在疫情时期,我们体验到,东指挥村民的生活要比城里人滋润得多。除了钱难挣以外,啥都比城市好。


疫情之中,带着口罩的我们,为了防止疫情传播,要给彼此留出一定的距离,因而,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远了。疫情防护,让我们彼此之间多了一些理解和体谅,心里装着东指挥的村民,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的善良,无形之中改变着东指挥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明又更近了!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我们普通人也不会成为英雄。但我们普通人可以用我们平凡的付出成就伟大。在这个防止新冠肺炎解封的时刻,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自己身边熟悉的普通人的时候,很庆幸,东指挥的父老乡亲这些原本平凡的人们是东指挥村这片土地上的薪薪之火。

薪薪之火,必将代代相传!
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
有这么多人心里装着东指挥村,东指挥村永远是一个无比深情的世间。
作者简介

曹权利,网名田野,宝鸡作协会员,杂文、散文协会会员,凤翔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