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 水 禅 心 看 人 生
陈湘斐
我刻意喜欢清静,也许是孤独的生活杂陈着这种念想,虽然在广东度过了近三十年,除工作以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仿佛繁华落尽的闹市与我无关,所以我的人生也与众不同,生活的历练记下了数许酸楚的心情故事。
我母亲信佛,这些年,我每次回家她硬拉着一同去祠庙信奉,家乡的”彭公祠”是香火最旺的祠堂,周围几十里的信徒都络绎不断地贡奉彭公。祠堂里有俩位守祠人,当我第一次看到他们时,正在庭院扫着落叶,一身清寂,一身安祥,虽然我们陌生,却总觉得那么熟悉。那般神韵与心底云水默默相通。
我低头目视地上成堆的落叶,再仰望巳没有飞鸟痕迹的天空,守祠人平静如初的样子宛如怀春的少女,他觉得凡走进祠庙的人,都是从红尘中走来,带着一身浮华,是想求引导半世安宁。我深知人一生的过往,也只不过一场又一场的聚首别离,终归还是凡心未了,时有欢喜时有忧愁而已。
我不信奉菩萨,每次在母亲的游说下走进祠堂,不得而已于庭前,净手焚香,眼前一缕青烟看似袅绕,实则平淡,而后巳真正明白浮世清欢,多是过往云烟,最终归于流年,只是一朝一夕地走过,与世俗纠缠,有烦恼也有乐趣,其实我有时对世事不像这守祠者放得那么彻底,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贪恋红尘之人。
人生如一曲琴瑟之音,在耳际环绕,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在琴音之中,看似清浅,内在功力颇深。做人能修得一颗禅静之心,万般皆通明,琴音处,云水流动,有时竞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每次从彭公祠走出的那一刻,才深深懂得很多,原来大凡之人只求一个安然的日常生活,享受着在自家的庭院摘花,种菜,一身布衣清闲,去除了都市的繁华,曾经欲望中的锦食生活,只好收藏在岁月的行囊,搁置于身后。
而今,我身居农村,陪伴着母亲,虽然生活压力让我郁闷,但在清简的日子里,生活有如四季的风雨,回望着树林卸下满身的叶片,露出最真实的筋骨情景。顿悟为什么很多人会在经历中去繁就简,才能够活得脱俗,其实走进尘世的繁琐,只是带走云水间的禅心若许,无论身在何处,心有禅意,在那里都是修行。
置身于闹市,在灯红酒绿的天地里,静心对待生活,不与邪风障气共舞,那怕满地尘埃,只要步不停留,怀有平淡与善念,依旧可以在心中修篱种菊,所有的一切都是彼此的过客,只是在行程中相遇。感悟岁月的光辉,我路过别人的世界,别人也看过我的风景,其实是一次擦肩而过没有顾盼与牵挂的告别,为人莫太执念,万事随缘,往往过于在意时却牵制自己,折磨着灵魂。
想来我这一生也有太多的幻想,曾经在小时想当画家,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在学校用粉笔画在黑板上,在家里画在房间的墙上,上山砍柴时用刀画在地上,在睡梦里便把生活的记实画在心里。幻想虽然很美,却在现实里缥缈无影。回首往昔,由于父亲对弟妹的偏爱,一九七六年我便成了三联水库工程最小的民工,经过二年的锻炼,我又爱上了文学,在那个温饱不足的年代,我的梦想成了全村人的笑谈。尽量怎样执念于梦,最终还是被父亲把我赶出家门,过着“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日子,在外漂泊几十年,我所有的财物都归于弟妹,心里的杂念与怨恨时时纠结着我,直到父母年迈老无所依,弟妹对他俩不闻不问,我才静下心平定所有的恨意,在家乡建起了房子,我不得而已在家以尽孝道。
人生不必计较太多,只有内心宁静,才会与世事变迁无妨,安下心来,开出自己的花,做个种花人,在自己的心田上种植出一片芳香四溢的田园。人生无需多言,就好像静坐着等待一杯茶凉乏味,生活好比香炉里焚烧的香火,半截烟灰落下,烟消香灭,却那么清寂。回首一路走过的曾经,在轻缓的脚步下,我已体会到静心清明的人自在,放下所有的虚妄与计较,一篮书简,笑看日落黄昏,感悟云水禅心的境界。
2020.2.23湖南新宁
作者简介:
陈湘斐,湖南省新宁县人,汉族,曾用名陈巍巍,笔名寒露,天生偏爱文学,作品散见《历史网》《世界作家园林》《环球文萃》等文学刊物,获全国《现代好诗词》2018——2019跨年评选大赛三等奖,荣登2019年中华文化形象大使、文化使者、文化学者之榜,《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获2019年全国首届“木兰杯”诗词大赛最美诗人奖,作品入选《2018年诗歌年鉴》《中华当代诗典》,发表文作百余篇,励志好学,把青春的热血挥洒在文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