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武汉疫区的这些日子
文/陈祥建(武汉)
2月14日情人节,武汉天气和大街小巷一样依然阴阴沉沉。从视频里才认识的湖北省长、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却走"马"换"将"了。我是个普通退休工人,只关心每日三餐的油米酱醋盐,其它的没有资格操心。前两天还可以从花楼街小巷子里走到菜市场买菜,现在每个路口、巷子全部封死了,还派专人把守。我与把守人员商量:我有身份证,只进去买点菜行吗?把守员很负责任告诉我:没有居委会开的条子,一律不许进。封城这么多天,我属于那个居委会?从来没有人与我联系过,前几天还在台上的市委书记信誓旦旦说,百分之99的家庭都检查到了。附近几个菜市场都还关着门,唯一只有到沃尔玛买菜。中午,走进沃尔玛,店内依然灯火阑珊,顾客却廖廖无几。快步赶到蔬菜处,空空如也,来到鲜鱼、猪肉处,货无人无,我问营业员几时有菜和肉卖,答:明天上午早点来。
好像是有意考验新来的官员,武汉近两天感染人数突然破"万",各社区、居委会不遗余力加大了封巷、封门。捣乱的天气跟着凑热闹,2月15日,2020年武汉第一场雪终于来了。坐在温暖的小房里,想起前几天,因咳嗽在附近的市中心医院检查身体时(写了小文《看病》),看到医院门诊外凉棚里,住着几位流浪人员。于是戴上帽子、口罩,拿上手机出门了,尽管疫情闹得轰轰烈烈,我所住的宿舍进出还是非常安静、进出自由。冒着霏霏雨雪,来到市中心医院门诊外,凉棚里长条凳上放着一套棉被,两位穿着黑大衣的老人,正面对面交谈。好想上前与他们聊聊,但一想到两天前我问他们时,遭到他们一顿骂,便在稍远处偷拍了几张照片,匆匆离开。
顶着风雨雪,走在浅浅一层水的步行街上。街两边巷子口,两天前临时搭的看守棚子,全部被风吹翻在地,走着、走着,看到一楼道里有几个青年有的玩手机、有的闲站着。便跑进去了,我抖着身上雨雪问道:这么冷你们怎么不呆在家里?没人回答,尴尬的问第三遍时,站在离我最近的一小伙子说着武汉话:我是黄陂的,被家人赶出来几天了,已经二天没吃了.....黄陂?我老家也是黄陂的,接着我又问其他人时,这黄陂小伙子又说:我两天没吃了,好饿...我说:我去给你买点吃的......(写了《游走在城市角落的人员)。
2月16日,雪后天晴,阳光灿烂,落在房顶上、树上、路上积雪渐渐化了。疫情,并没有随天气的晴暖而好转,为治疗持续增多的感染者,武汉火速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又把武汉客厅、展览馆等地建成方舱医院。人们正在为病人多、床位少,好多重症患者因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逝去,感到揪心时。突然曝出湖北一退休厅官一家感染了病毒,因为坚决要求按高级干部病房待遇,拒绝入住普通病房治疗而刷屏(若老百姓抗拒治疗要被抓起来的)。其实,我认为这位原则性极强的老兄,一点也没有错,人家是按国家规定办事,有规定享受级别待遇,为何不能享受?再说人家熬到这个位置容易吗?退休了,病了,就这样把人家当普通老百姓对待?!正当人们津津有味关心着"退休厅官"病房问题时,又一悲痛消息传来: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染上病毒肺炎,医治无效逝世。武汉市第八医院院长王萍染上病毒告急,正在抢救......。
2月18日,又是天蓝云白,家里蔬菜吃光了,上午11点,我戴上口罩,像往常一样出门买菜。
今天步行街又有变化,街的一边全部用黄色栏板挡住了,中间只留一个口子,由几个带着红袖章把守。我特地来到柠檬树店,看到老地方又有一青年人坐在那里边充电边玩手机,前几天的那几个人一个也没有看见了。在不远处、临中山大道一楼道里,看见一位与我年龄相近、没有戴口罩的长头发、长胡子的老头卧着睡觉。
第一次看到沃尔玛门外排起了长长的购物队伍,几位警察正在两边维护秩序,跟着队伍轮到我进店时,守门人要我出示出行证,我惊异地说:沃尔玛一直不要证今天怎么要证?正忙着检查的壮小伙把我往旁边一拨,说有证进没有证一边去。维持秩序的警察问:你怎么没有出入证?我说不知道那里办,你是哪个居委会的?一直没有人与你联系吗?早就通知出门必须在居委会办证,你去找居委会吧,实在不知道属于那个居委会,你就打120吧,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我真的听从了警察叔叔的话,立即拔打120,甜美的声音传来:您好,需要救助吗?我说:我要买菜不知道我是那个居委会的,警察要我打这个电话问,手机里传来笑声:您真有意思,我怎么知道你属于那个居委会的?
接连问了附近几个正守着巷口、把守大门戴红袖章的人,才知道我属于那个居委会,一守门志愿者得知我要去买菜,立即给我一张盖着红印的出行证。又赶到沃尔玛,重新排队,进入店内已经12点多了,运气还好,除了没有鲜鱼,其它都有,大白菜一元、白萝卜1.98元一斤等,鸡38.8元一斤,五花肉41元一斤。我说前几天猪肉30元左右今天怎么涨了?一推着购物车的婆婆连忙对我说:不贵、不贵,现在能买到肉就已经很不错了,赶快买,不然一下子没有了。
2月21号上午,菜又光了,一出宿舍大门发现通往步行街的路口封死了,回头一看后面的路也封了,但没有全封,留有一进出的小口子,由几位戴红袖章的把守着。我经过时他们问我干嘛去?我说去买菜,坐着的中年人说:你还不知道?现在超市、沃尔玛一律不接待个人,由社区、团体采购。见我不解的眼神,另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人说:要买菜先去居委会登记。
来到我所在的居委会,刚要进门,旁边一胖嫂急急喊:不要进、不要进!还没有待我开口,她又说我们已有2人感染住院了,你要做么事?我说买菜,胖嫂热情说:这边来登记,叫什么?住那里?电话?因为规定一星期只准2次购物,菜到了我们会打电话通知你,或明天上午11点左右来门前看看,说完还给了我几个一次性口罩。
十几天没有到江滩,居委会离江滩不远,穿过沿江大道就到了,还没有走近江滩入口,一年轻保安叫住我:不要往前走了,江滩各个进口全部封死了,并指了指锁着的电动门上的通知。我走到武汉关,江汉路步行街没有封,只是步行街两边路口封了。走在只有值班人员、巡警、环卫工人的步行街上,经过柠檬树店,望了一眼楼道里没有一个人,正在暗暗赞叹时,发现前面一商场大门角落里,卷缩着一位流浪者。走过中山大道,刚走到江汉四路路口,身后传来焦急喊声:喂、喂,同志!不要往前走了,不要往前走!我停住脚回头好奇问道:这怎么啦?一位穿红色环卫服的男同志,一边挥着手朝我对面指,一边说:往这边走、往警车方向这边走,我边朝警车方向走边问:这条路好么事不能走?这男同志说:老师傅,前面有个发热病人,又用手指着我刚才要走的方向...。啊?!真的,路对面有个半躺在墙面的青年,正痛苦的扭曲身体,闪着灯的警车停在离青年4、5米的地方,周围几位穿制服的城管正在议论:救护车怎么还没有到?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发热病人,赶紧拍了几张照片后,继续往前走,穿过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后又原路返回。经过江汉四路路口,那青年己完全躺在地上,救护车还没有到,警车、城管依然守着。
又回到步行街上,我决定还是去沃尔玛看看,到底能不能进去买菜。拐弯走了几步,正想着前几天那个睡在楼道里的长胡子老头时,这老头提着蛇皮袋从楼道里走出来了,我拿起手机准备拍照,手机没电了。还没有走近沃尔玛,站在门前的几位工作人员向我挥手道:老师傅,快回去,不对个人了。
今天我先后经过了汉口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步行街。路上看到最多的是环卫工、戴红袖章的自愿者、城管、警察,少数几位流浪汉。网上传言武汉市警察在街上抓没有出入证的人,我今天自由自在的穿过四条大道和步行街,遇到十几批警察、城管,没有一个人找我要证件,也没有看到检查他人的情况。下午,躺在床上看到一篇写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中层干部训斥护士的文章和视频,"杰出"的湖北官员又被刷屏,辛辣的评论、讥讽的留言,让陷在疫中的我这个小百姓,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2月22日上午11点多.,昨天与居委会约定去购菜。经过一水果店时,看见店门旁围着几个人,走近一看,原来店主将店卷闸门开启约半米,随着外面顾客喊:给我称10斤苹果、我要5斤桔子、我要....装好的水果不断从门隙递出。一太婆说:我孙子这几天老要吃水果,附近的店我都跑了好多次,全是关门....。我问:水果贵吗?几个婆婆抢着说有买的就是你的运气,还问价?!机不可失我也买了袋水果。居委会门前马路上,十几位自愿者,正在卖鸡蛋、面条。我问蔬菜在哪里卖?一自愿者说:今天上午卖定好的鸡蛋、面条,下午2、3点卖蔬菜。我买了鸡蛋和一筒面,回家路上不断有人问我:水果那里买的?鸡蛋、面条那里买的?我都一一告诉他们了。
中午,鸡蛋面条混了一餐。三点多钟,在赶往居委会的路上,看见声直菜市场门前,停着一辆黑色面包车,几位戴红袖章的人员,正在后车箱里搬运一袋袋蔬菜,我问一位正在登记的姑娘:这菜卖么?姑娘问您是几号?这菜是社区给已经登记的人员买的。我说已经两天没有吃到蔬菜,你能否卖点我?姑娘叫另一小伙子称了几斤给我。这几斤菜三天肯定不够,于是又赶到居委会。我们居委会对面就是中百超市,社区工作人员正从超市里拎着一袋袋分装好的各种蔬菜、作料、调料等,放在手推车上准备送往各小区。我上前问正在忙碌的一中年男同志:我能否买菜?男同志问我住哪里?登记么?找谁登记的?我回答昨天上午在居委会登记的。男同志说:这菜都装好了,60元一袋,不拆开零售,一户一袋。哦,我原以为这里是像菜市场一样自由挑选,钱不够了,我说我去取点钱再来吧,正转身离开时,这男同志说:对了,你把电话告诉我,下次买菜一定要在我这里登记,我要管500户,怕忙忘记了。旁边一女同志说:他是我们的李主任!
因为小路封了,去银行取钱要绕一大圈,路过武汉市中心医院时,几十位医护人员正忙着搬运一箱箱货物。门诊旁凉棚里有4个人:最左边一个睡在地上、中间还是坐在椅子上、最右边两位正在闲谈。
60元一袋蔬菜:番茄,大白菜,干大蒜头、生姜、小白菜、胡萝卜、土豆、一瓶酱油。凭良心说:这个时候一点都不贵。三天后,我还想买点鱼和肉不知道能否买得到。
2月23日,武汉封城满月了,我们继续在家里坐"月子"。武汉医院首次出现床等人,街上的围栏越围越多,值班人员越来越多,每次出门看到变化越来越多。我宅在家里,以一个最普通老百姓的眼光,继续记录我在疫区的点点滴滴.....。
2020年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