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初学诗词创作时会出现多种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我归纳了一下和大家交流。
一、逻辑错误。
1、时间逻辑:就是时间安排上错乱。例如:“日夕归忙,满天星斗沉翠溪”。上句是日夕,日夕是啥时间?是太阳要落的时候,那时哪来的满天星斗?时间弄错了不合逻辑。
2,季节混乱:表现在律诗填词比较多。律诗中二联具多此病。比如写着春意笔调一下子转到秋上去了。或是写着冬季又去写春景这是不行的。要在具体季节去写付合这个季节的景色,但是也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对比写概括写就另当别论了。还如填词时一开始写春景,也没有过渡辅垫下片又写秋这是不行的。如果上片写春过渡好以后下片可以回忆某年秋季时光,用曾记等领起回忆,但还要转回来。讲填词时会细讲。写作时季节不要错乱,要谐调。在按时间顺序和季节顺序写时一定要用文字处理好衔接口。
二,不明显的重复
有时诗句写岀来有不易觉察的重复。比如鸡鸣三径曙,鸡鸣是什么?从传统上讲鸡一叫就是天明,鸡叫不天明那是玩皮鸡。后面再着一个曙字,曙也是天明了,不就重复了吗。这样的句子很多,大家在写好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不要老是检查格律对不对。
三,句子内的跳跃太远连接不上
这个同题初学者很多都存在。诗的句子五言和七言,五言句子结构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结构,最后也就是三二和二三结构,在五言上出现这个问题是三和二或二和三相离太远,就是跳跃大了断了联系。七言句子是四三结构,四和三跳的远造成一句不好理解。例如除疾沉楼月。除疾可以沉楼月也可以,但是搭配在一起就不行了,二和三扯远了让人不理解。句子写好后不论三二或者二三还是四三一定要让前后有联系,不能东黄瓜扯到西架上。
四, 诗中费字、句,病字、句,懒字、句存在
这个问题也是初学者多犯此病。这个写好后认真检查逐字逐句敲打。一句在诗中不起作用叫废句,起作用不大叫懒句,写完了反复吟读去体会检查。
五,组词生硬,表达不明
好多作者喜欢自己组词,但是所组合的词让人费解。不是说不能造词,希望能造岀好词,要不然汉语如何发展,但是造词要合情合理合逻辑。
六,表达混乱构思了草
有的初学者在构思时不是仔细认真,想写啥就写啥造成表达混乱。例如有一首清平乐“中秋月满,月影随行短。落日余辉如雪乱,惆怅路遥漫漫。 夜明独醉危楼,举杯邀月消愁。无奈此情难觧,伊人离去难留”。看了以后,作者要表达什么?上片在说人在旅途独行客是也下片在说留不住的情,上下成了一词两意是其一。其二表达不准确落日余辉咋就如雪乱了呢?从颜色上讲雪是白色而落日余辉是近暮色有些红。好,余辉也是白色咋看岀乱来呢?如果余辉透过枝叶斑驳陆离的可以说乱。其三是时间顺序乱。首句刚说了月满都有月影了肯定是晚上了到了三句就落日,时光倒流,就是构思不认真写后不修改。
七,东拉西扯凑句子浮夸不实不合事理 :
有人写诗心中无词写作时东扯西拉胡乱组合句子让人摸不着头绪并且浮夸不实。例如我在网络上看到的有一首民魂的律诗,拿过来用一用。读着如同嚼腊。是这样写的:
“农院冬来雪覆亭,翠松傲立显苍青。东篱花蕊香飘岸,西岭梅枝色映屏。可见南墙藤绕佰,难寻北域树环城。英雄秋菊傲霜雪,矗立炎黄卫国宁”。
看看吧大部分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都在这里。1先说要表达的主题:“民魂”,我玩味后沒看到民魂的所在。那农院的雪、东篱的花、南墙的虅能包含民魂这个意境吗?说不到点上,唯有松菊梅还能联系上可是表达的不是那个。2重字,雪傲。3季节混乱不合事理。诗中出现了两个季节冬和秋首句就把时节点定在了冬季,下边再岀现其他季节就乱了。那么不合事理就是下大雪了哪来的东篱花?还虅绕佰,是给硬扯一起去了。就象拉郎配。4夸大其实。菊花就是花,可以比喻人的品性、一种风格、一种精神,但是用它来卫国宁不是太大了吗?还矗立?我们写作时千万不要捸着啥说啥,过大就失真。4中间两联没层次感。中二联写的比较疆硬,第二联都在写花沒拉开距离,西岭的梅那么远怎映屏?第三联就象是凑句子了,这些与主题沾不上边。
八,只顾往下写不顾前面的句子,不是用心在写诗而是码字堆句:
有的初学者写作时只想把句子写完,一边顾着平仄一边还得往下写还要想着主题等顾此失佊,造成前后不接意乱。例如有一首沁园春无题:“风送梨花,摇摇曳曳,数九寒天”。是说下雪啦,再往下看是:“看茫茫天宇”,连接的好,可是下边就离了,“碧空如洗…”看茫茫天宇就看到了如冼的碧空,咋看到的呢?不是下着雪吗?唉那可怜的云一下子就给整没了。前后矛盾是在造词。下边又离谱了,开始是下雪没有过度就碧空了,再读下去又说“夜深沉钩月残”了,咋就又到了夜里啦?还要天将晓,不是吗钩月残不就天要亮了。这就是不看前顾后一味下笔。我们创作是受一时一景一事的激发而抒发的思想情感是在一个季节一个时叚一个场景下的创作,假如在时间上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位移也要有辅垫否则就是景隔。再向下读还有意思,沉沉夜里啦又写两句动情的就踏雪觅名胜去了。想一想在大半夜里有游山玩水的吗?写作全然不顾上下左右想写啥就写啥。写作时千万不要只顾岀句子而怱视顺畅付合情理景理事理。 初学诗词容易出现的问题:
九,用字不准
关于用字不准这是通病。
例如 ,有一句是“独醉空街古道,最怕饮离情”。这个饮字就不是很好,上句说喝高了一个人走在空旷的古老的街道上,下句还饮啥?知道这个饮不是纯饮酒即使这样就不如忆字,人醉了很容易动感情回忆些啥思念些啥等等。还有一句“问苍茫无语,有泪掩孤城”。苍茫是啥?它是一个形容词问的过于渺空,毛泽东有一句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家后面有大地,问的恰到好处。我们写作要尽力达到用字准确,写完后要认真修改字字敲打这是炼字的功夫需要长期积累学习。
十,失声失调。就是经常说的格律,关于这个不多说了遵规就是了。
十一,炼意不畅不准。写作时先立意确立主题,动笔前还清楚要表达什么可是一动笔就疏怱了,不注意炼意造成一诗多意。最主要的表现是景情不一。就是表达的情感与所用景不谐调。律诗前两联一般是景语后面两联为情语,填词是上片为景下片为情,有的这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好,词的下片律诗的后两联表达的是欢快的情调,那么在词的上片律诗的前两联要在选景同物上与这个情调相吻合。但是好多作者不是这样安排不作思考所选用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想背离这就造成了景情不一让人看了别扭。例如有人填词是写春思的结构还行上景下情,上片选用的景都是明媚阳光的,游春之神怡。可是到了下片抒情时写的是愁绪,这就不好了,上片那么好的景畅游完了愁上了说不过去呀。能不能这样写?能,要有文字过渡和交待你得交待清楚景虽然好与自己无关。还有的表现在上下分裂造成意境断裂,绝句是起乘和转结分离,律诗是前面两联和后面两联各言一事,填词上下片表达多意等等。还有的是表达不准没有写岀心中所想造成意境漠糊。关于容易出现的问题就说这么多吧,所引用诗词没有恶意望作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