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评诗词好吗
诗词这样评一是容易养成学员的懒惰性,慢慢的都指望去改,提高不快。二是会失去作者的风格或是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学员的创作风格会随着这样学习的深入深受老师的影响而和老师成为同一风格这就不好了。
《清平乐 •登楼》
登楼目断,黄叶纷纷乱。
萧瑟秋风南飞雁,乡曲谁论长短。
漂泊无奈孤魂,穷忙难顾家门。
小径闲时望尽,不是梦里山村。
这首登楼是思乡之作。思乡的题材写的太多啦,古往今来被诗人倾情。这首炼意顺畅,能由登楼所望之景而引发乡思。但是在用字上还欠准确,组句也欠稳妥。
我们来看首句登楼目断,单看这句没有问题,要是和下句关联看就不妥啦。目断者,必有物遮挡才可成立,第二句是写黄叶,这在落在地上随风动荡的叶子挡不了目。一二句是一段,填词也要讲究承接递转,就是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在这里应该用第二句把第一句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的话改动比较大,就不如调整第一句,题目里有登楼了在词句中这里是可以避免一下的,首句写登楼时的境,将目断舍去登楼改成萧萧来写风声,即萧萧风咽。第一句有了风第二句叶乱就合理了。第三句用物大雁这符合思乡的词意,在前四个字改一下,由登楼听到的雁声,即云外声声南飞雁。第四句这样用笔就不太好啦,这与上一句有些隔,雁是思乡之物,听到雁声应该想到啥,这就完成了由造境到词意的透出。想到啥呢?自然是家乡啦,这样就很自然的把思乡这个主题通过景语过渡过来了,思乡也不必直说,还是用大雁说,我们知道大雁南飞不过衡阳既是它家,词句有了:应到衡阳彼岸。第五句,孤魂不好,人死后说孤魂,前四句说登楼听到雁声由雁声联想到大雁都回家啦,那么,下边该怎样用笔呢?那就要往自己的客居他乡来着墨啦。由归家的大雁想到了自己,这样思乡之意由景顺利的过渡到写自己的思乡情节。可怜时下孤身,下句稍微一改便可,奔波难顾家门。收束是词的关键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小径闲时望尽,这句到是呼应了第一句的登楼,但是无味,再登楼过程中完成了词意的展开,那么,登上楼的第一时间是啥?尾句处理的还可以,就是这个第七句力度不够。在登上楼的第一时间看到了城市高楼,这景象与思乡好像不合拍,那么怎样让这景在词中合理运用呢?就是对比或是反用。要是改成独对落霞大厦,这样前边的大雁出场也有了着落,大雁在傍晚或是晚上飞行登楼时听到雁声也不足为奇了,也和下句能够协调,登上楼看到落霞高楼,这不是我梦里常常出现的山乡啊,这样顺势而结,也做到了收束回应题目登楼,这样整首没有思乡二字但表达了浓厚的思乡情节。这样一来这首就成了这样
《清平乐 •登楼》
萧萧风咽,黄叶纷纷乱。
云外声声南飞雁,应到衡阳彼岸。
可怜时下孤身,奔波难顾家门。
独对落霞大厦,不是梦里山村。
这样比原来好看多了。
不能再改啦,要不然就不是你的作品啦。文字还有提升的空间,你们现在主要是文字驾驭能力要提高,这首词在原创的基础上不损伤大格局作此调整,学无止境共同提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