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竹篮传四代
宋云亮
我家有一个传家宝,就是奶奶解放前拎着父亲、姑姑讨饭用的一个竹篮子。是这件宝教育我家几代人茁壮成长。当今,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大业大,人财两旺,已有共产党员四人,干部五人,大学毕业的6人,研究生、博士生各1人,也有种田能手,农民企业家,有的走出黄土地,走进大都市,有了高楼、轿车,全家生活幸福,日子蒸蒸日上。
解放前,爷爷是在夏津城西南十里八乡出名的侠客人物,爱打抱不平,管闲事,仗义输才,行侠爱斗。一九四三年因烧了大户家的房子逃往东北,在黑龙江虎林定居,病故于1967年。全家仅有的十几亩地,一处大宅子、几间房子赔人的赔人,被人占的被人占,我家成了宋楼村出名的上无天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贫雇 农。奶奶靠自己给地主打短工,用仅有的这支竹篮子,领着我的父亲、姑姑要饭维持生计,没住处,就借住好心人的偏房,茅草屋,解放前共住过七家的房子,住的最多最长的是斯福二奶奶家的,姑姑年龄长几岁,奶奶就做起长工,姑姑就拎着父亲,提着竹篮讨饭。有一天天气不太好,要的东西太少,父亲路过一家地瓜地时,扒了几块地瓜,奶奶回家发现后,说了父亲一通,指着竹篮说:“孩子,他是咱家的命篮子,但他不是用来偷东西的。”奶奶让父亲借黑天把地瓜送回地里。奶奶常说:受气没有受死的,挨饿没有饿死的,做人一不能霸道,二不能偷盗。
1945年,夏津县解放,我家分得了共产党的三间北房和田地,父亲还安置在了县自行车零件厂。真正当家做了主人。从此,我们不再挨饿受气。那一个小竹篮子再也不会“走村入户”了。但是,他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传家宝”,奶奶把他挂在正堂墙上毛主席画像旁边。他经常教育后代“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毛主席。”每年的春节,她老人家总是把儿孙们全家人叫到供桌前,先给毛主席鞠完躬后,再给家神磕头,奶奶一九六四年二月十四日因患癌症病故,临终前她老人家把父亲、母亲叫到身边,指着墙上的篮子吱吱唔唔地说了几句就驾鹤西去了,父亲母亲听不清原话,但彼此明白奶奶的心意。
父亲常年在外,管家的事全交给了母亲,母亲上过几年私塾,是知书达理的人,他接过奶奶传下来的传家宝,经常教育我们兄弟四人,做人不要忘恩负义,永远不能忘记共产党的恩情,永远不能忘记毛主席的恩情。我的四弟最小爱逃学,爱打架。母亲就拿着篮子说:孩子,解放前是这个篮子救了你奶奶和你父亲、姑姑,共产党把我们从火坑里救出来,过上幸福生活,你不好好念书,对不住这个篮子,对不住毛主席共产党,经过母亲的耐心教育,四弟学习有了进步,还参了军当上了中国第一支武装部队的战士,当了模范。我的儿子小超也是个外向型的孩子,什么都行就是学习不行,我虽曾是个教书匠,但也是一筹莫展,还是母亲和“传家宝”威力大。三两次教育,孩子像变了个人似的,猛赶紧追,总算考上了大学,并且入了党,当上了先进。
母亲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做人要堂堂正正,诚实可信,要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不要算计人,不要小瞧人,不要败坏人。做人要走得正,站得直,不欺人,不坑人,不害人。
母亲今年已故去三年多,她老人家生前叮嘱我的话永远记在心间。你已有了小名气,成了作家,但不要自满,要用你这支笔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
作者简介:宋云亮(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宋云亮,笔名,鲁峰,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宋楼镇宋楼村,1976年高中毕业,1976年—1979年任村团支部书记、公社报道员,1979年—1990年任小学教师校长,1991年—1996年任乡镇文书、秘书,1996年至今任县计生局办公室主任、协会副会长,2007年至今任夏津县作协副主席,1992年中师毕业,2007年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本科班。2010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系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理事,德州作家协会会员,夏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夏津县诗书联艺术协会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书联书画院研究员,夏津县《棉花地》文学杂志主编。《齐鲁英才》、《齐鲁文化》副主编。在师范上学时曾任《蚯蚓》文学社社长兼主编,曾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模范通讯员、创作员。
自1980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青年报》、《山东人口报》、《泉城文艺》、《时代文学》、《当代散文》、《鲁北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近100多万字。散文《妻子》获全国大奖赛三等奖;散文《贵安大叔》荣获全国大奖赛一等奖;散文诗《爱的绿荫》获全国精短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诗歌《母亲》获全国精短文学作品优秀奖并选入专集;报告文学《陈公堤岸一颗星》被改编为电视片搬上屏幕;报告文学《三百六十五里路》荣获全国大赛一等奖。2006年书法作品获全国人口文化书法大赛三等奖;2007年荣获建军八十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2008年荣获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书法大赛旗舰金奖;2011年散文《平原春韵》获全国美文大奖赛三等奖,2013年获山东省人口文化楹联三等奖,传略1994年被收入《山东作家辞典》;1998年被收入中国专家人才库。著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悠悠爱河》、《爱的绿荫》,长篇小说《灵魂的祈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凉晒不干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