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果关系的自然学说】
文/尹文举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新的观念带着欲望亦在上升,主流上虽有进步,但在金钱利欲导向的缠绕中举步维艰,甚至被其俘虏,要金钱不要人性。人性的塌方,严重导致了人们的道德沦丧,素质下滑,缺乏信仰,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道德空前危机,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人的贪欲心里更加突出,社会上一些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所幸现政府中流砥柱,力挽狂澜,打黑反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之大快人心,深得民意。
虽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是只要是网就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这里我们就以此作比喻,把一些混杂在污泥浊水之中的蛀虫比作漏网鱼来说理论事。这些蛀虫由于恶盈满贯,血腥味太浓,自然心虚胆怯,己愧不安,玩弄手法,焚脏毁罪,搞的自以为事,一时蒙骗了耳目,感觉泰然自若,逍遥法外,但其道德灵魂已遥遥欲坠,长期积累不能泯灭的肮脏一直纠结在冥冥之中,每当自己回想起来也有一种惭愧不安和心理上的谴责。人在做事,天在看人,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笔者查阅过一些资料,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因果法则,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的必然的理则,万事万物依此理则而生灭、而运行,绝无例外。“莫疑因果天不见,远在儿孙近在身”!这显然是佛学理论。

央视陈大惠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论坛上的一颗启明星,他在武汉八千人大会上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视频网上传的很火,长达100多分钟的演讲,激起八千多听众的不断掌声,其振奋人心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而没有被否定的因果与报应的学说理论,他用科学的论断把因果关系形象化,用物理学的原理推断成一种能量反射,好有好的定向反射,坏有坏的冤冤相报。
有因便有果,因果在我们生活常理中,无处不在,处处在。有前因则有后果,好事有好的结果,坏事有坏的恶果,这不只是佛家理论,而是自然科学不可否认的定律。有人把因果报应理解成唯心论的迷信论,这是相当错误的,几千年的文化遗传绝不是空穴来风,只不过在意义上有其长远与快慢之分。
我们就拿最现实的事例来说,现今困扰人类的疫情变种病毒,把多少人圈在房子里,以优劣为砝码。西方国家已经选择躺平,不少人以生命为代价成了替代的牺牲品,我怀疑与人类残酷的杀戮和生态破坏有关。凡事立皆依自然相存, 人类与天地万物共存荣,一切皆有定数。
当今大快人心的反腐潮流也是一个例子,被卷进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贪赃枉法的官吏。其原因就是或用制度的空缺,乘权力之便,为所欲为,使其贪得无厌;被现政府英明的反腐潮流卷入了阵营的漩涡,其是果也。我们换个思路想问题,如若无贪,也就无反。贪,谓之于因;反,谓之于果。具体的说,就是因贪腐而被反败,即谓因果之报应也,这就是规律。

我们生活中,有不少遭过报应的事例,其灵验程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但有人会问,很多我们亲眼目督的一些做了无数坏事而安然无恙的人或事,不但没有被遭报应,至今还逍遥法外,悠然自得。难道败者竟是运气的倒霉,说干了坏事遭报应只不过是自我安慰。
世事本来就是上演的一道道故事,上天总是公平的,“若要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你的得意之时,也就是毁灭的开始。首先,人把坏事做多了,那种潜意识上的自责以及良心上的不安都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使其忧心忡忡,有种茫然畏惧之感,虽说幸运躲过一劫。假如有一天真的良心发现,会不会心有余悸的他们,心中有一种不安和后怕呢?结果是必然的,因为有因必有果,这是不可否认的宇宙循环定律。

尹文举,网名:伊若轩阳,定西安定人,1961年生人,农民,曾当过村文书,一度遇贬忍辱,“闭门读闲书,不闻窗外事”,由此热衷于文学,沉迷于文字,喜欢业余写作,曾在“感恩母校征文”发表《母校如歌》获二等奖;2023"踏雪·迎春杯"全国诗词创作大赛获优秀奖。作品亦散见于《陇中文苑》《黄河文风苑》《世界作家文集》《读者美刊》《西部书坛》和《诗艺花园》《陇上风情》及网络文学平台等,“都市头条"亦有自己的创作平台。


(附: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