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方
(1) 赶赴绩溪
2016-08-25
晨七时许,到达安徽合肥。上午,把女儿的行李送到中国科技大学西校区研究生院财物存放室后,我们返回火车站,购买去绩溪县城的车票。下午十二点半,列车启动,经芜湖到宣城市区,这段时间处在休息睡眠状态,窗外风景没有能够欣赏。列车过宁国站,飞奔而过的水塘、溪流、稻田、红顶房屋,逗起我的浓厚兴趣。
进入绩溪县境,一片接一片的竹林和起伏跌宕的山脉相连,山上植物也以竹林为主,不同于太行山的苍松翠柏,河流两岸,水塘侧畔,也围以竹林,房屋建筑式样明显体现出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
晚六时许,到绩溪,一座环山小城,徽派建筑为主。晚饭令人发愁,到几个菜馆,都是炒菜和米饭,多想喝碗米粥哦。
(2) 游 绩 溪 龙 川
2016-08-26
晨七时半许,我们坐6路公交车前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绩溪龙川。龙川依山傍水,东耸龙峰,西峙凤山,天马南旋,石笏屏列,登源河北来南流,龙川溪穿村而过,汇入登源河,村落似船形,有如龙舟出海,堪称风水宝地。
走进龙川,溪水两岸,便是龙川水街,漫步于水街之上,千年的时光似乎只在白墙黑瓦间留下印记,便随着溪水悄悄流过。水街两岸,一面是龙堤、一面是风街,两岸平行而过。龙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一片羽毛。可无论是哪一段,龙堤总是高于风街,这是封建传统固有理念的物化。水街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村巷幽幽,粉墙黛瓦,马头高耸,一派古徽意蕴。
徽商胡炳衡宅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徽州古民居旧貌。但现在依然是民居,房主谢绝我进内参观。徽商博物馆,文字和实物讲诉了徽商特别是绩溪商人的风云。街边风雨连廊古色古香,可供休憩。
奕世尚书坊是明代嘉靖年间的石牌坊,堪称徽派石雕的代表作,更是龙川胡氏家族的精神象征,历经400年风雨,经历时光的打磨,虽添沧桑,依旧屹立。奕世两尚书,一门三进士”,龙川是徽州有名的进士村,仅明一朝,就有7名进士,其中,还有“一朝开三府”的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副都御史胡宗明。伫立在龙川溪边,在沧桑的尚书坊前,回顾着两位尚书的历史功绩,户部尚书胡富为官清廉,济困扶贫,是百姓的“天高地厚胡恩公”;兵部尚书胡宗宪,是抗倭统帅,启用戚继光,平定倭寇。当地人讲,这个牌坊留下来实在侥幸,当初水街有二十四牌坊,文化大革命时推倒了二十三座,推这个时,前有小桥,向前翻会砸断桥梁,后有民居,向后倒会砸烂民居。最后得以保留下来。并且恰好是胡宗宪的牌坊,天意?都宪坊和尚书坊隔溪相望,是为发展旅游而建,看着也像旧时牌坊。
伫立在乾隆年间建造的如心亭,触摸着这个蕴含着禅意的名字,回望曾经。“收发如心”、“进退自如”,这或许,便是龙川胡氏的处世之道。所以,他们能走在前沿抗倭,走出徽杭商道,也能在山水间的村落,安静的度过,一代又一代。
凤街上,澄心堂纸作坊吸引了我的目光,造纸师傅现场演绎造纸工艺。在演绎中,了解到一张纸的厚重。澄心堂纸以龙须草为原料,工艺复杂,制成后匀薄如一,深受历代书画家钟爱,南唐后主更是对其更是情有独钟,很多传世杰作都是写在澄心堂纸上。纸坊,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存。
胡宗宪少保府即抗倭纪念馆,馆内陈列真实记录了明代抗倭统帅胡宗宪开拓海疆至钓鱼岛的史实。胡富纪念馆记载了古人反腐倡廉的智慧。
再往前走,便到了胡氏宗祠,祠堂是徽州村落最重要的元素,是一个家族的族徽,记录着胡氏宗族千年的传承。胡氏宗祠初建于宋,明兵部尚书胡宗宪主持修缮,自此,便保持着明代徽派建筑雕刻艺术的风格,有“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古祠”之称。如今,在家族象征之外,宗祠里精美的木雕,又让宗祠成为一座艺术殿堂。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宗祠最精华的木雕,是享堂隔扇门裙板上所刻“四和图”,四幅荷花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族规组训,分别寓意“和谐、和顺、和美、和鸣”,成为和谐社会的象征。当地人告诉我,胡氏宗词得以保存,原因是当初里边是小学,文化大革命时期龙川其他宗祠都被破坏,而胡氏宗词因为是小学免遭劫难。
从宗祠出来,一直往前走,走到村的尽头,豁然开朗。登源河蜿蜒流转,河上一座木桥,在风雨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正是通过这座上官桥,无数个龙川人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出一段百转千回的故事。
(3)游胡宗宪尚书府
2016-08-26
上午十时三十分许,离开龙川,我们徒步到胡宗宪尚书府游览。当地一胡姓村民对我讲,土改时,尚书府的房屋大都分给了老百姓,很多建筑遭到破坏,但主体结构还好,后来发展旅游,从村民手中征收回来,破坏部分进行了复建。
誉称“徽州第一家”的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座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龙川村呈船形,东耸龙须山、西卫凤凰山,登源河与龙川河村前交汇相拥,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宝地。尚书府景区居船之掌舵位,为龙川风水最佳之处。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粉墙黛瓦,绿水环绕,如诗如画。透过五百年的时空,彰显出古徽州的幽秘与神奇!走进占地3000平方米的尚书府,象一个小社会,从善堂、官厅、梅林亭、胡氏家井、绣楼、徽戏园、松公家祠、文昌阁、蒙童馆、土地庙、医馆等,和众多小巧的庭院相交辉映,组成一个巷弄陌阡,四通八达的一个迷宫豪宅。尚书府鼎盛时期,曾七世同堂,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私塾、唱大戏、请郎中、祭祖拜佛……可以说尚书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美、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建筑群,也是古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官宦豪宅。
如果说北京故宫的木雕具有皇家的气派和豪放,那么龙川胡宗宪尚书府的木雕则具民间的隽秀典雅,窗上、隔板上、梁栋上玲珑有致的木雕,让您仿佛进入古时的艺术天地,加上苍旧的木楼,徽州风俗的摆设,幽幽小巷,低头是鹅卵石路,抬头放眼是青砖细瓦,飞檐高挑的砖雕、石雕,还有那错错落落的马头墙、鳌鱼禽兽,栩栩如生,你会感觉仿佛时间倒流,一下子回到了明朝的天伦之中了。
国家历史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教授考察后,高度评价:从善堂“尚书府非常典型反映了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这种特殊家族,建筑做得很细节,细部做得很精致,可以左顾右盼,处处生景,是徽州保护最好的古建筑,精品精品!”
在此您可饶有兴趣走进俗称“二十四个门阙”“去看胡氏祖居,去读胡氏家谱,去游豪宅迷宫,去赏尚书府六大奇特徽文化”
(4)游绩溪太极湖村
2016-08-26
近十二时,离开胡宗宪尚书府,包车直趋太极湖村,司机说太极湖村游客较少,果不其然,我们进村后,逛遍全村,偶遇极少的游客,村民也稀少,多为老人小孩,遇到最多的是狗,让人提心吊胆。
太极湖村,阴阳两极,相拥相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缘溪河呈“S”形绕村南流,西部村落和东部田野组成天然的“太极”地貌奇观,还有三道徽州绝佳水口“狮象把门、日月当关、龟蛇拦水”,令风水学家惊叹!
太极湖村为安徽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区。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诸多古桥、古亭、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千年古树、明代吟泉街、大型砖雕门楼群等,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还保留众多名人故居(徽菜馆业创始人章祥华、作家章衣萍等),地域绝活秋千抬阁,绝奇药王石,是一座徽州古建筑、古文化的活化石。
走进太极湖村,一座高大巍峨的章氏祠堂座落于村的西头,祠堂门前的照壁上绘着一幅瑞兽图。祠堂中有一座明代的蟠龙香亭,圆柱上雕有六条摇摇欲飞的蟠龙,代表着徽派木雕的最高水平。
穿过祠堂,沿着曲曲折折的石板路,就到了吟泉街。吟泉街建于明代,全长300余米,被称为“水街”。水来自石金山,穿村而过,注入石门河。一年四季溪流终年不竭,水声淙淙,如琴声悦耳,即使春季涨水,水也不上街面,哗啦啦水声更是动听,故名吟泉街。吟泉街与南北两条主街形成“丁”字形,由青石板铺垫,街上架设两座石桥,称大小石桥。沿溪两岸相对建造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一百余幢,有民居、店铺、药铺、油坊等,大多为明清建筑,古朴雅致,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并有石阶通向河面,供村民浣洗之用。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极富诗意的村居山水图。
太极湖村的门楼砖雕堪称一绝,每一幅砖雕都是一件稀世珍宝,具有奇异变形的浪漫美。砖雕数量多,雕刻面积大,有20处之多,最大雕饰面积达4.2平方米;门罩形制丰富,有书卷式、城楼式、垂花柱式等;雕刻技法娴熟,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质感效果,雕刻技艺登峰造极;雕刻内容丰富,物象生动,构图疏密得当,主题突出;太极湖村砖雕门罩时跨300余年,是极为难得的文史资料。因此,湖村也誉称“中华门楼第一村”。
村落中最吸引人的是那由灰黑的鱼鳞瓦、白色的马头墙组成的沧桑老屋,在远山近水的衬托中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些小街窄巷似乎与世隔绝,民居虚掩在浓荫古树之中。站在村落中,脚下踩着的是经历了岁月蚀磨的石板;俯身细听,可以听到涧底的泉声。
这就是太极湖村,山水之间,天地人合,创造了一个和谐大同的社会!
(5)游绩溪紫园
2016-08-26
8月26日,下午近二时许,在太极湖村旁,坐上回绩溪县城的班车,途径绩溪紫园,下车进园游览。园里游人极少,我们一家四口为这个冷清的景区带来欢快的空气。
紫园里的古建筑虽是从徽州各地购来移植汇集在一起,但均是徽州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精华,并依然保留着原始风貌,独具古朴、内敛、含蓄风格的徽派建筑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加之别具匠心的构图布局,举头低眉间尽现风情。
整座园子由五凤楼、古碑廊、徘徊亭、待云阁、环翠桥、葫芦池、承泽堂、松枫堂、高云堂和闺阁楼等组成,亭台、楼阁、民居、祠堂、牌坊众多古建元素集中在狭小的空间看似凌乱,实则错落有致,井然有序。行走其间,在游山玩水间便会对“徽州三绝”(即牌坊、祠堂、民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6)游绩溪老城
2016-08-26
下午四时一刻许,回到宾馆。儿女在宾馆休息,我和妻少事休息,漫步绩溪老城,游览了绩溪博物馆,胡雪岩纪念馆,绩溪文庙,中正街,思诚楼等地点。
绩溪博物馆,作为县级博物馆,它的规模,布局超乎我的想象。其设计者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李兴钢。李兴钢以设计中国首个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和主持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而闻名国内外建筑界。 绩溪博物馆的整体建筑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重释。它使建筑和庭院本身成为一件最直观的展品,让参观者宛若置身在古老的徽州古镇之中。
绩溪博物馆的展陈方面主要由山水之形(绩水徽山厅)、人文之神(人文绩溪厅)、商道之气(商道绩溪厅)、民俗之风(风土绩溪厅)、艺术之韵(徽韵绩溪厅)、菜肴之味(徽味绩溪厅)六个部分组成,点面结合、由表及里的向人们展示了绩溪悠久的山水自然之魂魄和历史文化之沉淀。
胡雪岩纪念馆包括两个庭院,原址为建于明代的文昌殿。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书籍和实物再现了胡雪岩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安徽绩溪人。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钱庄时当学徒。也就因为出身贫穷,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胡雪岩20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名叫王有龄。这个书生很有才华,也很有包负,有机会做官,但是缺少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相熟,但二话没说,立即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这样一来,他虽因此失业了,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做了官后的王有龄感其恩德,视其为生死之交。得势的胡雪岩也利用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发达,开设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从 而迅速暴富。 胡雪岩成在识人用人,败也败在用人不当。
胡雪岩经商后半期,他起用的几个主事伙计,有的本事有限,有的品性不好,毁了他的事业,坏了他的名声,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有的虽有察觉,但却防不胜防。 胡雪岩的处世哲学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与人交往,他处处为对方着想,胸襟宽阔,豁达大度,不计个人小怨。胡雪岩年轻时,因为擅自借用钱庄银子去资助王有龄,从而被钱庄主管解雇。等到王有龄做了官,有了钱来还贷后,胡雪岩并没有因此而“扬眉吐气”,来报复钱庄主管解雇自己的一箭之仇,反而委屈了自己,保全了别人。由于其居心仁厚,这位钱庄主管后来成为胡雪岩生意场上的朋友。当遇到十分棘手的“敌人”时,胡雪岩也是尽量“只拉弓,不放箭”;当“敌人”知难而退后,心里明白是胡雪岩手下留情,便会心存一份感激。一方面,胡雪岩擅长“化敌为友”,另一方面,胡雪岩却对“敌”估计不足,最终导致他破产。
绩溪文庙,坐落在安徽省绩溪县城内北大街西侧,江南第一学宫的庙门临街巍然耸立,与已开放的胡雪岩纪念馆相毗邻。
踏入庙门,只见松柏苍翠,泮池如月,虹桥飞架,雕栏玲珑,古韵幽幽,实为洋浏览凭吊之佳境。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又造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大成殿、东西两庑便是绩溪文庙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占地面积共1185平方米。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者”。前跳庙门,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道。大成殿面阔、进深皆15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屋顶,正脊为三路花砖砌筑,两端饰以鳌鱼.脊中置葫芦顶。木结构运用明袱、草架并用之做法,以斗拱承挑屋檐。青瓦飞檐,斗拱承托,巍峨壮观。大成殿明间上首高悬“万世师表”巨匾,其下为孔子塑像,并设祭坛,游人可在此凭吊祭拜。东西两庑,单坡式屋顶。绩溪文庙大成殿及东西两庑的梁架结构及天花藻井遍饰彩绘,至今保存完好。这些彩绘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更是皖南及至安徽文庙建筑中罕见的民间艺术珍品,充分体现了绩溪文庙的文物价值。此外,殿前露台两侧古植金桂、银桂各一株,长势旺盛,金秋时节,满院飘香,沁人心脾。这里的伴池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论是百日无雨的旱季,还是大雨瓢泼的汛期,池里的水不满也不浅,碧波荡漾。
如果你知道“邑小士多,代有闻人”是古人对绩溪民俗崇尚习儒、耕读不辍的赞誉,以及绩溪人“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这句俗语,你就不难理解“绩邑于微属为弹丸,而学宫宏敞巨丽甲江南(清顺治六年, 教谕端茂杞《重修圣庙碑记》的缘由了。由此也可见绩溪文庙在传播历代文化及兴教育才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观绩溪文庙,其平面布局严谨工整,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实不愧为“其庙貌尊严,亭字整饬,规模甲于江南”的史书记载。
由于环境清幽,解放后,这里一直都是作为县委重要的办公场所,所以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绩溪老城中正坊,中正坊又称四门川,宋代营建县治时,测此为中,并建楼阁,四方延伸筑城,故名;明重建,后历经修葺;现存砖砌券门为明代遗物,木构框架,民国风格。平面方形,上下两层,四门用青砖拱券,净缝砌筑,条石铺筑通道;屋面铺设望砖,盖小青瓦,硬山式屋顶;四向檐下均有木质矮窗。东、西、北三向墙匾中,以墨写有行楷“中正坊”三字,南向墙匾中以墨写有该坊的历史及修葺等内容。徽派建筑总是以温润的质感给人以春日迟迟的感受,让人觉得真实。1993年印上的中正坊简介,现在看来也是 浸透着时光的神情。
老城思诚楼,墙壁有碑刻,没来得及读碑文,天已暗。
(7)游古孔灵浧园(汪家大院)
2016-08-27
上午八点半左右,我们坐7路车赴孔灵,游浧园。司机很热心,把乘车的浧园工作人员介绍给我们。到终点,该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了浧园。
浧园位于孔灵村中央,绩溪民居瑰宝,宋赐江南第一家,越国世家汪氏所居。依山傍水,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有的风格。
园内有供族内学子研讨会讲的南屏读书堂,一品夫人-紫瑞阁,礼制建筑忠烈庙,印泥神传庙前小院,家庭聚议的亲睦堂,永不干涸的活水开池,玄机重重八角玄井,400多年金桂树桂蕊流香,胡适题匾浧坡别墅堂,玄武龙脉位来龙亭,庄严肃穆主屋峻德堂,品茶会友楼栏屏幽阁,学子临帖堂临书别院,安生再现履信轩,祖训家规厅堂耕读第,孔氏仙庙叶里古庙,希望歌赋兰香书屋,以儆效尤警省衖等景点。还有很多景点,体现豪华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和以耕读传家的地主情怀。
大量的文化建筑,书院、楼阁、庙宇、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别墅,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家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多达10多个。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交夫和自然谐和一体。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离开汪家大院,踏上新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