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全民抗疫,我们用笔记载用心助战
——评胡永明词《声声慢·春庆战疫胜利》
舒爱萍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祖国大地上打响。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许多作家、诗人都拿起自己手中的笔,讴歌白衣战士等抗疫英雄,起到了鼓舞前方将士士气、激发人民群众斗志的作用。如何用小诗歌完整地展现这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大战役,成了诗人胡永明日思夜想的问题。2月9日上午,胡永明创作了新韵词《声声慢·春庆战疫胜利》。这阕词反映了疫情产生、发展、控制等过程中的情景,也表现了作者盼望上一线参战等思想感情。这个创作是诗人用笔记载、用心助战的实际行动,也是诗人用精短的旧体诗反映新生活、服务新时代的有益实践。
淅淅沥沥,冷冷清清,忧忧恐恐冀冀。滥捕天蝠,贪享口福凄殪。毒魔转宿社会,染散妖、易传难抑。始武汉,祸诸洲、患者故人惊递。
速举强实国力,军地聚、南山领衔施计。闭户封城,勇士逆行灭疫。全民控源治本,缓工学、梦上战地。拐点近,不懈怠、春庆胜利。
胡永明的这阕词是根据【清】康熙著《御定词谱》中的《声声慢》词牌格十三的词谱来填成的。该词谱的例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该词词谱如下: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仄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仄【句】仄仄平【读】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句】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读】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仄仄平仄仄【韵】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读】仄仄仄仄【韵】仄仄仄【句】仄仄仄【读】平仄仄仄【韵】
格十三词谱上写着:“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按规定,【读】即用顿号之处不算一句,故前后段分别算九句和八句。此词是长调(91字以上为长调),仄韵格。
多数词谱是由平、仄、中组成的。中就是可平可仄。如《声声慢》词牌格一(正格)的词谱是:
中中中中【句】中中中中【句】中中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平仄【句】仄仄平平【韵】中中中平中仄【句】仄中平【读】中仄平平【韵】仄仄仄【读】仄平平平仄【句】中仄平平【韵】
中中中平中仄【句】中中中【读】平中中仄平平【韵】仄仄中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韵】中中中平仄仄【句】仄平平【读】中仄平平【韵】仄平仄【读】仄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格一99个字里,“中”(可平可仄)多达34个字,占三分之一以上。而格十三97个字皆非平即仄,没有一个“中”,即没有一个字是可以变通的。
写格律诗只要不犯“孤平”“三连平”等忌,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填词则不同,哪个字是平声字、哪个字是仄声字都是规定好的,只有允许可平可仄处,作者才能适当变通。这当然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的,“求正容变”的写法则另当别论了。
可见,要严格按照《声声慢》格十三的词谱来填词难度是比较大的。永明填的《声声慢·春庆战疫胜利》是完全符合平仄和押韵等要求的,当然他还是按照自己创新编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列韵书《通用规范汉字诗声韵》(填补了华语诗歌在系列韵书方面的空白,创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来确定平仄和押韵的。
该词前段主要写疫情爆发,各句的意思是:
“淅淅沥沥,冷冷清清,忧忧恐恐冀冀。”此句连用三组七对十四个叠字,每组叠字的词性、词义和所表现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第一组,“淅淅沥沥”,用双声叠韵拟声词反映今年春节及其前后多阴雨天气,冬季的雨连绵不断,同时也营造出阴郁、沉闷的气氛;第二组,“冷冷清清”,用双声叠韵形容词反映春节本该热热闹闹,却为防控疫情而使广大群众取消走访、减少外出,到处都是冷落的景象和寂寞的感觉;第三组“忧忧恐恐冀冀”,用双声叠韵动词反映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心情,既忧国忧民,又恐虑疫情日趋严峻,更冀望祖国早日战胜病毒、解除疫情。
“滥捕天蝠,贪享口福凄殪。”写的是有些人不加选择和节制地捕杀野生动物以牟取暴利,而有些人则贪图一时口福之快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吃起全身是毒的蝙蝠招致凄惨地走上黄泉之路。“天蝠”是蝙蝠的雅名。“殪”就是死亡。如“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摘自《三国演义》)中的“殪”,就是这个意思。
“毒魔转宿社会,染散妖、易传难抑。”写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毒魔因失去了被人吃掉的蝙蝠这个老宿主,就从吃它的人进入社会以人类为新宿主了,这种病毒传染、扩散的途径很怪异(既可接触播散,也可空气传染),极易传播而很难抑制。宿主就是被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而蝙蝠是狂犬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和MERS病毒等1000多种病毒的宿主。这场病疫就是人类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宿主而爆发并不断播散而疫情日趋严重的。
“始武汉,祸诸洲、患者故人惊递。”写的是这场空前的疫情是从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爆发的,再跨地界、越国境传染而祸及全国各地以及几大洲的诸多国家(有日本、新加坡、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越南、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法国、英国、阿联酋、加拿大、意大利、菲律宾、印度、俄罗斯、西班牙、芬兰、尼泊尔、柬埔寨、斯里兰卡、比利时和瑞典等国),患病的、去世的人数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
该词后段主要写疫情应对,各句的意思是:
“速举强实国力,军地聚、南山领衔施计。”写的是我国迅速举全国坚强、厚实的国力来防控疫情,军队与武汉等各地联手,而2003年抗击“非典”的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又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成为抗击新型肺炎疫魔的领军人物。这里是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为代表,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将军等各领军人物及其团队成员。
“闭户封城,勇士逆行灭疫。”写的是面对疫情,全民闭门、武汉封城,而医学专家、白衣天使和军警等勇士们却向着武汉重灾区和各地抗疫第一线逆行而上,全力消灭疫魔。
“全民控源治本,缓工学、梦上战地。”写的是全民战疫,大家都居家尽量减少外出,以有效控制病毒并逐步减少传染源,从根本上解决病毒不断播散、疫情日趋严重的问题。国家将春节假期延长,各单位上班、各学校开学也都延期。而我连做梦都在希望上一线再作贡献(诗人原长期在公安机关工作,现退休了,面对疫情,还是梦想能接到组织召唤再上“战场”)。
“拐点近,不懈怠、春庆胜利。”写的是疫情向好的拐点就快到了,大家要再接再厉不懈怠,待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举国同庆消灭疫魔的伟大胜利!
这阕词只有97个字、17句,就把这次疫情爆发、防控的主要方面都写到了,有时间、地点和场景,有人物、情思和举措,还有病毒、宿主和传染等,层次清晰地记录了这场防疫狙击战中值得铭记的时刻、事件和人物。
永明一直追求在诗歌中用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多的内容,这阕词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填词中,永明斟字酌句,尽可能将每个字用得恰到好处,并创造了一些新词汇。如“转宿”,是泛指动物身上的病毒、细菌等寄生物转成以人类为宿主。针对这次疫情,就是特指新型冠状病毒从以蝙蝠为原宿主转为以人类为新宿主。再如“凄殪”,意为凄惨地死去,带有后悔莫及的意思。“转宿”“凄殪”等词组在汉语词汇中原来都是没有的,是诗人合理新造的。
这阕词主要用铺叙、描摹等手法写成,写得非常平实。诗人采用这种类似“白描”的写法,为的是直入主题,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直接来写,让每个词都尽可能地发挥出应有的甚至最大的表现力,而完全排除任何不必要的修饰之辞、游离之笔。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自疫情爆发以来,永明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印发的《近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材料,认真领会中央精神;自制表格并每天早晚进行登记、分析和预判,以掌握疫情发展、变化的情况;随时观看网上和微信上的宣传报道,并细致观察社会上的动态和动向,对这次疫情的产生原因、发展情况和应对措施、防控进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自己清醒的认识,为这次填词记录这场人民生命健康保卫战并助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需要有作者生活的积累、体会和感悟为基础,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否则不可能达到“精细分化”的程度,只能是飘忽不定的“空中楼阁”。
永明一直把李清照奉为词坛大家,特别喜欢她的词作,还专门买了厚厚一本徐北文主编的《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爱不释手,随时研读,不断从中领悟词艺、吸取精华。疫情爆发后,诗人响应国家号召,天天闭门谢客,常常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阴雨和冷冷清清的申城,嘴里却念着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觉得此情此景,与李清照写于建炎三年(1129年)秋的这些词句所反映的情景是多么的相似啊,便萌生了参照易安居士的这阕词填写《声声慢》的想法(他一般填词都填正格,唯独这次填了变格,原因在此),但他并未急于动笔,他觉得自己要对这场疫情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后才能写得到位。经过连续关心和了解疫情产生、发展等情况,2月8日夜,永明临睡前,又把《李清照全集评注》翻到第46页,忧心忡忡地连读了几遍《声声慢·寻寻觅觅》,然后躺到床上边背着这阕词边打腹稿,慢慢进入了梦想。次日清晨,诗人一起床,就一气呵成,填了这阕词。吃完早餐,他又反复研读后段“速举强实国力,军地聚、南山领衔施计。救死扶伤,战士逆行动地。春节放长假日,缓工学,万户阻闭。拐点近,振梦引、春庆胜利”,觉得写得不够精炼,而且没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便改成了现在的后段。次日,他又觉得原前段“淅淅沥沥,冷冷清清,愁愁恐恐冀冀”中的“愁愁”不如“忧忧”,又将其改为“淅淅沥沥,冷冷清清,忧忧恐恐冀冀”。他对我说:“愁”易被理解为个人之愁,而“忧”则有“忧国忧民”之意。我想,把永明创作这阕词的过程记下来、写出来,他的生活积累、学习借鉴和提意、炼句、推敲字等都在其中了。这阕词看起来是写得比较冷静、淡定的,但其中饱含着作者多少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只要读懂这阕词的人都能体会到,就像永明每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感慨万千。我相信现在亦或将来,一定会有很多这样的知音读了永明的《声声慢·春庆战疫胜利》而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的。
这阕词不仅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就连押韵都符合规范。可以说在“戴着镣铐”的情况下,能把“舞蹈”跳得自然、洒脱很不容易。这主要还是基于永明有比较深厚的写旧体诗的功底。他成年之前就学会了写格律诗(他17岁写的《七绝·中学毕业前夕与同学漫步海滩》于2017年1月15日发表于《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月刊》),迄今创作过不少诗词曲,也发表了一些旧体诗,获得过一些奖项。他赞赏国务院副总理、吟长马凯提出的“求正容变”的主张,也写过《莺啼序·论诗》等突破格律的诗词。在他看来,创作诗词严守格律和有所突破都是可以的、正常的。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曾创造过唐诗、宋词和元曲等高峰和辉煌。如何学好、用好诗词的诗体、诗艺和诗学,是繁荣诗歌创作、服务社会进步的重要课题。永明是写新体诗和写旧体诗、诗歌理论和诗歌评论并重的诗人,愿以自己的探索与实践为新旧诗体更好地优势互补不懈努力。在这次全民战疫中,永明创作过几首新体诗,也创作了这阕词,从实践中更好地体会了新旧诗体的表现力及其特点。永明认为,从文字凝练和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多的内容来看,旧体诗优于新体诗;而从抒情和感染读者来看,新体诗又优于旧体诗。是的,如果他用这97个字、17句,写一首新体诗,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么丰富的内容来的。但是,作为诗歌创作,“提意”是关键,能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写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写出留有余味、常读常新的诗,才是真正的上乘之作。

舒爱萍,笔名清瑾,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朗诵协会会员。编著有《启明星在闪耀——胡永明诗书评论集》和《闪光的启明星——胡永明诗歌评论集》。诗歌获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和“印象中国年”全国首届新春主题文学大赛金奖,被评为“中外诗歌散文先进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