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创彰显丰富而精彩的世界 ——吉林市自媒体创办和发展现状
宋曙春
近年来,本市一些有识之士或者说是热心人士,以一种网络新形态,独立创办连通平民大众的信息传播载体,呈现有意义、有价值、有艺术的“讯息”,这就是自媒体。虽然是通过以往公众平台进行传播,但却有不同于公众号的特性,这就是个性独创、自主传播、介质多样、受众广泛、既有私密、又可公开。尽管尚有璞玉浑金,却日渐成熟趋于精美,以活跃的原创和健康的互动,以个性化独创彰显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展现繁花似锦,方兴未艾,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本文仅以部分个人独立创办并运营的自媒体为主,作以简介。
一
自媒体将自己的信息、价值、理念传播出去,靠的是内容,即文字、视频、音频等介质。它是继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自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创办人必须以独到的智慧、一定的技术、有力的推送,突破传播和受众的界限,通过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推动自媒体的传播。据此,本市现有自媒体的突出特征,首先就是乐于为人们接受的大众化、人们熟悉的本土化。
几年前我结识了一位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物张海川。他是职业摄影人,自称“城市记录者”,他记录的当然是以我们生活的江城为主,他的图片和文字,自然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质。他是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吉林市图书馆松花江文化讲坛公益讲座客座研究员、吉林地方文化主题微信平台曼陀罗文化创始人,“五色摄影工作室”的掌门人,“曼陀罗文化沙龙”召集人,并执掌曼陀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两家公司。2014年独立创办了曼陀罗文化微信平台,主要内容是以图文形式介绍本市地方文化、本土历史掌故,地域风情等。他的自媒体个性表述为:“大吉林,大东北,聚焦乡梓历史,传播吉林人物语;大文化,大生活,助力文化交流,弘扬慢生活情趣”,目前线上受众已达5000人。我曾多次阅览过他的微信平台,也读过他在各媒体如《江城日报》、《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江城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发表的吉林老地名、吉林老建筑、吉林市山川地理文化、历史遗迹、消失的企业与学校等系列文章。他所撰写的吉林市名胜古迹、山川地理都是实地走访,并摄影照片,真实形象地抢救性地记录本土历史。例如,他拍摄并撰写的《孟家站,龙丰铁路上残存的日寇侵华罪证》,以翔实的史料和具体的描述,介绍了本市境内一处日寇侵略史证,其意义在于揭露日寇侵华罪恶,时刻提醒国人这段屈辱的历史,牢记血泪教训。还有他的多篇本土历史遗迹介绍,如,《吉林文庙:儒家文化三百年》《清代吉林的天坛》《吉林铁路局:站前第一楼》《吉铁公安处原址,谜团待解》等等。同时,他还通过曼陀罗文化微信平台线下俱乐部,举办各类与吉林本土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的系列讲座。如《曼陀罗文化沙龙之吉林三杰的文化遗产与遗迹寻踪主题讲座》,由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北华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王力老师作吉林三杰的文化遗产与遗迹寻踪专题讲座。讲诉吉林三杰的起源、发展、沿革、历史遗存和研究意义,听众受益匪浅,对家乡名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笔者也曾在这个俱乐部作本土抗战长篇小说《狼刀》创作阐述,回顾东北地方武装抗日故事,追溯烽火抗战年代,让后人了解本土人民为独立自由解放而进行过的英勇斗争。由此可见,这也是本市诸多自媒体拓展传播和增强影响力的极好方式。
本市另一个极有特色并知名度较高的公众号,是“优雅的胡子”(网名)于2015年11月独立创办的“吉林乌拉永昌源”。据他介绍,这个公众号名称的意思是,乌拉是吉林市古称,永昌源是童年生活的永昌胡同,他主要是以在永昌胡同生活期间所获知的口述历史为创作素材来源,表现熟悉的吉林城内的历史文化内容。对于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吉林市,外人的感受的认识是不同的,他担起了这个历史责任。他说“尽自己所能去记录一些我所知道的吉林往事,并得益于《江城日报》李桂华老师的鼓励,逐渐从小说故事的写作过度到民俗研究和城市历史发掘,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时间长河中淘沥出曾经绚丽的碎片,并尽自己所能将其拼贴出原来的模样。创作过程中,努力追忆童年时在吉林市永昌胡同见过的一些老吉林人,以及曾经所见,加之后来所闻,最后经过相关文献佐证形成文字……2018年10月,我在头条号开辟吉林乌拉永昌源账号,利用其强大的推荐功能,尽可能向吉林以外的世界介绍、传播吉林市的历史风物。”无需再作评说,他已经清晰地描述了这个公众号的特殊作用和本土特色。截至2019年11月,在头条平台共发布160余篇长文,其中25篇获得青云计划奖励,1篇文章获得比赛二等奖,有多篇文章成为阅读量超10万的爆款文章,并连续数月获得今日头条表彰。目前吉林乌拉永昌源头条号的受众已超出了吉林省和吉林市的范畴,被许多读者认可,对宣传吉林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
自媒体的自由传播方式,突破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能即时制作,形成人人即媒体,人人能传播的新格局。因此,本市自媒体的第二个突出特征,就是个人门户的个性化聚合功能精准并即时地获取信息,从而构成一条双向的即时信息通道,并获得众多“粉丝”即受众。
本市诸多个人微信公众号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活动,及时发布信息,如2017年6月,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展“五客汇吉林”自媒体+媒体整合宣传活动,借助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今日头条号等视频直播、秒拍形式,与官方媒体和个人自媒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推广吉林夏日旅游形象和品牌。大众传播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公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开始转成为“主动搜索、人人传播”。本市一些摄影爱好者纷纷用自己的相机拍摄家乡美景发到博客微信等自媒体,众多图文、秒拍、直播的形式在微博、微信、头条号上时时更新,合力宣传吉林旅游形象和品牌。几天内信息发布超出了活动预期宣传效果,所有发布平台(包括主流媒体和个人传播工具)总访问量共计640余万次。这不仅是网络点击率,更有意义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巧借自媒体创办人之力创新推介模式,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更有说服力,对于开拓全省及本市旅游市场具有强力推动作用。
本市有个“吉林车友圈”,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创办人和创办时间,但我知道,它将自己定位于“获取吉林新鲜资讯”,并推荐本市13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公众号,分别涉及多个领域,如文化、旅游、摄影、诗歌、播音、手作、历史、文学、汽车、交通、书画等。读者点击各个链接,即可阅读文章并关注,并转发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其中有“触摸吉林”,发布身边吃喝玩乐事,触摸吉林,感受城市生活。“旅行慢游记”,以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让脚步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将身心融入大自然……游出个性精彩。还有“行走吉林”,主要是“致力于打造以独家的视角记录人文地理、图片故事、历史变迁及旅行中的风土人情”。“东阳小视界”主要是进行朋友圈内个人文学、摄影作品展示。“北方地平线”是本市作协会员于小鱼创办的。她说,“有地平线的地方,一定是一个辽阔的地方。在天地的尽头,梦想的终点。向着地平线延伸的方向奔跑的人,一定是胸怀梦想的人。天有多广大,地有多开阔,地平线就有多绵长……”词句颇有诱惑力,所发文图也足具震撼力,仅一篇《大漠深处的守望者》,几十张图片,洋洋数千字,把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达里雅布依的克里雅人的历史和生存现状,以文学和摄影艺术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写真的图片和清秀的文字里,带着凝重的情感,令人振聋发聩。本市还有一个“吉林市老程”公众号,也是一个人独立运作,以即时发送新闻和各种生活资讯为主,让人们及时了解时事和多方面信息,成为人们生活的好帮手。
尤其是,祁果历时四年开发成功,自创了“生命链记忆网”公众平台。以崭新而独特的理念,建立一个传承记忆见证人生的网上图书馆,永久保留人类生存记录。并为参与者免费建立生命链—DNA家谱,让他们的生命链在网络上达到有形化、可视化。许多参与者包括我在内,都在平台上撰写了自己的“生命之书”,公开发表自传,也可以发表文学类、历史类、时政类、艺术类作品。这个平台的精髓在于让凡人永恒,即文字永恒,精神永恒。即便是故去的人,他的思想、情感和经验依然不会遗失,就像继续活着一样,逃脱了被遗忘的命运。
由此可见,本市自媒体人最为关注的就是本土信息人文信息,并以大量的鲜活的即时内容,与公众进行互动,使得信息的发布者与接受者们沟通更加紧密,联系也更加稳固。简单留言评论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受众需求,自媒体个人门户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最佳表达途径。而我们身边的这些可以说是成功自媒体的背后,也就理应拥有广泛的支持群体。我没有统计过他们的点击量,只是经常看到不断更新的资讯。他们之所以能够受到喜欢,应当是取决于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多样化是指这些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虽然技术水准逊于专业媒体,但优势是覆盖更广;平民化是说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部的“草根阶层”,并无功利性和其他约束,也没先入为主的预设和偏见,传播的内容基本真实、客观、公正;普泛化是说他们体现了自媒体最重要的作用,即草根阶有了话语权,替普通民众说话,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民意,并张扬自我、实现个体价值。
认真审视本市诸多自媒体发布的内容,运行情况和现行的主要传播渠道,足以说明,不管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都是一条金科玉律。自媒体同样也会遵循这个规律,关注社会,关注本土,关注民生,努力打造出精品内容,并随着自媒体发展更加专业化、生态化,更加为江城百姓所喜爱。
三
自媒体广泛受到关注和喜爱,不仅是它们快捷的资讯传播,更多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欣赏价值,其中,以文学特性更为突出。那么,本市诸多自媒体的第三个突出特征,就应当是文学性。
自媒体因有诸如科技、商业、时政、军事、境外等消息和精准述评等内容,而受到大众喜好,但不可忽略的是自媒体传播文学作品的强大功力。本市有为数不少的自媒体平台,参与人数有的多达上千人,最少的也有几十人,其因在于,文学是重要内涵。媒体人在创办之初,就确定了自媒体的定位,并聪明地发挥出自己挚爱文学的优势,以此长项赢得创立之始到趋于兴盛这一路风光。
“老欧故事汇”微信公众平台,是以研究本市人文历史而知名的作家吴永刚于2017年12月创建的。主要有老欧讲案、老欧电台两大主打板块,汇集各种故事包括武侠故事、幽默故事、推理故事、鬼怪故事、励志故事等在线收听、阅读。个性表述为,汇集精品故事,分享故事人生,体验百态生活。老欧讲大案是由“老欧”播讲、老欧故事汇创作的一部刑侦推理类有声作品,老欧用特有的声音演绎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许多鲜为人知的血案、要案、悬案、疑案、惊天大案,每一起案件都惊心动魄,令人警醒。到目前,老欧已播讲600多篇,多达2000万字,其中,《江城剿匪》《偷心贼》《吉林怪谈》《终结狰狞》《呼兰大侠追踪》《老欧讲案》等,听众追听不已并热情留言,可见受欢迎程度与其文学性不无关系。
“粟沫流年”微信公众平台,是沫非独立创建于2015年4月,并于2019年11月正式更名为“粟沫北岸文学部落”,主要是金盾诗心、粟沫流年、北岸听音三大系列。金盾诗心主要刊发本土军警作家、诗人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经过朗诵老师的二度创作,与文学作品同时展示在微信公众平台,并在全国各个文学群推广,使吉林市本土作家的作品从视觉到听觉都有了更好的展示舞台。还有她在2016年4月创办的“水凝心音乐美文”微信公众平台,以音乐美文为主要发布内容,2019年4月更名为“水之沫草之非”,设置小汣电台、小酒馆不打烊、我的爱对你说三个栏目。小汣电台以音频加文字形式刊发原创诗歌,小酒馆不打烊以音频加文字形式刊发原创美文,我的爱对你说以音频形式发表美文夜听。“沫染流年”微信公众平台也是沫非于2016年7月创办的,主要刊发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2019年10月更名为“一点阁书画文苑”,转变平台原有模式,以书画作品以及书画作品讲解为主要发布内容,同时刊发本土书画家优秀作品,推动本土书画家及作品的宣传。她还有“琴心剑胆军警情”微信公众平台,创办于2019年7月,为原创作品平台,作为受托方负责作者原创作品编辑、录制音频、合成制作及推广,以打造个人特色文学公众平台为重点,更好地宣传本土文化。
“诗人有约”文学社,是石月在2017年元旦发起创建的,汇聚了本市部分诗词爱好者。石月不仅经常在微信群中与群友切磋诗词,而且还在美篇平台发表群课专辑一百二十多个,包括古体诗词、现代诗歌作品,数量达上千首。经过几年来切磋探讨,毫无基础的诗友们写作水平已是有模有样了。2018年起,诗社又吸引了本市很多文学前辈,并陆续发表了一些优秀个人作品,逐渐成为本市文学圈的一股清流。为了更好地展示诗友们的风采,2019年6月,“诗人有约”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平台,并陆续开始发表作品,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石月表示,下一步,该平台还将组建自己的朗诵群体,以便诗友们的作品能够在多种媒体得到更好的展示,并希望有机会把诗友们的心血编印成书,保存起来、传承下去,为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留下一些东西,同时也为作者留下人生中的美好记忆。
《猫姐笔记》和《东山书院》给人以纯文学的温暖和陶醉,网名猫姐和忘忧草是创办人和主持人。为了让更多人喜欢文学并通过文学改变人生,把人世间最真情,最柔软,最温暖的那一部分写出来,唤起更多人的幸福感。所以平台没有门槛,所有爱好文学的人,都在这里有一个可以展示作品的园地。对他们来说,那是一个温暖的家,而且,不少文学爱好者就是从这个平台走出去的。
特别值得说到的,是桦甸网名“青庆”的老农,以一己之力创办“乡村真情(两江口)”微信平台公众号,重点刊发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一个久居乡村的文学爱好者,一个七十岁的老农民,一边收割玉米,一边写诗,居然还创办了自媒体。一个农民创办的自媒体,同样是在个性化独创中彰显丰富多彩的世界;尽管他和本市诸多志向相同的媒体人一样,仍然在蹒跚中坚持前行,却不得不承认,吉林市的自媒体何以不会发展壮大?
但我们也要认识自媒体的缺陷和不足,以防范风险。最为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自媒体不能放任,绝不能违规,绝不能随心所欲,天花乱坠,信口雌黄。二是避免发出的信息搞成流水帐式的生活琐事的记录,没有深刻感悟和探索与思考,只是“网络移植”和文字粘贴,拾人牙慧,人云亦云,自媒体的生命不会长久。三是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独特的解读思路,推介自己的媒体平台。也即本文标题所言,在个性化独创中彰显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期编辑:汣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