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鼓子秧歌(外三首)文/ 刘 海 新
编辑/霍向锋 /张 君2020-02-09 20:34

诗歌:鼓子秧歌(外三首)
一壶老酒忆乡愁
比老酒更滚烫
是正月里秧歌的狂欢
那鼓 如烈焰震天
代言乡村 膜拜上苍
那伞 似迎春花开
千朵万朵 左旋右转
鼓声催醒了沉沉的惊雷
花伞映红了憨憨的笑脸
舞步踏起了猎猎的风尘
跳呀 舞呀 转呀
你看那父老乡亲们啊
张力在瞬间爆发
跳 跳出生活的千姿百态
舞 舞出人间的风情万种
转 转出来年的好运连连
感恩土地吧 高歌丰收啊
绘一幅江山入画
点染憧憬无限
闹一回鼓子秧歌
祈盼盛世康安
注:阳信鼓子秧歌也叫武秧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作为民间舞蹈形式,主要分布在阳信县城西部的洋湖乡、温店镇附近村。
毛竹板艺人
朝为田舍翁
暮作长衫客
一人就是戏一台
风雷动 狼烟起
江湖声声急
竹板响 醒木摔
古今风流逸闻事
天地道义辨忠奸
一口伶牙俐齿
泪中带笑 笑里含酸
说尽世间百态
昔年听书正学童
昨夜又闻半白头
马蹄去 喇叭咽
一川烟雨向东流
生旦净末丑
还是嘴一张
一段唱罢满堂彩
欲知 后事如何
且听 下回分解
注:阳信毛竹板,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由河北传入。经过历代毛竹板书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信毛竹板书。
哈拉虎
牛骨铃铛哈拉响
三五老汉登台忙
“千古圣贤咱不表
听俺表表馋大嫂……”
这方唱罢《馋大嫂》
那边来了《鸳鸯嫁老雕》
演的滑稽 唱的通俗
土的掉渣 丑的夸张
《见啥唱啥》谈谈短长与邻里
《大实话》说说妯娌姑嫂和婆媳
沧桑六百年
历史记忆是不竭的河
乡村文化是永远的根
落花逝水 基因承传
苍白的故事日趋圆润
模糊的背影逐渐清晰

注: 哈拉虎,也叫“哈拉头”、“牛骨戏”。阳信县流坡坞镇前菅村的民间艺术,由一菅姓举人于明朝永乐六年(1409年)传入,以手拿的伴奏乐器而得名。哈拉虎曾先后登上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进行展示,反响很大。
西河大鼓
一个鼓槌两块板
一把三弦弹起来
走村串巷 撂地说书
这是少年永远的乡愁
这是最原生态的诗歌
说者如泣如诉
听者如醉如痴
一张巧嘴啸聚千军万马
一段鼓书道尽万载千秋
大英雄忠义侠胆叱咤风云
俏佳人芳华绝代桃李含笑
真儒生贤孝美善倜傥风流
抑扬顿挫声调扬
各色人物皆登场
“俺说这话恁要不信
地下埋的全是地上的人”
注: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西河大鼓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另有专人操三弦伴奏。其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非常独特。在阳信县温店镇一带流传较广。
作者简介:刘海新,公务员,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评论、新闻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并有作品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