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老支书
图片自拍与网络/随笔/作者/向远茂
金秋十月,喜迎国庆。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是为看望家中的父母及亲人,更是要探望我心中很尊重、很敬佩的坪坝人民公社亚家大队党支部书记——向光山,因为我曾经在他的培养下做了三年多的大队秘书。一个细雨濛濛的下午,我打着雨伞带着相机一路徐徐前行,来到第一村民小组——新寨。从山坳的公路上有一条水泥灌浆铺就的阶梯小路蜿蜒着下到河边。放眼远望,对面便是四方田小村庄,一条潺湲的小河悠悠荡荡的向南流去……小河的上坎有一株苍翠的松柏,边有一片青葱的绿竹。站在路口向里观望,是一栋大木屋连带厨房足有四五间之多,前面是一块水泥硬化的宽敞的坪场,坪中有一大群土鸡在那里走来转去地觅食,环境优美,干净卫生,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这就是党支部书记向光山的家。
在嬉戏、打闹、追逐的两只小黄狗,看见我这个陌生人的到来,便汪汪汪地对着我狂叫起来,像是在责问来访者的冒昧与失敬。我直接去了右边的房间,老支书闻声问道:“是谁来了?”我回答说:“是我,远茂!”老支书的声音依旧是那么洪亮,腰杆依旧是那么挺直,那一米七五的身材依旧是那么高大,我依稀看见了他当年英俊潇洒的样子。老支书看见我的到来十分高兴,便起身让座,我们围坐在火塘边,于是天南海北的兴致勃勃地闲聊起来……
入 伍 从 军
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他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龙鼻第四区中队直属八连实行文化大练兵,进入文化速成班接受学习教育。两年后调往广州白云机场空军地勤部队,广州白云机场于一九三三年夏季建成,机场原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侧,最初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军事,后改建成民用机场。空军地勤是以飞机的机务保障工作为中心的,是直接维护飞机的人员,主要是由飞机发动机专业,军械专业,仪表专业,无线电专业组成。后勤是驻地场站人员,机场后勤保障,包括军械、航材、油料、军需、四站、场务、消防、航管、通信、导航、气象、汽车、卫生、警卫等专业。当时,他在军事院校学习军事,他毕业后留在军事院校做了三年的军事教官,那时他的职务是排长,为部队培养班、排、连级军事干部。之后他调往天津空军地勤部队当了两年的军事教官,他说:“那时的天津特别冷,一盆很烫的洗脸水倒在地上看着看着就结冰了”。他说他一直都很想去朝鲜前线,遗憾的是最终还是没有去成!他在当兵八年的时间里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直到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大跃进支援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精兵简政而光荣退伍返乡。
任 职 支 书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他复原退伍回乡,先是担任亚家村民兵营长,因其工作扎实、表现突出,被调往坪坝人民公社任命为武装部部长。后由于当时生活困难,农村又实行了“小自由”故而辞职回村,以便照顾家人。
一九六三年我的父亲向明利辞去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他接任了亚家大队党支部书记,从此一干就是三十五年。他是一个性格豪爽,工作扎实,敢想敢干,处事公正,问心无愧的人,年轻时的他一个“闷功”可以喝掉一斤烈酒而不醉。他曾在彭操、石光荣、吴明富三位书记的手中连任了十多年的人民公社党委委员以及后来连任了三十五年的党支部书记,这在坪坝公社是绝无仅有的。他是个直言不讳,是非分明,爱打抱不平的人。他说:“支部书记这个‘官’是中国最小的村官了,但也是个管着八个生产队、管着千儿八百人的小官”,做事就得公正、公平、公心,群众才会拥护和支持,群众才能理解与信任;要坚持原则,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不能说大话、空话、假话;要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心胸要宽广,不能有报复心;要容得下不同的分歧和意见,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去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生产与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他曾经在大跃进期间,坪坝人民公社领导在一次会议上问他道:“向支书,你一夜完成一只造船任务,能否做到?”他回答说:“坚决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光荣任务”,但他心却在想,哪有条件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但在大会上不接受任务那是要挨批评受处分的。后来亚家村又被定为三类村,上级下派工作组进驻入村,所谓“三类村”就是班子不团结,人心涣散,拉班结派,内部矛盾多,情况比较复杂,对此类村党支部要实行整顿和调整班子,后来经过调查落实,没有这种情况,工作组即刻撤出了亚家村。他说:“大跃进、三反五反、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等”,那时的运动比较多,在那些运动中既要保护党支部成员、党员以及人民群众,同时还要很好的、不折不扣的执行上级党委的指示、号召和决定,也得要让自己不能在运动中受到影响或处分,这上、中、下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妥当,才能让大家平稳过渡,那是很不容易的。
培 养 人 才
老支书在任职的三十五年里,经他培养推荐参加工作的有一批人,送去入伍当兵的也有一批人。老支书说到推荐亚家大队年轻人的时候,人民公社收到一份情况反映,吴明富书记看到后,征求了向支书的意见,吴书记说:“你看看情况不太好,你看怎么办?”,于是老支书将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了吴书记,并坚持自己推荐的观点和理由,最终在他的努力争取之下,才得以顺利地完成了政审。在他送出的那些人当中,有的已经成为正处级、正科级或副科级干部。这让我想起了在异地他乡我的一个亲友告诉我---他们村里的故事,亲友笑着对我说:支部书记权力很大,有一个需要大队政审的青年,他以各种理由婉言拒绝,就是不推荐、不政审、不盖章!结果是:金秋遭遇寒风起,吹得花儿落枝头。
我记得一九八〇年的春天,向元义在参加工作之前将我推荐给了老支书,让我接任大队秘书。我开始接手的第一项工作任务,老支书就是安排我做农业春耕生产进度报表,教我如何制表,如何统计,并要求每半个月上报一次。亚家大队有八个生产队,我家住在五队,从五队出发去通知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处理纠纷,一路走去足要半天的时间,如若不能做到“脚勤、手勤、口勤、眼快”那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好在当年我是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年轻有精力,能走能跑。那时开会、学习、培训、普查、外调确实比较多,我在做大队秘书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很少有机会去做农活,大多是忙于村里的事务或是外出、学习、开会。我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开会老支书让我在会议上宣读一份文件和一份通报,内容与征兵入伍相关,事前我未能先过目阅读,当我读到中间时,竟然有一个“罄竹难书”的“罄”字不认识而卡住,老支书说:“这个字读罄,叫罄竹难书”并解释道日本鬼子的罪行多得将南山的竹子砍完做笔也写不尽他们的罪恶,这就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我为此汗颜不已。当然,会有人嘲笑我一个高中生连这个字都不认识,我无言以对,也无以辩解,有谁能将国文汉字全部认识,除非去查找新华字典或康熙字典。值得高兴的是: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我每读文章、报纸、文件或是写文章、文件都要事先认真的多看多审几遍,以免出现偏差和笑话。
我在老支书的手下工作过三年,学到很多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有的是书本上没有的,那是他在部队从军以及长期的农村最基层工作丰富的经验与实践的积累,特别是他的思想品德,胆略气慨,胸怀宽广,公正不阿,性格豪爽的人格魅力,至今给我留下的印象仍然是记忆深刻。
公 正 无 私
老支书在位三十五年,却从来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过私利,六个儿女没有一个送出去当干部;没有一个送出去参军或是送出去做工人。我记得在他众多的儿女中,老大清贵与我是同学,他能写一手很好的钢笔字,学习成绩也是很突出的。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是有很多机会与办法将自己的子女送出去一两个的,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他的党性原则,他的公正无私,他的品德秉性那是很让人佩服的,他是个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的人。老支书对我说:“我们亚家村的志愿军人有向顺孝、向顺其、向顺珍、向贵生、向天宇、向光华、陈开贵、陈向明、向元忠、向心宽、向心全等十三人,到现在只剩下我与你的父亲向明利、向天宇三个人了!人生这一辈子过得实在是太快了!好在我们也曾为国家扛过枪,贡献过自己的力量,那是一段值得回忆,值得骄傲的历史!”
他说:“我在位期间虽然培养、推荐了那么多的干部;选送了那么多的青年去当兵,一半是你们自己的努力,一半也是党支部选拔、培养、推荐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你们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村党支部和全村乡亲的光荣!”他还说:“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好样的,也是重情重义的,但也有极个别人就像大家常说的那样‘人一阔,脸就变 ’不过那也是很少的!”说完这话老支书哈哈笑了起来,那笑真够让人深思和回味的。
告别老支书,我无言以谢他对我的关心与培养,在我的心中对他充满尊敬和感激,酬谢他的是曾经我在坪坝乡政府秘书的位子上给他批了两百斤统销粮,除了这所谓的报答,我又能为他做些什么?更何况如今的我身在异乡!老支书对我的这种恩德是无以回报的!为此,我写下这篇感恩的短文。 作于2012年9月9日
修改2020年2月10日
背景音乐:《点一盏心灯》古筝版。
作者简介:
向远茂,湖南省湘西州人。平生喜欢文学、乐于写作、结伴旅行、游山玩水,闲云野鹤、自由自在。从古丈茶乡沿水道漂流至泸溪,安居在沅水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