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年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一日的民间习俗有吃元宵(汤圆)、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走百病等活动。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
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中国人对这一天十分重视,都要搞一些庆祝活动。十五当晚,到处是彩灯万盞,燃灯放焰,喜猜灯迷,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共庆佳节。
由于今年是特殊时期,全国、全民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所以,这些庆祝活动也停止了,我们只有等待来年。
一早起来,还是看一看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截止2020年2月8日8时35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全国确诊34598例,死亡722例,治愈2050例,凝似27657例。
立春已经过了四天,小区的无名小鸟又开始了鸣唱,花园里的迎春花,比前几天开得多而鲜艳,红梅应春开放,好一个春来早。
现在,简单蔬理一下昨日抗击疫情的一些情况:
1、昨曰凌晨2点58分,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去世。他是最早一批撩起疫情魔鬼面纱的医者。
也就在昨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2、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表示,武汉形势严峻,大批患者没有及时收治到医院里来,这是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压力,这批患者在社会上流动,在家庭中居住,会造成更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重要因素。(央视)
3、据钟南山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空气飞沫传播;二种是间接接触传播;三种是直接接触传播。
只要我们在家不出门,也不扎堆聚会,不近距离接触到别人,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只要人们外出触摸了其他的物品后,回家要洗手消毒。学会正确的对待看待病毒,不要觉得病毒很可怕,致使我们惊惶失措。
春风吹拂宅家蜗居之人的心。宅家已经十多天了,面对严峻的疫情,看到全国人民的斗志,看到党中央的正确坚強领导,我心安定,宅家幸福。
既然今天是庚子年的正月十五月,过元宵节。我就说说成都的灯会。
过去成都年年有灯会,灯会的热闹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据老一辈的讲,成都的灯会起源于唐宋年间,自清朝的乾隆年间,发展更快。清朝的八旗子弟入主四川(主要是正黄旗),入驻成都。这些八旗子弟主要分布在少城一带,到了春节,他们就将北京的灯会的精华引入成都,改变了成都灯会的色调单一、制作粗糙。他们在青羊宮扎彩灯,办灯展,将各种彩灯一串串悬挂在一些建筑物上,使青羊宫内古色古香的建筑的轮廓更加显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有幸每次参观成都灯会。游园中,我看到数不清的各色灯景,荷花灯,鲤鱼灯,方形的、圆形的、菱形的、八角形的各不相同,还有走马灯,转转灯,兔儿灯。一时兴起,就有看不完的景,走不尽的路,只觉得眼前溢彩流光,灿烂辉煌。
这样的灯展,运用了现代科技,运用了电力光源,景色甚是好看。我想些光幻美景,比过去清朝、民国不知好了多少倍。那些前清的遗老遗少们,达官贵人做梦都想不到过去的观灯变成这样。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园内的成都工艺彩灯展览馆大门的立柱上,当时挂的一副对联我还得:"彩练横斜春不夜,绛霞浓淡月微明"这是对灯会的真实写照。后来,我才知这是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写的。
范成大年轻时在成都为官,后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他在元宵节时,想到了成都,想到了成都灯会的五彩景象,写下了《浣溪沙》"倾座东风百媚生,万红无语笑逢迎。红妆起睡蜡烟轻,彩炼横斜春不夜,绛霞浓淡月微明。梦中重到锦官城。″所以,成都的灯会有历史、有故事、有看头。
今天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什么正月十五,什么成都灯会,都在我的回忆中。但愿,战胜病魔后,来年的正月十五更热闹,元宵节的灯会更美丽。
宅家蜗居,更应放飞心情,吟诗作文,好不快哉。我不由得朗诵起了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青,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宅家蜗居,要面对实际,不燥不烦,不焦不虑,按照抗疫要求,不出门,不添乱,这就是最好的对防控抗疫的最大支持。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年正月十五日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