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正月初七,也被称之为"人日",亦称之"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为什么叫"人日"呢?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日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就成了人的生日了。正月初七,若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我们成都就有人日游杜甫草堂的习俗。这一天有成百上千的市民游草堂,以师生之礼欢度"人日"。这一传统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保平安的医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由于这冠状病毒瘟神的到来,打乱了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节日氛围,全国人民也顾不上正月初七的"人日″祈福纳吉的活动了。
一早起来,打开今日头条,了解一下疫情播:据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截止1月30日24时止,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9692例,死亡人数213例,凝似15238例。据分析,今后几天是冠状病毒发生的高峰期,。如何战胜这一疫情,还有一个过程。据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指出:"不要指望疫苗,最原始的防治可能最有效。"
什么是最原原始的方法呢?我综合一些资料,归纳于下: 一.自从有了人类,人与自然界的一切灾难的斗争也就从没有停止过。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与疫病(包括因病毒、细菌、寄生虫和其宅微生物引起的多种疾病,古人均称为瘟疫),战斗的血泪史,生存史。从人类历史上十次最严重的瘟疫来看,其中的雅典鼠疫、安东尼瘟疫,黑死病等的发生,都是人类对瘟疫的较量,较量的结果,最终以人类战胜瘟疫而取胜。
二.祖国医学(中医)也是在历次抗击瘟疫中不断实践、总结、提高、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史料载,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虽然在这些瘟疫面前,死伤了许多人,但是我们的土郎中、土医生运用中药、草药治病救人,扑灭疫情。每扑灭一次疫情,都是人才辈出。东汉的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叶天士、吴鞠通。特别是吴鞠通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血丹治疗瘟疫后期的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三样药方,被后世称为治瘟三宝。
三、对于疾病的预防,《黄帝内经》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原则,既在未发病之前治疗疾病。但这一"治未病″的观点,现在大都被忽视,大都被遗弃。
四、古时候,医家就认识到瘟疫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切断、阻止传染源的主要措施。在当时,他们主要采取灭村迁移,火烧瘟神,他们对身患重疾的人,采用火烧焚尸,将活人烧死以达到杜绝传染的目的。对染病的村子也用大火烧去,沒有染病的人,采取迁到离瘟疫较远的地方修房搭屋,在修建前用生石灰撒,用石灰水浇,以达到消灭瘟疫的目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疫情的认知度也是浮浅的,虽然对瘟疫具有传染性有所认识,但在当时还是束手无策,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运用中医中药外,还运用巫术,占卜、化水、诅咒、烧焚活人(巫师认为此人是瘟神鬼妖附体)。这些办法,应该就是一种原始的阻断疫情的手段。
五、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医疗手段的提高,阻击和治疗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之使用中医治疗的药物来达到治疗冠状病毒。国家卫健委在的第四版诊疗方案,公布了藿香正气胶囊等一批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运用中药来治疗目前的冠状病毒,也就是一种原始的防治手段。
六、隔离保护是目前钟南山及防治冠状病毒专家组现在所采取的隔离措施,是发扬古人预防急性传染病的方法之一。
在武汉封城前,加之中国传统的春节节日,钟南山等医学专家们,面临这一复杂局势,提出了:春节不走亲访友,不聚会结集,宅家过年,包括不握手、不拥抱,出门带口罩,回家要洗手等一系列的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的措施,都是一种原始的隔离措施。 宅家蜗居不出门,也是一种避免疾病传染的一种办法。但是,有许多人在家坐不住,总想往外面跑,总想去探亲访友。这些人其实就是在添乱。
近日网上流传的钟南山流泪了!他拜托大家都配合一点,在前线的医务人员,用生命在为我们打仗。而你们,仅仅是因为无聊,就往外跑!一个二个三个都抱侥幸心理,有可能前功尽弃!这个难关能不能渡过,不是靠医务人员,而是靠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不出门,就能拖死耗死这场瘟疫。你们出门玩一次,就是在拖大家后腿一次。
朋友们,大家还是不出门、不出门、不出门!宅在家里,听听新闻,看看电视,做做家务,郁闷时,哼上几句歌曲,疲惫时,望望天上的彩云,看看小区内的花草。小区的红梅开了,鸟儿的鸣叫,带给你的是心旷神怡,带给你的是诗情画意。宅在家中真好。
我给大家推荐一首毛泽东主席1958年7月1日写的《送瘟神》诗一首,以激励全国人民树立战胜冠状毒素的信心和决心。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毛泽东
(1958年7月1日)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扬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让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关键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正月初七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