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婆婆
文/王乌兰
鼠年的钟声敲响那一刻,思念的根弦拉向大连海洋的某一个角落,也许从那个角落婆婆的魂魄已飘向她喜欢的去处。六年来,家人们无时无刻不挂在嘴上,铭记在心里婆婆的音容笑貌和热心助人风格,她作为大家庭的护卫者是最称职、最优秀的家长。
2013年正月十二日傍晚,婆婆去广场跳完舞,爬楼梯时觉得心脏有些不适,进屋躺了不到半个小时因突发心梗,离世而去,享年79岁。婆婆的一生就如薰衣草,把身上所有的香味留给人间,最后自身变成干柴燃尽,走向了大自然。婆婆走的很突然,逢人听了都惊讶,因为婆婆的身体是最硬朗的,平时感冒发烧都很少,偶而有一些咳嗽现象,老人是心梗突发,没有余留抢救的时间。但子女们对她的思念不停,她的刚强意志、任劳任怨、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依然铭刻在我们儿女们心中,留存在得到她帮助过的人们的心中。
婆婆是一位极平凡的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可以总结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邻里助爱、和谐共生的一生。她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更没有曲折动人的经历。虽然赶上了新社会、新时代,但因她只想着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儿孙、照顾好自己的丈夫,照顾好自己的家,为家务操劳了一生。
婆婆是一位极不平凡的女性。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勤劳、善良、宽容、大度和自我牺牲精神,又融合了现代女性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婆婆精明能干,这在亲友、邻里的眼中是不争的事实。而公公则是属于常人眼中的“甩手掌柜”,倔老头。正因为如此,婆婆家中的大事小事,全由婆婆一人操持,公公脾气倔强,好认死理,与同事、弟兄常发生口角,也是婆婆出面调和。公公还是高血压患者,身体远远不如婆婆,公公在世时每年几乎住院三四次,都是婆婆亲自陪护照顾。婆婆临终前还是在细心呵护着公公的吃喝拉撒,照顾的无微不至,我们都说婆婆才是有钱难雇到的高护。婆婆就是一位忙里忙外的一把好手,家庭中大到住房的筹划、孩子的教育、儿女的婚事,小到柴米油盐,无一不需要婆婆来操持。家外,邻里间有什么矛盾或者夫妻吵架都会来找婆婆,让她去劝解调节。婆婆对周围的困难家庭也特别关爱,能帮得上的事儿一点不含糊。
婆婆作为母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照顾好自己的七个孩子(五男两女)。她活着的愿望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女能够过上好日子。她自己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闲暇时的看报看小说学习的时间并不比年轻人少。她作为婆婆,既宽容又体贴。与五位儿媳妇相处自有自己的方法,很少发生面对面口角和不悦。我作为最小的儿媳妇,自小倔强,既不温顺,又不善做家务,在精明能干的婆婆面前,我想自然是不合格的儿媳妇。没有想到,婆婆既温和又善解人意,与婆婆相处的16年来,我记得有几次因教育儿子与宠爱孙子问题方面观点不一与婆婆辩论过,有时也对婆婆发发牢骚。但婆婆心胸宽阔,面对每个儿媳妇的牢骚都会有理解答,最后让你吃上“宽心丸”,微笑而归。十多年来,我们婆媳之间从来没有吵架和影响家中和睦相处的事件发生。婆婆也是位细心的人,平日抽烟很勤,思索的问题不少,我们刚搬上楼房时,婆婆怕烟气熏脏楼房,到走廊楼梯口去抽烟。婆婆老房子前有棵桃树,她用桃树壳给每家儿女都做了小枕头,防颈椎病具有一定疗效,我们一直在枕着。婆婆也是位心灵手巧的人,今日若在世也是万人蒙古刺绣一员,我们子女们每户家中几乎都有婆婆做的方枕头,枕两边彩色刺绣品都是婆婆亲手绣剪缝制的。每当春节时大家聚集在老房子一起过年,每家老小除夕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早早去拜年吃饺子,三桌满满的。如今,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有了也是找不到当年热闹的气氛。有时看到婆婆对着窗外独自皱眉抽烟时我心中也不是什么滋味,心想婆婆一生太好强,家中一切事务都有她去操劳,真是难为婆婆了。婆婆有时与我说起很多家中琐屑事情,其实我心里明镜,老人的诉说是一种释放和舒展,我会静静的听她的倾诉,偶尔也说说自己的见解,我与婆婆勤交流是我们之间和睦相处的最佳措施。
婆婆是如此平凡的女人,一生围着家庭转。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让每一个她身边的人,在她去世多年后依然念叨她、思念她。她为儿女操劳了一生,儿女却没有机会在床前尽孝一天。她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女,从来没有为她自己活过一天。她到离世时,儿女中也有的滞留外地,有的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守在她身旁的还是她最牵挂和担忧的俩女儿。她的一生没有给别人增添丝毫麻烦,只为别人解忧减压担当的一生。
世上婆婆恶名多,能够让儿媳满意的婆婆少之又少,能够让儿媳赞扬的婆婆更是难找。我的婆婆是称得上被儿媳赞扬的好婆婆,婆婆若健在今年是她老人家85岁的本命年,遗憾的是人世间少了一份儿孙满堂的寿宴。
此文也作为对生者的提醒,希望所有儿女在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要太多的等待,抽出时间给予老人多一些陪伴,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等到父母逝去,而空留遗憾!

王乌兰,蒙古族,内蒙古科右中旗人,科右中旗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部分作品获过奖。她用简单朴实的文字来记录时光中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所悟所感来丰盈人生、书写平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