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摊位(小小说)
夏峻
王二和张三是师徒俩。王二是光棍,一辈子未曾婚娶;张三父母早逝,是个孤儿。王二过去在村里的粉坊,熬制出的一生凉粉,堪称当地一绝。改革开放后,王二承包了村里的粉坊,专门在县城里卖凉粉。
张三因为是个孤儿,在村里也没处去,就肯往王二的粉坊里跑。王二孤寡一人,深感生活寂寞,张三给他的人生平添了几分乐趣,也乐意张三来粉坊玩。时间一长,两个人还有了感情,偶尔张三那一天没到他粉坊来,那王二心里就会感到空荡荡的,好像缺了什么。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张三经常到粉坊里去,耳闻目染,再加上不懂就问,因而很快便掌握了凉粉制作技术,并且由于他爱动脑子勤玉钻研,不断革新凉粉制作技巧,制作出的凉粉大有超越他师傅王二的趋势。


树大分叉。张三既已掌握了王二的绝学,再加上自己已经娶妻成家,有了自己的儿女,就想和师傅分开自己单干。王二明白张三的心意后,十分爽快地同意了张三的要求。 这样一来,师徒二人,都在街上摆起了摊位,做起同样的生意。
张三年轻,眼睛灵活,又能说会道,且善于察言观色,看人下菜,见到那些工商、税务部门的人,不管大小,盛的凉粉分量就格外多,而一般的老百姓,他就表现得非常吝啬,给人一种势利的感觉。
而王二为人实在,不会耍奸耍滑,给人盛凉粉,不管大小人,一视同仁,很得大家的欢心,往往市场上,王二的凉粉卖不完,别人的凉风就别想卖的动。


张三没有从自身找问题,一味地认为,是师傅的摊位地理位置优越,他想起了师傅过去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地方差一线,生意差一半,就动了歪念,想把师傅的摊位据为己有,把师傅赶走,尽管师傅曾经有恩于他张三,但生意场上无父子,为了自己生意的发展,也只好做一回不义之人了。
不久,张三通过自己在工商部门的关系,鼓动工商部门对市场上的摊位,进行了一次重新的划分。张三如愿所偿地占有了师傅原来的摊位,师傅王二则被赶到了市场的偏僻处。
王二一看重新划分的摊位,就知道是自己这位徒弟使得坏,他没有吭声,也没有嚷闹,仍然不吭不哈地做自己的生意。奇怪的是,重新划分摊位后,师傅的生意还是那么好,许多顾客甚至是专门冲着王二来的。这令张三百思不得其解。


张三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自己的老婆,老婆是个有见识的人,她当然知道张三对师傅的所作所为,并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只是张三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老婆不愿意和张三闹僵,就只好用事实教育他。看到张三苦闷的样子,老婆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老虎拜猫为师,学习各样技艺,老虎很虔诚,猫也很认真。有一天,老虎自以为自己把猫的技艺都学到手了,便露出狰狞的面目,‘刷’地一下子扑上去,要吃掉猫,猫一见情形不妙,‘嗖’地一声窜上了树稍。老虎蹲在树下,望着树稍上的猫问道:‘师傅,师傅,你为什么没有教我上树稍这一招?’猫回答道:‘不能教,不能教,不能教会上树稍,教会老虎树稍,只显老虎不显猫。

张三听了老婆讲的故事,恍然悟,原来师傅还留了一手绝招,没有教给自己,怪不得自己使尽浑身解数,就是不能超越师傅。张三让工商部门将市场摊位重新划分,明显是一种欺师的行为,如今要再去求师傅,实在有些抹不开脸面,但生意上的事要紧,也顾不得什么脸面了,师傅如果要说什么难听话,自己也只好腆着脸忍受。
王二对张三的行事为人一清二楚,本不想理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子,但又想到这张三也是个苦命人,本质还是善良的,如果借此机会,能扭转他为人处世的方法,使他以诚实待人,这对人对他自己都是有益的,也是自己与这小子有缘,就为他负责到底吧!

王二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我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当初也是觉得你我有缘,才容你在我身边,你小子聪明好学肯动脑子,我那点看家的本领,已尽被你所学,我也没有隐藏什么秘学。你一定是认为我在摊位上占了地理的优势,所以生意才如此红火,这也是你蓄意让工商部门重划摊位的原因;重划摊位以后,我的生意还是非常红火,你又认为我留了一手秘技,因此不惜放下身段来求我,在做生意这方面,你也是煞费苦心了,但有一点最重要的,我要告诉你,为人不可太过势利,一视同仁公平待客,是生意人为人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你缺的正是这一点!”
张三听了师傅的话,犹如醍醐灌顶,思想上猛醒,一下子明白过来,从此改变做人原则,市场口碑越来越好,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与师傅的关系也情同父子,王二百年以后,张三夫妻披麻戴孝,送王二入土,尽了人子的本分,他们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