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俗
文/追梦 诵/梦锁清秋
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红彤彤的灯笼挂满大街小巷,神州大地的春节马上到来,因为地域的不同,年俗有些许差异。我们这里腊月二十左右,家家户户就开始买菜,割肉,买对联,请神等等。
二十三,扫遍天。糖果祭到神上天!这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买些糖果祭摆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在这天也会开始打扫房间,除旧迎新!二十五左右蒸馒头,有菜包,豆馒头,花卷,各式各样的动物馒头,还有刺猬,刺猬是在除夕之夜放到大门门头上和正房门头上,据老人们说刺猬是往家里驮元宝的,图个吉利吧!蒸馒头时还有个忌讳,就是不让说蒸完了没有,蒸的少不少等话,要说蒸满了没有,蒸少点要说蒸浅点,图个圆圆满满!一般小孩子不让在跟前,怕他说出忌讳的话!现在这种说法少了!

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开始剁馅、包饺子!在饺子里面放上一枚硬币,如果谁有幸吃到,那将会给他带来一年的好运!晚上,村里有社火,吹歌队挨个转街,一直吹到零点以后,寓意守岁!
初一早上,家家户户起五更,也就是天刚蒙蒙亮,老老少少都起床就开始拜年了,小辈儿早早的到长辈那里磕头拜年,“大爷大娘,新年好!给您拜年了!长辈们赶紧拉住小辈儿的手“快起来,地下脏,嫑磕了!(不要磕头了)”长辈赶紧的拿烟拿糖!笑声不断,其乐融融!拜罢年九点左右族长要带领着小辈们去上祖坟,祭奠先祖!
中午备上一桌酒席,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点酒,唠唠家常,在欢声笑语中一天就过去了!

过年是孩子们的最爱!因为他们可以拿好多的压岁钱,还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好好的玩几天!
大年初二,初四是走亲访友、闺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这两天也是堵车最严重的时候,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有车族越来越多,造成村里村外的堵车,实属无奈!
初三又是上坟的日子,这天都会拿把铁锹,把坟墓给修理一下,增添些新土,给小辈儿讲解一下这些坟墓里都是谁,经历过那些故事等,让他们增深些印象!
初五是破五日,寓意是从今天开始就可以破土动工了,可以开工干活了,人们把家里的垃圾背出去,然后再从地里挖些新土背回来,也是除旧迎新的意思!
初六到初九是新女婿拜节的日子,俗称住正月!女方家会准备几桌丰盛的酒宴!款待男方来得客人,新女婿在女方家人的带领下,去给长辈们拜年,因为是新人,长辈们都会给红包,这也是新女婿最骄傲的时刻!丈母娘疼女婿,越看越欢喜!
村里还会组织一些晚会活动,初八、初九、十一、十二、十五晚上都有烟火晚会,各式各样的烟花,把夜空照亮,五彩斑斓,璀璨夺目!

元宵节吃元宵,瞧歌舞看烟火,真是热闹非凡,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年的喜悦!十六早上要吃冰糖,有俗语说:正月十六吃冰糖,吃了冰糖不心慌的说法!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会在门口点上一堆火,俗称烤杂病,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没病没灾,平平安安!(由于近几年的环保,烟火晚会没有烟火可放了,烤杂病的习俗也取消了。它们都将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一些老辈儿流传的习俗逐渐退出,只能是沦为回忆和传说!
过完元宵佳节,一些在外打工做生意的游子陆续的告别家人,在恋恋不舍的叮嘱中启程远行……
新的一年开始了!大家开始回归到自己的岗位,用勤劳和智慧实现心中的梦想!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原创首发


审稿老师简评
全文语言质朴,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平静的叙述中蓄积了浓浓的年俗情牵,引人无穷回味。结尾处笔锋轻转,提及启程远行和放眼祖国大好河山的一派欣欣向荣,使文章升华。
其实,年俗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游子心中深刻的烙印,一份永远抺不掉的乡愁。(麦可馨)

作者:薛广旗,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七零后。爱好书法,写作,打油诗等,兢兢业业做事,平平淡淡做人!用最好的心态,迎接挑战每一天!

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黄土地编辑制作总监,《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两千余首;配音秀达人;配音秀作品八百余首;温婉清冽的女神音,使作品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