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赏艺——新春雅集当代书画名家小品展之:张成泽
艺术顾问:张 炜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杨 枫 著名画家、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副主席
策展人: 宋俊忠、严业茂
展务总监:晨 曦、布建忠
主办: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极光艺术传媒
承办:大红门艺术馆
协办:济南凯瑞特铸造有限公司
济南鲁蒙肉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恒祥印务有限公司
参展画家:张成泽、张志斌、李玉泉、张世靖、孙成刚、吴山石、金增友、张家会、赵德勋、冯承立、田在武、张宗凤、舒 畅、李铁军、张勤之、严纪照、宋 宝、秦绪荣、李 超、王世伟、石 伟
媒体支持:齐鲁晚报
联合日报
山东工人报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舜网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时间:2020年1月11日——2020年2月10日
地点:大红门艺术馆
济南市东工商河路宏济堂文化广场
(药王楼北楼四楼南区 )

张成泽,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班,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张立辰、郭怡孮、李魁正、崔培鲁诸先生。
1991年《雄峙东方》入选山东省“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美展。
1995年《战地黄花》获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展三等奖。
1999年《至圣先师》入选“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
2001年《圣地》入选中国文联“伟大丰碑”全国艺术展;《翠羽》获济南军区美展一等奖;《南湖曙光》入选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美展。
2007年《瑰丽》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齐白石奖”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晨露》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南国瑰丽》获山东省庆祝党的十七大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08年《幽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作品展。
2009年《热风》入选山东省首届花鸟画大展。
2011年《东风沐》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花鸟画大展。
2013年《版纳风物》入选“大美西双版纳”全国学术展。
理论文章《如何欣赏中国画浅谈》、《三师说》及部分作品分别发表于《美术》、《国画家》、《鉴赏收藏》、《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羲之书画报》等刊物。
现为山东联合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助理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没骨为寄情 状物启智慧
——解读张成泽绘画
文/郑岗
《走过四季 》 65cmX65cm
中国画里有一种画法被人们称为没骨法,以这样的方法画出的画似乎“写意”与“工笔”兼加。这种艺术形式是基于“不用笔墨钩勒,以重色(青绿朱粉)适宜染晕”而产生的办法。它的审美,强调用彩色直接绘出形象而不用墨色线条勾描,其技术性意义显重——应当说是工笔的一种——其结果就会是追求工整和意会并存。没骨的重要审美在于“没”字的意义上——没即为淹没,引义为不彰显而含蓄。其绘画技术的精要之处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此法的要义是不能勾画轮廓,不能起稿放底样拓描。但正因如此,就使得没骨更加注重形、意的规准、确范与工整。
我们知道“没骨法”就是不用墨笔勾勒,祗用颜色来点戮。这与“随意”挥洒笔墨的写意性虽然方式有些近似,不同的是,它强调主观性之下的“有巧密而精细者”的追求,崇尚工笔写实的确到,又意求不见笔迹的墨性——以技术的隐藏、含蓄的达到为上。这种中国画的画法有历史,更有传统。据学者研究是由印度的染晕法脱画而来,是跟隋唐时的佛教传入中国的佛像画有关,这就使得没骨画法,介乎工笔及写意中间,既不似前者须线条工稳、细致、流畅,色彩匀净、明丽、典雅,所画物象造型准确,生动逼真。又不同后者笔墨彩挥洒恣肆,酣畅淋漓。相对于工笔、写意而言,没骨画的存在同样有着绘事的规律。譬如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譬如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在花鸟画里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而没有“笔骨”。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单以色彩作花卉,名“没骨图”。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没骨山水”,唐杨升擅此画法……
来到当代中国绘画已经是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无论写实的工笔,还是写意的表现,概念为先的当代水墨……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当代,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被当代美术家推进演绎出无尽的可能,出现了巨大的成果——他们专注于自己所钟情的方式方法,将智慧化为为之奋斗事业。我所认识的画家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
譬如善画没骨的张成泽。张成泽的绘画有着鲜明的色彩感。这种色彩感是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建立起来的,洋溢着着强烈的生动性——以画家特有的眼光的和经验来运化胸臆。我想这是他对艺术对生活的思考。我们知道中国绘画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哲学的结果,至少是对自然的经验梳理与思考的结果。因而凡中国画大师巨匠一定是大智慧者。
当然,画家总是良莠不齐,这与画家们在表达感觉,表现对事物、对传统、对义理诸多层面上的解悟度有关。发现好的画家、解读好的作品是愉快的,更是美好的。
譬如读张成泽的没骨花鸟画。首先,张成泽的画,他在画得都是些美好生活中的美好情愫,是人们熟悉的花草虫鸟,是通俗易懂的生活之见——花卉的枝叶、饱满的蔬果、盎然的虫鸟……尽是深刻动人的元素、种种爱意与诗意满溢其间,纯稚又清新。
《夏江长天 》 112cmX65cm
看张成泽的绘画构图是饱满的、造型是准确、色彩和墨工互为照应,融为一体中,各自又展现出不同笔性和墨性。浓郁的情感率直,质朴的民间气息扑面而来。在天真稚拙下达到有着文化意义和文明情趣的艺术高度。
中国绘画讲求意趣,以没骨而表现花草鸟虫生态的淋漓尽致,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灵性,强调传移模写之后的画要有通灵性,也即是一花一草一世界可感知意义。这是属于人的世界观的形而上的范畴——认识世界的理念;更是形而下道器应用的目的——拿万物来感知与表达人的自性。
譬如画花瓣,只用颜色同样无妨绘画的表现力度——以水墨点戮,再施浅色,花瓣的精神会更生动地展现出来。应当说更适合于以没骨而作的是荷花。有技法这样描述画荷花的步骤“先用浅红色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跟看即添荷叶荷干,叶是先用大笔蘸淡花青扫出大体,等色干后,再用汁绿层层渲染,在筋络的空间,要留一道水绿。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予的梁柱,画时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一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如果画大幅,干太长了,不可能一笔画下,那么下边的一段,就由下冲上,墨之干湿正巧相接,了无痕迹。干上打点,要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花瓣用较深的臙脂,再渲染一二次,再勾细线条,一曲一直,相间成纹;花须用粉黄或赭石都可。这时看画的重心所在。加上几笔水草,正如书法所说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这种效果在张成泽的描绘荷花作品中体现的尤为特殊,他的没骨画能够达到这样的绘事意蕴。
没骨画是古老的、传统的,当然也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读过这样几句话“一切植根深远发力厚重的表达一样,其中囊括和溶铸了漫长的演变融和,让工心与诗意得到了一次集中的贯彻。这是持久的耐力,是长期固守,而后释放。”其实,我想当下没骨画家所坚守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我以为即便画家的创作是一个人能力所及,同样,也是他所处时代人,或者说一部分人,占有文化主导意义的那一部分人在文明进程中的精神嬗变。
当有人问我对张成泽的画有何感受时,我说我会想到中国画一代一代画家所肩负的是生命的担当,也还有时代的担当——符合画家所处时代的审美,又不失传统要恪守的规则;既有着当下意义的生活姿态,又透着文明来路的迹痕。这样的艺术表达说起来、论起来,才是有意义的。看张成泽的自述知道他的亲授恩师是张立辰、郭怡宗、唐勇力诸位先生。他们都是我十分熟知绘画大家,交往多有数十年,而且早在二十几年前就研究过他们。以对他们的认知我就去确信当代中国绘画所有的文化语意与文明姿态,都是在强调的民族性、区域性中讲个性的来龙去脉的清晰意义。这是保证体统,保证事物有源头、有路线的基本诉求。在国画体统里讲求体统就是这样的基本意义所在。所以,相信张成泽的绘画能走得更远。
另外,能使他信心百倍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写生。从张成泽的绘画中我们看得出他对自然的观察就体现在他写生的能力上。我们常说写生是绘画的根本,“外师造化”“师法自然”是绘画心象之本最直接最本意的出发。张成泽的绘画是属于遵循“写生”一路,坚持“师法自然”的。
张成泽对自然的迷恋与对没骨的痴情有着显而易见的独特性,二者回味交融,相得益彰的。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得到的人文志趣与感受到的笔墨情趣是前后为因为果的。他恪守了中国画最重要艺术法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我们知道,在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的理论是举足轻重,对于画家的艺术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即便在复古风盛行的清初,以“临”、“摹”、“仿”、“抚”为崇尚的“四王”之辈们,也还会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在他们的作品里,依然洋溢着他们在生活中依个人所见而感的情志。山川执笔气象隐约着手感,笔墨行走迹痕彰显着心象。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基于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读书求功名的意志。
当然,画家往往在表达感受时,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感觉,这种艺术感觉源于不同追求者的审美和追求。同时也是对自然之中花木昆虫、飞禽走兽的观察之所得。
“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都不能代替创造,一位真正的美术家,必须是他自己时代的表现者。他必须遵循自己对艺术的法则的理解,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到那时才可以创造出新的作品,它才能具有更深刻持久的价值。”一位老艺术家这样讲他的感受,我们能在其中有所体会。
所以当我们看张成泽的作品时,会发现他在构图上讲究主体性的营造,他善于剪裁所表现物象的形体面貌,工细的布局中的有虚实,营造出的画面的得当地将笔墨之间、物象之间的对比与顾盼呼应的恰当而纯实。这样的情形使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用心和匠意。由此我也意识到当代没骨画法在追求审美上力求做到“不类同工笔的严谨,逼真却有些刻板;又不相同于写意,恣肆张扬,酣畅却有些夸张。”更应当坚守从艺术的角度,以不同艺术方式思考生活给他人以不同的心灵愉悦。
《育雏图》 136cmX68cm
我曾经这样讲过:“外师造化”就是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有人认为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我相信画是因为期望寄寓情感,状物则是因为有智慧引导心智,这段文字的同样也是读张成泽绘画的思考。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