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今年的“腊八”节
作者:洋漾
“大寒”刚过没几天,转眼就到了“腊八”,如若不是昨晚群里有人发“腊八节快乐”的表情,我真的不知道“腊八”就在今天,我还以为“腊八”早着呢,更没想到“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年的腊八非同寻常,一大早,我便来到医院,因为老爸生病住院了,打乱了一家人正常的生活规律,估计他老人家肯定也不知道今天是“腊八”。
佛说人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老爸正在经受着老苦和病苦,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苦痛,都无法避免无法抗拒。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时,正值隆冬,又冷又饿的他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里刨出了一些五谷杂粮,于是他把这些熬成了粥,由于那天正值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后,为了纪念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其实细想一下,人生不也是在“熬粥”吗?人生的意义重在“熬”,在艰辛的日子里“熬”下去,走下去,充分享受这“熬”字,在“酸甜苦辣咸”的五彩缤纷中熬出一份精彩,熬出一份懂得。
到了医院,果不其然,老爸老妈都不记得今天是腊八,于是我们临时决定:让老妈午饭后回家准备,晚餐我们一起在医院吃“腊八粥”。
时光是个雕刻师,儿时的记忆已镌刻在了斑斓的画卷里,虽然今年再不会听到老妈喊我“回来吃腊八粥”的电话声,但是我仍会端起一碗老妈煮的腊八粥,在老爸的病床前,和老爸一同分享“腊八节”的幸福和甜蜜,让暖意盈怀!

二、又到腊八
作者:洋漾
老妈来电话:今天是腊八,记得今晚回来吃饭啊,我烧了一大锅腊八粥。
提起腊八,记忆涌上心头。每年这个时候,老妈都打电话,喊我们回家吃腊八粥,临走还装上一大盆让我带回去,她说是让我把圆满和健康带回家。真的让我好感动!
其实,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是用以庆祝丰收的,这是过年的第一餐年饭。在严寒的腊月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仅可以驱散一身的寒气,使人顿觉浑身发热,心情舒畅,而且还能感觉到快过年了的那种喜悦,于是腊八节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而有不同,以八样东西混合煮食却未变。其中 米 、 胡萝卜 、青菜,为我们江苏不可少的三宝。老妈继承了苏北老家的传统,食料通常为:青菜、胡萝卜、花生米、蚕豆、山药、红枣、白果和米。
我常对老妈说:如果在“腊八粥”内再加羊肉、狗肉、 芹菜、龙眼等,就更能使腊八粥的 营养价值倍增了。但老妈依旧老样,年年如此,就像她对我们的心一样,永远不变,温暖常存。
这就是我们家吃腊八粥的意义吧---和谐、美满、温暖常存!

作者简介:洋漾,本名杨静波,中华文艺学会高级会员,中华声动诵读协会会员,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金陵好时光朗诵艺术团团长。作品在《中国诗歌》《中国汉诗》《中国家庭报》《渤海风》《三角洲》《扬子晚报》《江南时报》《江苏经济报》等报刊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