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邵建军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月22日,我们迎来2019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冬至节气的制定起源于春秋时期,这是一年的阳气回升之时,故为大吉之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冬至也意味着冬日走到了最深沉时,大地发出了新能量,一个新的循环即将开始,是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最好见证。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到黄经270度(冬至点),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过了冬至以后,白天也开始逐渐变长。有俗语说;“村姑吃过冬至饭,一天多做一根线。”冬至这一天也成了“数九”的第一天。民间流传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同时冬至也是人们养生的大好时机,因为从冬至开始,生命活动由衰转盛,此时养生,能保证旺盛昀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冬至时,人们开始了一年又一件雅事;踏雪寻梅。虽不见百花齐放,却见梅花迎风绽放,迎霜傲雪,独立枝头,赏心悦目。嗅一嗅淡淡的花香,伸手触摸这一片无上的清丽,感受它“凌寒独自开”的生命情怀和风骨气节。和岁月相伴,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愿向未来,冬至大如年。
随着冬至的到来,冬季将开始它的极寒模式。那么面对如此寒冷的冬天,我们的先民会有怎样的感慨呢?今天就通过几首诗词,一窥古人的心怀。
《冬至吟》
北宋.邵雍
何者谓之几,
天根理极微。
今年初尽处,
明日未来时。
此际易得意,
其间难下辞。
人能知此意,
何事不能知。
冬至天之半,
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
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
太音声正希。
此言若不信,
更请问庖牺。
《至后》
唐·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
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
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
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夲凭诗遣兴,
诗成吟咏转凄凉。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城里逄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真个是;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白昼时光短,相思胜夜长。
我也来一首;
《冬至》有感
衔春送喜早梅开,
节气循规冬至来。
新岁温热老壶酒,
故友携诗龙门摆。
围炉夜话桑麻事,
人勤地沃瑞气采。
数九当从今夜起,
佳肴炊烟绕灶台。
邵建军
2019.12.22日写于北京甘棠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