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道寿先生的甲骨文书法艺术
文/徐重俊

(一)
国礼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世界艺术论坛报》艺木总监王红莉的大弟子张道寿,字青石,不但中国画作品取得名符其实的成就,同时,在甲骨文书法艺术领域也是成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得益于著名的书法大家熊基权先生的悉心传授与指导。
据2008年3月24日的报道,我国出土的甲骨文粗略统计有15万片,整理出来的文字有5500多个,其中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在已识别的这些甲骨文中,能运用自如书写(书法)成系统的文章,张道寿先生的《老子出关》、《甲骨文三十六计》甲骨文书法可谓匠心独具,求新求变。面目一新,成就斐然!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镂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因形生意的字体,距今已有三、四千余年的历史。刻在牛胛骨、鹿头骨、龟甲上的文字,故名甲骨文。亦称“龟甲文”、“卜辞”、“贞人文”、“契文”、“殷契”等。主要出土自河南安阳殷墟,间有少量与占卜相关或其他类别的记事文字。
甲骨文书法,一门古老契刻字体的视觉艺术,书写的笔画结构只能从字体形态获得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其笔痕墨迹散发出一种奇特的书法艺术魅力,比如张道寿先生的甲骨文书法,在书法大家的基础上,着力蕴涵在刀笔书契的形式结构中,仿原始字体不走形变样的形式结构,使甲骨文契刻的刀笔硬度,变成宣纸上的毛笔软体书法,也是人们常说的变“以刀代笔”为“以笔代刀”,还要保持字体形态的刀笔古韵风味,这种甲骨文书写创作的笔法、结体、章法三要素,被人们感知和认知,做到了才称得上甲骨文书法艺术家。
张道寿先生的甲骨文书法艺术作品,很好的把握住古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创意,这些早期的汉文字栩栩如生的笔画,不是简单地模仿抄写,而是利用甲骨文契刻的生硬字体线条,把握住书写规律,师古而不拘于古,胸怀成竹掌控于笔、墨之中,让字的象形、线条,更加形神兼备,通过纸面上书写充分体现甲骨文字体的美感,古韵古风在现代得到弘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张道寿先生,是目前我国甲骨文书写不可多得的书法家。
张道寿先生的甲骨文书法艺术(二)
张道寿先生的甲骨文书法艺术作品,除了自身的天赋条件,离不开前辈大师王红莉、熊基权的传授。一个好的书法家,必然在各个方面都要很有学问,才会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弄清楚甲骨文的由来与历史演变过程,从而掌握甲骨文书法的要领。
甲骨文与"中国书法"中的行草隶篆碑帖不同,它是殷商时期的殷人契刻于龟甲与兽骨上的契文书体。甲骨文契刻龟甲与兽骨之上,字迹原始质朴,独具方折、挺直瘦硬,点画结构及布局微妙,因载体走势错落而险峻,书体线性结构因刀痕古拙而大美聞名扬天下。精美的契文殷商流传之迹,神秘的原始意蕴,演进殷商初期文化历史。
张道寿先生的甲骨文书法,真让人感觉到面目一新,是中国书法领域古老而年轻的一朵艺术奇葩,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书法作品。他的甲骨文书法,从纸面布局、文字排序、字幅大小,师古(甲骨文)而不拘于古,有足以乱真的神韵,得到众多前辈大师、同行的高度评价,有方家曰:“具有古拙磅礴,独而不群,和而不同,具有象形性,唯有甲骨文书法能散发出原汁原味的淳香,自立于古汉字书法艺术之林。

作者简介:徐重俊,个体工商户,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荣获2019年度中国散文家网、华夏散文杂志社、中国散文家协会在长沙举办的华夏散文颁奖典礼,并获得散文奖(精锐奖)。
技术职称中级经济师,曾在国企政工部门从事宣传工作,担任过企业厂长、经理等职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下海经商,后受聘出任私企总经理。从2007年8月起,在网易建立《俊哥的博客》、新浪微博《俊哥文采》撰写有3000多篇散文、短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网海微澜”一书,获得新浪官方微博认证的“热门微博“称谓、Lv48顶级。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中华诗歌联合会广西文学社
本期编辑:梦如诗
本期审稿:何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