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梁衡先生喝彩
文/新月
著名作家梁衡的作品被读者视为精品和范文,广为传播和推崇。《把栏杆拍遍》、《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读柳永》、《读韩愈》、《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我是忠实的梁粉,十分喜欢拜读梁先生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反复阅读,还将其中的经典词句用彩笔勾勒,深刻感悟,反复仔细品味。读一本好书,能令人愉悦,内心充盈,魂灵得到提升,远胜赴一次盛宴。
作为享誉全国的知名作家,梁衡奋进不息,一路芳华。业界称他是:新闻行业里的著名作家,作家队伍中的新闻名家。他的散文具有 “描写的美,意境的美,哲理的美 ”,简直美不胜收。
从80年代开始至今,梁衡先后有六十余篇作品作为教材,被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如《晋祠》、《夏感》、《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文章的美感熠熠生辉,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力,广大师生都耳熟能详。
梁衡对古树怀有深厚的情感,在《晋祠》中,他用神来之笔,把古树刻画的形象逼真,令人叫绝:“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 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由于梁衡先生在散文创作上的建树,他的文章频频获奖: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办的2018—2019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中,梁衡精美的散文集《树梢上的中国》,受到读者的热情推荐。公众投票结果,以72121票的成绩荣获第一,成为先生写作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消息传来,梁粉们激动的欢呼雀跃,纷纷为梁衡先生喝彩。欣喜之余,我为先生赋诗一首:
华夏文坛谱新章,
《树稍上的中国》喜获奖。
万众读者同举荐,
欢庆礼花爆天翔。
打开《树稍上的中国》,梁衡先生写在首页的话引起我浓厚兴趣:“在伐木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堆木材的存储。在科学家看来,一棵古树是一个气象数据库。在旅游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幅风景的图画,而在我看来,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由此可见作者智慧的哲理与感悟,充溢的激情和深沉的思考,彰显大散文的气韵。
《树稍上的中国》详尽记载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22棵古树风采。虽然时间的隧道已穿越千百年,但一棵棵风姿卓绝的老树却在作者的笔端下鲜活生动。有的形如伞冠,有的遮天蔽日,有的耸入云端,有的散发香味,有的果实累累,有的粗壮则需几人合抱……“风尘一生落定时,文章万卷留后人”,梁先生是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和山水间”的作者。
为了记载这些珍贵的树木,从大兴安岭到巍巍天山,从万里长城到边陲海南,从黄土高坡到江南小镇,从东海之滨到云南腾冲,到处留下梁先生不辞辛苦考察的足迹。“踏破铁鞋无觅处”,尽管这些古树散落在长城、山涧、沙漠、寺庙、庭院、海岛,但梁先生一经获得信息,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立即风尘仆仆地奔赴现场,详尽记录、拍摄古树的年轮和现状。其中有榕树、松柏、香樟、水杉、柳、槐、腊梅、枣树、银杏。这些树有的来自远古周朝,也有的种植近代百年,有的长在原始林,有的是名人亲手栽种。有的历经炮火洗礼树身中弹,有的残遭雷劈死去活来。这些古树都是活着的化石,它们见证了朝代更替,环境巨变,岁月沧桑。所以,“树是地球上唯一最长寿的能与人对话的生命”。
梁先生说:“在全国挖掘三百棵有历史背景的人文古树,授名挂牌,其文化意境堪比唐诗300首”。这些掷地有声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树、热爱大地的情怀。
《树梢上的中国》,标志着梁衡先生又一独特的散文创作。他喜欢走在文学的边缘去创新、猎奇。用老树作为素材讲故事,题材独有,视角新颖,文化内涵丰蕴。这本书的特点是,每篇文章记载的树,都附有精美的图片,好像这棵树就在人眼前,伸手及可触摸。品读这部作品,会被生动的内容和精粹的文字描述吸引,为作者丰富的人文知识折服。在绿色退化,森林锐减,天空雾霾的今天,《树梢上的中国》具有积极广泛的现实意义。爱护树木,珍惜古树,为捍卫古树立法,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神圣职责。
获奖后,梁先生感谢读者的厚爱,发表感言:
各位群友,礼花已经升起,今夜无眠。这是人文森林的希望,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胜利。个人是渺小的,一本书也是渺小的。这7万2千张的选票都是大家一张一张投的,说明一种新的学术理念的种子已经洒在全国各地。此时此刻,我最希望的是明年中华大地上能够真正生长出一片人文的森林。今天上午,我回母校人民大学参加校友会理事会,校长隆重邀请我到人大环境学院讲一次《树梢上的中国》。他当场投了庄严一票。新的学术之花已开南林、西林、人大,还将遍及全国。
本次投票从家乡霍州、太原母校,到觅渡、森林、图书馆微信群,读者、同学、亲朋,还有这22棵树所在的省市,各方协力,大举全胜。我代表本书的作者、责编、美编、印制向大家深表感谢,深深地鞠上一躬。
唯有明年更加努力,不敢稍有懈怠。再拜。
《树梢上的中国》成功诠释和体现了人文森林、人文古树的创作理念,是将文学性和科学知识完美结合的一本独具特色的精品。
梁衡先生获此殊荣当之无愧,祝愿这位文学巨匠,为读者写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