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火炎 信江韵微诗社
鹰潭 · 中国微诗城
“品”同题微诗作品欣赏
《品》
文/夏维纪
借风的手
撕下半边月
细嚼孤夜滋味
《品》
文/文馨水静
慢饮。总有泪滴进一碗江湖
咸涩过后
借几朵花的畅想,咂出甜香
《品》
文/韦丽
等夕阳移过那道山梁
云雾咂摸着黄昏
会有花香在夜色中散落
《品》
文/吕继斌
母亲的话被油灯舔着
每次回想 就有一束光
把命运里的黑暗撕碎 点亮
《品》
文/如意萍儿
三个女人凑台戏
家长里短 樱桃姐儿俩
说不过 南瓜婶一张大嘴巴
《品》
文/雨青
一口气 吃不透
千万次揣摩
胸中方可融汇 风云的脉搏
《品》
文/东方虹雨
不肯离开大山的父亲
霞烹茶 星点灯
烟竿敲出的山歌 月亮在听
《品》
文/酒使一生
花有蝶的翅
蝶染花香
花恋蝶
《品》
文/李国华
午后的秋阳盛在杯中
酒的甘冽 茶的香酽
尽归于一泓清泉
《品》
文/可可
沏一壶热茶
探《信江韵》意境
慢茗诗味
《品》
文/火火
以好奇的心闻 问
那些层层纸糊的窗子里 你
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品》
文/诚实人
酸甜苦辣
人生这杯鸡尾酒
醉醒 又是一个艳阳天
《品》
文/晓犁
南山种豆 东篱把酒
一支瘦菊
笑对 风霜
《品》
文/陈敏文
生活这杯苦酒
一家三口细细咽 嘴角渗出无数
甜蜜的日子
《品》
文/子乙明
春天种下的一声吆喝
路过的秋风
把阳光下的虚词 垫高酝酿
《品》
文/高山雪松
拴住思绪的野马
翻阅陈年旧事
独自 咀嚼
《品》
文/善美
把盏杯中温良
正是人间甘苦滋味
看叶叶浮沉
《品》
文/马力
生活这壶沸水
嗅透人性底色
泡出的味道 咂摸至今
《品》
文/雨婷
尝过百花滋味
独恋野山菊
明目清心又败火 蜜更甜
《品》
文/我是一条河
一朵微笑远去
是盏中缓缓的茶
芬芳 我的心底
《品》
文/吕霁雯
咀嚼日子
噎在喉间的名利场
以诗书煎剂汤药 冲服
《品》
文/吴琳玲
那颗红豆熟了
用酒氤氲一段柔情
思念划过心田
《品》
文/烟花三月
诗词 唐宋璀璨的星星
如花 如酒 如歌
在岁月里 弥久醇香
《品》
文/东方欲晓
酒是醇的香
呷一口岁月陈酿
蕴育历久弥坚的能量
《品》
文/大象无形
细细琢磨 苦
有不同滋味
逐个 涌上心头
《品》
文/夏天的树荫
一场冬雨
下得如此漫不经心
叫整个冬天如何体味
《品》
文/庄小街
调制人生百味
在岁月里发酵
酝酿 舌尖上的故事
《品》
文/光光
笑对人生 咽下
酸甜苦辣酿的酒
一个“懂”字 种在心间
《品》
文/云雾飞花
从头到脚
不放过婀娜的腰姿
最是眼睛里藏着真善美
《品》
文/雨季红苹
抿一口明前茶
透凉了肺腑
暖看人生
《品》
文/蹉跎岁月
酸甜苦辣咸
五味人生
牵手 青丝染白头
《品》
文/阿成
在花园里漫步
身轻如燕飞起来
对上眼 一切都美好
《品》
文/祥云
咂嘴
酸甜苦辣咸
舌呑眼波无悔
《品》
文/万年长
同样凭三口联缀成形
孔方兄却蹦着翻
牌子 没说的
《品》
文/杨西海
三人行有我师
德高艺馨者
礼拜躬身甘作徒
《品》
文/张结和
交友松竹梅
择邻兰荷菊
诗书伴酒胡言亦动听
《品》
文/叶凡
青石生苔丝 车马古道寻踪迹
山岭遍地绿
众口回味 馨芳记
《品》
文/朱爱英
看戏曲
唱念做打台前幕后细刻画
掌声阵阵 为艺术喝彩
《品》
文/求真
充满荆棘的路上
演绎人生奋斗史
成功 属于勇敢者
《品》
文/蔡拥军
人生的史书
智者悟性
每一处都是精彩
《品》
文/汤良富
青丝染秋霜
咀嚼过酸甜苦辣
身正方能行稳致远
《品》
文/丁香
少时饕餮 中年细嚼慢咽
现今《红学》佐餐
终于 咂摸出曹公几许真意
《品》
文/周泉
好 坏
慎重 推敲
三个人 给出结论
《品》
文/格玲
独酌一杯醇香的美酒
忧愁 欣喜
装在心里 慢慢回味
《品》
文/风九九
走过千山万水
寻觅
只为心中梦
《品》
文/仲夏
眉宇间堆积万种风情
大观园里 尽现
宝玉的世界 谁懂
《品》
文/鱼儿
人生百味
怎一个愁字
了得
《品》
文/蝶衣
红楼一曲 唱绝
千古风流
细说滋味 了了了
《品》
文/谷子
二口托一人
成家
养四老 难
《品》
文/蔡立初
抓把流光沏茶
弹一曲古琴
慢嚼岁月的韵味
《品》
文/老左
一口 二口 三口
咀嚼岁月
谁能鉴尽 人生百味
《品》
文/柳絮凝烟
拂过四季的风
誓言 被秋千荡起
苦涩与甜蜜悄然堆积
《品》
文/雲心
良言 逆耳
用春风包裹
在冬夜 细细咀嚼
《品》
文/愚笨翁
煮一壶岁月
细咂生活百味
哪杯 没苦
《品》
文/杨文亲
金字塔的光厚德满载
口口口 众妙之门
纳天地精神
《品》
文/信江客
锅碗瓢盆乐曲声中
把日子轻弹
咀嚼油盐酱醋滋味
《品》
文/人生给力
三兄弟坐拢
嚼味 同根的道义
营造和谐 发达
《品》
文/湾湾
凡事排个序
三人
行
《品》
文/双德胜
横竖 都是嘴
个中滋味
只有自己知道
《品》
文/倚栏观景
众口难调
每张嘴都留香,是最难得的
赞
《品》
文/涛
就我多嘴
信江韵三行微诗
挨个嚼一两口
光光谜语:一定要上江西台,走台之后美味来。(猜一食品)
倚栏观景读诗;吕继斌自析、评析、总评;吴涛总评
原作:《品》 文/晓犁 南山种豆 东篱把酒 一根傲骨 淡泊 清瘦 倚栏观景赏析:微诗描绘的是陶公恬静的田园生活,道的是渊明“弃印辞官”的率性,品的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气和“但使愿无违”的思想境界。 诗歌语句直白,朗朗上口,却让人读出了诗意、品出了味道。既可吟咏,又可玩味。透露出作者也想“遵循心之所愿,去过一种恬静淡然的生活”的心境和精神追求。而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悠然向往的品位人生。从而对应了诗题,表达出诗情。 《品》 文/吕继斌 母亲的话被油灯舔着 每次回想 就有一束光 把命运里的黑暗撕碎 点亮 吕继斌自析:《品》首先确定品啥?品出了什么?我就选择一个细小的点,品母亲的话,母亲说过很多朴素而蕴含哲理的话,它们就像微弱的火苗,而油灯这一意象能让人联想到质朴,乡土,有些久远的事物。事实也是这样,回想多年来,在生活或工作中,每每遇到困顿,挫折,迷茫的时候,母亲的很多话就像烛光把这些一一点亮。 我对微诗一直很敬畏,对自己的作品也不太满意,但努力练习。看了一些交稿群里的有些作品,感觉有些还是假大空,飘在空中。 原作:《品》 文/文馨水静 慢饮。总有泪滴进一碗江湖 咸涩过后 借几朵花的畅想,咂出甜香 吕继斌评析:文馨水静的作品,我每次都会细细品读。她的作品,总能带给我一些新鲜的感觉和思考,比如这首《品》,盛在生活这个大碗里的滋味,如诗人所说,有苦涩、有伤感,她并不回避世间的辛苦,但诗人也并不是一味的消沉,“咸涩过后”“借几朵花”“咂出甜香”。是的,即便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盛开几朵“花”,比如我们亲情之“花”,我们工作中取得的一些业绩之“花”等等。不妨,如果我们采撷“几朵”,品品,一定也是如甘如怡。 其次,文馨水静诗歌的语言有很强的辨识度,在微诗群里独树一帜,首先,她的诗歌语言常常能运用精准的名词,比如:泪、江湖、花。一些富有力度的动词,比如:滴、借、咂、慢饮。而那些浮夸空洞、花里花俏的形容词很难在她诗歌中藏身。其次她诗歌的语言节奏,具有迷人的诗歌气息。只需稍蘸点笔墨,就能自如地完成诗歌内在的起承转合。比如:慢饮、咸涩之后。语言节制、隐忍,给读者留有足够的空白,不像一些诗人用长长的散文式的累赘抒写,把读者的一些想象挤出诗外。 信江韵同题微诗《品》吕继斌总评 什么是一首好的诗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尺。我想,其中有两点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一是诗歌的立意,二是诗歌的语言。 首先谈一下诗歌的立意,本期同题微诗《品》,属于很宽泛的主题,从收集的众多诗歌所呈现的内容看,体现出这一点,这些作品中,我比较欣赏有:如意萍儿的作品,“樱桃姐儿俩”“说不过 南瓜婶一张大嘴巴”,浓郁的生活气息铺面而来,用“说”而不是“争”“吵”,虽然嘴上“说”不过,但那份诙谐、友好、和谐的邻里情还是荡漾在人们的心上;诙谐有趣的还有火火的作品,“纸糊的窗子里”“有几个好妹妹”?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子乙明的作品,从“春天种下的一声吆喝”被“秋风”“垫高酝酿” 的描述中,品味出了春种秋收的朴素的哲理。吕霁雯的作品,“以诗书煎剂汤药”“冲服” “噎在喉间的名利场”意味深长。其他作品也不乏优秀之作,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本期一些作品都集中指向“品生活”“品日子”“品岁月”这类主题,在这宏大的主题背景下,如果没有找到细小的切入点,我们的作品就容易陷进同质化严重的“假大空”的泥淖中。 其次是诗歌的语言,所谓“诗”,庙堂之言也,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本语言,有它特有的气韵和节奏。在微诗中语言这颗“核”,需要富有钙质的动词来支撑,其中在诗歌语言运用中深得精髓的诗人有:夏维纪(借、撕、嚼)、高山雪松(拴住、翻阅、咀嚼)、子乙明(垫高、酝酿)……当然语言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些诗人的语言特具特质,比如酒使一生的诗歌,他的语言一贯的短小精悍,像一把匕首,也像精准的拳击手,每一出击都打在痛处,让人过目不忘。 只有当诗歌的主题和语言同一个框架里,它就是一首好诗。如何独辟蹊径地勾连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和抒写出好的作品,就需要诗人们的才情和努力。 信江韵同题微诗《品》吴涛总评 “品”独字作诗题,有点契合微诗言简意丰、惜字如金的特点。不受修辞限制,可发挥空间大,本期少有偏题,佳作频出。有的品酒品茶感悟人生,有的品味往昔思亲念故,有的品读书诗领悟深意…… “生活这壶沸水/嗅透人性底色/泡出的味道 咂摸至今”(马力)生活人性与泡茶品茶相类比,形象确切,具体啥味让人联想咂摸。 “午后的秋阳盛在杯中/酒的甘冽 茶的香酽/尽归于一泓清泉”(李国华)“一泓清泉”是好酒与茶的基础,也是清爽惬意的心情。 “抓把流光沏茶/弹一曲古琴/慢嚼岁月的韵味”(蔡立初)回味往昔如品茶抚琴,素雅心境可见一斑。 “调制人生百味/在岁月里发酵/酝酿 舌尖上的故事”(庄小街)“舌尖上的故事”为亮点,人生百味耐人品味,岁月的故事让人传颂。 “把盏杯中温良/正是人间甘苦滋味/看叶叶浮沉”(善美)品茶观叶,体味甘苦,“温良”的基调是幸福的感觉,尤其是看着“叶叶”(叶也是诗人心爱人的姓)。 “生活这杯苦酒/一家三口细细咽 嘴角渗出无数/甜蜜的日子”(陈敏文)苦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还有一家三口的甜蜜幸福,巧妙地把“三口”组成“一家”。 “横竖 都是嘴/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双德胜)人多嘴杂,人言可畏,切身体会感受深刻。 “三人行有我师/德高艺馨者/礼拜躬身甘作徒”(杨西海)高大上为师,低小下作徒,品德可嘉。 “凡事排个序/三人/行”(湾湾)根据“品”的构型,一大口在上,两小口在下,展现了一个讲规矩的团队精神和团结的力量,简练有味。 “少时饕餮 中年细嚼慢咽/现今《红学》佐餐/终于 咂摸出曹公几许真意”(丁香)三个时段享用“红学”,逐步品出真意,享受品书之乐,透出满足愉悦之情。 个人愚见,凡物皆有品,诗人更善品。“品”形特意丰,适合打“形意拳”。微诗应避免“依葫芦画瓢”简单释题和“得意忘形”脱离诗题。将形式与诗意相结合,“品”出新意、心意、深意,微诗才更有意味。
(谜底:酒)
《信江微诗韵》诗集由张火炎(火火)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每本58元(不含邮费)。全书300多页,有微诗、诗评等内容。对微诗创作、交流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欣赏、收藏价值。欲购买者可以微信或邮箱联系:本平台微信公众号:xinjiangyunweishiqun;邮箱:huoyanzh@163.com
信江韵微诗社微信公众平台
顾问:贺喜灿
徐双文
主编:张火炎
编审:唐萍、陈敏文
编辑助理:吴鲜玫、季萍、李紫怡、车静
编委:艾建新、夏维纪、杨厚成、叶厥武、朱国平、周波松、李国华、王萍、吴涛、张霞云、桂文芳、谭秀琴、郑玲芳、周婷
制作:火火
朗诵:童洁婷
题词:桑恒昌
图片:张火炎
谜语:光光
欢迎各界人士对我们编辑提出意见建议!
信江九十九道弯,弯弯出文思;二十一支流,处处皆诗意。信江韵微诗社成立于2015年10月14日,是江西信江流域的诗人、文化爱好者组成的微诗社。本社以互相学习交流微诗为主,也兼顾其他文学形式如朗诵、散文、诗歌、摄影、书法、故事、地方文化等。
欢迎关注:
请关注“信江韵微诗社”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鹰潭市委市政府机关客户端《鹰潭在线》同步刊发!
鹰潭在线鹰潭日报电子版网址
http://www.cnepaper.com/ytrb/html/2013-08/26/content_3_2.htm
投稿邮箱:wkxyjy@163.com
鹰潭市月湖区委宣传部书香月湖网址
http://www.yhqxcb.gov.cn/
信江韵微诗社童洁婷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m.lizhi.fm/20559146/
信江韵微诗社梅婉儿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m.lizhi.fm/1689921/
信江韵微诗社芳心如桂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m.lizhi.fm/181308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信江韵微诗社柳浪莺飞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www.lizhi.fm/130424314/2717546525309207
信江韵微诗社潘俊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m.lizhi.fm/9367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