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艳红
爱人在本县的三板桥乡镇背村结对帮扶了4户贫困户,每周六“扶贫日”都会下乡,去贫困户家走访,几年过去,他和结对的贫困户是越来越亲了。秋天的一个周五,爱人下午下班回家后跟我说,明天三板桥乡举办贫困户农副产品展销会,问我有什么东西需要购买。我笑着说:“那你先要告诉有什么东西卖,我才能决定呀。再说,难道你明天不要去贫困户家走访,改为参加展销会了吗?”爱人说:“走访后再去展销会。”
晚饭后,爱人单位的扶贫微信群里发了一张该乡的《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物价参考表》,有蔬菜、土特产、酒、家禽、粮食五个类别26个品种,虽说价格与市场相比略高些,但是农家自产的名符其实的农副产品,物有所值。我看了看,告诉爱人,买一条鱼和一只土鸡。听说,新黄豆发芽率高,另外,再买上几斤黄豆,用来育豆芽。

爱人喜爱吃黄豆及豆制品,不管是新鲜的毛豆,晒干的黄豆,还是豆芽、豆腐。女儿和他的口味一个样,黄豆芽炒肚尖是父女俩的最爱,除此之外,还有四季豆。记得有一次,我们请娘家人吃饭,爱人炒了一盘黄豆芽炒肚尖,大家都很喜欢,称赞这道菜很好吃。但不管如何,我是绝对不吃。
我从小挑食,动物的肚子、肠子一概不吃,还有葱、蒜、芹菜、四季豆等蔬菜也不吃,父母亲也拿我没办法。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强迫我吃四季豆,勉强夹了一根放进嘴里咬了一下,当即呕吐,之后,再也不逼我,吃我不爱吃的菜了。长大后,外出求学,学会了吃葱、蒜、芹菜,但其他的还是改变不了。这些菜虽说我不吃,女儿在家时,我还是会去买来炒,但连盐味也不会去尝。
自从若干年前,本县查出一起毒豆芽事件之后(据说当事人因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心有余悸,总是担心豆芽的食品安全问题,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去买豆芽吃了。后来,偶尔碰到菜场有乡下打扮的老婆婆用竹篮子拎着点豆芽来卖,才会买一点回来尝尝。春节回婆家过年,家里也会育豆芽,回家时会顺便带上一些。
有心想自己学着育豆芽,但因为没有买到新黄豆,而且也没有合适的育豆芽器具,一直没有行动。记得前两年,我妹妹家买过一个豆芽机,说是可以自动浇水,很方便的。当时还请她发过一个链接,曾想置办一台,但后来转念一想,女儿外出求学,平时就我和爱人2个人在家,豆芽一次育得太多,吃不完太浪费而作罢。

这次,爱人从展销会上买回一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和一只毛色光亮的土鸡,还有一袋黄豆。我打开袋子看了下,是以前我们在农村住的时候,见过的那种农户自家产的黄豆,没有市场上卖的黄豆颗粒那么大,那么匀称。
黄豆是有了,但如何育豆芽,我还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想起小时候,我奶奶育豆芽是用一个蒸饭的小木桶,上面放一扎稻草盖住,然后天天浇水,过一段时间一桶豆芽便育好了。我成家后,从来没用过木桶,就想着看看能否用个底部有漏水的废钢精锅或铁桶之类的替代,但还得去找点稻草。
一天傍晚,和邻居春芳去家附近的莲江湿地公园散步,看到稻田里还有一些收割机未完全割下来的长稻草,想起育豆芽的事。就说,过两天我也来割点,用来育豆芽。春芳却说,她听人讲,可以用可乐瓶来育豆芽,豆芽育好后,将瓶子剪上一个口子,将豆芽全部倒出来就行。
我正愁没有育豆芽的器具呢,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没想到,可乐瓶的用处那么多,以前看人家用它来腌芥菜,没想到还可以用来育豆芽。每次育上一可乐瓶,刚好炒一盘,适合小家庭,看来值得一试。

天气转凉了,我将爱人从乡下买来的黄豆,抓了三四把,将那些有洞的、没有长饱满的残次品,一一挑了出来。然后,放在盆子里用冷水浸泡了一天24个小时,装入了可乐瓶里。爱人下班回来一看,对我说,不得了,不仅没在瓶底打漏水的洞,连瓶盖都拧得紧紧的,这豆芽怎么生长呀?我委屈地说,没听春芳说,要这样呀。爱人笑话我,只是道听途说,不问清楚,也不作深入研究。后来,上网百度了一下,可乐瓶育豆芽的方法,原来除了要将在瓶子上端剪个口子,还需要在瓶底打几个漏水的洞,最后在瓶子外面套上一个黑塑料袋,用来遮光保温,豆芽也不会变绿。
其实,绿色的黄豆芽还真的挺好吃。小时候,家里还在农村时,生产队每年春天莳田后,都会在田埂上种上黄豆。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生产队在地里育了几垄黄豆芽,豆芽一长出来,就是青青的绿色。生产队里的女社员们将其拔出来,去田埂上将未长出的黄豆补齐后,剩下的带回来,放在晒谷场上,分成一堆一堆,按户平均分配。领了自家的那份回来,奶奶炒来给我们吃,进行了光合作用的绿色黄豆芽,味道很甜,是我至今为止,吃到过的最好吃的豆芽。

一切准备就绪,育豆芽正式启动。我每天早中晚给它各浇上3次水,一天后,黄豆便冒了芽。豆芽每天长一点点,第二天,一根根豆芽,就像一只只黄色的小蝌蚪,只不过,黄豆比小蝌蚪的头更胖些。大约四五天后(冰冻天气,时间相应要延长),可乐瓶里的豆芽长满了大半瓶,豆芽有三四公分长,倒出来,清炒了一盘,清香可口,就像小时候奶奶育的豆芽一样,很好吃。
但这次育的豆芽梗细细的,爱人说,肯定还有什么巧门我们没有掌握。再次上网百度,说是在豆芽上还得压上一块布,给它点压力,豆芽才会长得粗壮些。我这才知道,以前家里育豆芽在上面放一扎稻草,除了保温,原来还有这个作用,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看来,生活中的智慧是无处不在,学无止境。
爱人说,吃一次豆芽不过瘾,育豆芽这事还得继续,要保持每周吃一餐的频率。紧接着,我开始第二次育豆芽,在豆芽上轻轻地压上块布。每次去浇水时,发现这布就往上挪了一点点,正在生长的豆芽能量巨大,它们一个劲地往上顶。这次育出来的豆芽确实要粗壮些,当然也更好吃了。其实,育豆芽如此,育人何尝不是如此。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没有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就像这没压上稻草或布头的豆芽,心里脆弱,没有抗压能力,长大后既成不了材,也成不了器。
两周后,我有事准备外出几日,将育豆芽的器具全部收藏好,就不打算育豆芽了。第二天,爱人便追问我,厨房里育豆芽的可乐瓶放哪里去了?我说明原因后,很少过问家务事的他说,没想到你这周竟然不育豆芽了,我在家也可以浇水的呀。我笑他,别急,我保证今后每周育一次豆芽,让你过把豆芽瘾。

作者简介:朱艳红,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江西莲花人,爱好阅读和写作,作品散见于工人日报、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萍乡日报、散文选刊、农电管理、农村电工、中国电业、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有作品获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

——★广而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