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姨妈
文‖马毅
姨妈已离逝一年了,在我心中,似乎她还健在,我总会在经意和不经意间想起她,然而,事实告诉我,她老人已离开她的亲人,离开她留恋的家,离开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雨哪,已以另外一种形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也生活在我们心中。
姨妈早年婚姻受挫,与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在艰难中平静度日,在她们姊妹的排行中,她是老大姐,我母亲是最小的妹妹,她一向对我们一家关爱备至,她特想我母亲,时隔不久就会捎信或电话让母亲去她家做客,与母亲无话不说,说不完也道不尽,母亲临走时她挽留再三,实在留不住时就忙这忙那收拾东西,让母亲满载而归,野蒜苗、牛油、干腌菜、粑粑什么都有,记得早年我们还在岩脚时,当时交通欠发达,姨妈背负沉甸甸的红薯藤翻山越岭步行数十公里山路到我家让母亲种植,对于一个女性,怎么不叫人动容?仿佛那不是红薯藤,是姨妈给母亲的一颗滚烫的心呀!对于一些姊妹成仇的家族,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这又是何等的大爱无疆?

姨妈做事特小心,早年,我们一家叶落归根搬到老家青山时,那里坑多洞多,都是地下水,一到夏天,河水以翻江倒海之势咆哮奔腾,“小马毅,要注意,危险很!不要像人家玩武艺,七跳八跳的……”如今想起,泪眼阑珊哟!这是姨妈对我的叮嘱,这也是姨妈给予我的沉沉的爱哟!
早年在岩脚时,因那里是父亲逃荒短暂的栖身之所,举目无亲,祖母年高,需回青山老家,母亲担心生计,不愿搬走,姨妈耐心、委婉相劝,“妹呀,不要怕,搬回去,平时一顿吃三碗饭,只吃两碗,在这里受人欺负,以后每年我支持你几斗苞谷……”姨妈的话让母亲吃了一颗定心丸,母亲茅塞顿开,沉浸在感动中,我们一家义无反顾,浩浩荡荡,踏上了返家的旅程。
姨妈心里装着她所有的直系亲属,包括侄儿和侄女,她每次到兴义,都要带上小礼品亲自拜访,谁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他总会不厌其烦,苦苦相劝。“长女为母。”自外婆驾鹤西去后,她关心着她的弟妹,她力所能及的倾尽着全力,她把爱无私的洒向需要关心的姊妹和亲属之中。

姨妈生病期间,母亲在陪护中回了一次家,在母亲整理的背包中发现三百元钱,显然,这是母亲看望病中的姨妈给姨妈的,姨妈心疼母亲,为避免连番推让姨妈又将钱隐藏在母亲的包中退还母亲,姨妈呀,您和我母亲姊妹一场,在您病危即将弥留之际您都还在为我母亲着想,心疼我母亲,这三百元钱是我母亲向您表达骨肉之情的一点心意呀!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姨妈已吃不下任何东西,病魔无情地折磨着她瘦骨嶙峋的躯体,每一声呻吟都让人肝肠寸断,终于于公元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我们一家及众亲友的一路相伴中目送她踏上了通往天国的归程。姨妈,您在天堂是否安好?姨妈,您的家人、亲属及弟妹们平安如昔……任凭我万唤千呼,您不能再应答,唯有窗外冻雨如泣,洒落在我疼痛的心上,冻僵了我悲婉的思绪。
作者简介:马毅,网名烟雨江南,男,贵州省兴义市人,多年从事企业工作,自幼喜爱文学,曾在贵州省《黔西南日报》发表处女作散文《告别花季》,在《兴义报》和《兴义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散文《父亲》,在有声化文学平台《潇潇语声》发表散文《初恋情未了》《远逝的煤油灯》和诗歌《祖母》,在《海的女儿艺苑》文学平台发表诗歌《父亲 我想您》,在《散文悦读》文学平台发表诗歌《最美的 是那一片乡愁》,诗歌《故乡的小河》登载于《中国文学网》,并被评为精华作品,已有散文、诗歌数十篇发表于国内各网络文学平台,并上“今日头条”和“都市头条”。
徜徉于文字,惬意从中来,文学的涓涓细流,滋润了我心田的干涸,置身于文学的百花园,我的世界鸟语花香,做一个文学的追随者,是我一生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