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泽精神永存
文/任瑾
今天上午终于了结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来到了这闻名海内外的大泽乡,登上涉故台,缅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
来到大泽乡才确切地知道,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对大泽乡的注释“位于宿西南”是错误的,实际是东南方向。

涉故台——陈胜吴广起义旧址,居于大院子深处,院子坐南朝北。进得门来,看到三个民工正在维修“涉故台”,已经砸掉“台”字,“涉故”俩字也即将被砸掉,所有的瓷砖都砸掉,地面上都是垃圾。我急忙掏手机拍下“涉故”半个烂台子。
偌大的院子里,就我一个参观者。静静的,阴森森的,我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一块崭新的石碑,引起我的注意,先拍照,再看内容。奥,《重修射鼓台碑记》,看完落款“公元二零一八年清明”,我几乎笑出声来。这涉故台颇有来历的,原来叫“射鼓台”,是当年陈涉练兵演武的场所。后来名字叫“涉故台”,这个“涉”字也就是“陈涉”的“涉”,这也就好理解了。

沿着东西院墙两边,还有几块碑,斑斑驳驳,字迹模糊不清,恰好证明其年代的久远。
很快就到涉故台,台前两棵树很有特色,前面的叫“柘龙树”,像个百岁老人,驼背弯腰,满脸皱纹,苍老憔悴,可是还顽强地昂扬向上。后面是一棵松柏,粗壮结实,苍翠挺拔。树两边有台阶,拾级而上,就是射鼓台(涉故台或射鹿台)。台南高3.2米,北高4.6米,东西长67.6米,南北宽65.6米,面积4427.8平方米,开阔平坦,绿树掩映,环境幽雅,是个演武点将的好地方。东边有一口井,红漆大字“龙眼井”,井深20米,为寺庙遗存。中间衰草层中有两块石碑仆地,上面没有任何字迹,也不规整,好像不太古老,大概是后来随便安放的吧。靠北墙有4块石碑面南而立,分别是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和民国时期所立。碑文清晰可辨,期中一块是《射鼓台重修碑记》,落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也就是1944,抗日战争期间,大泽乡是解放区吧。

我详细查看台前的大理石碑,“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陈胜吴广起义遗址”1961年公布。但是这里宣传开发不够,缺少一个大型博物馆,软件设施几乎没有。我到隔壁的“鸿鹄苑”看看,碰巧电工来安装电灯,他说:就一个院子,啥都没有,没啥看的。我转一圈,看完了,就后堂屋里有一张图片“秦末农民战争图”,两间屋放两个乒乓球台子,令人失望。一般情况,风景名胜区,会有小卖部,出售一些纪念品、儿童玩具或土特产等,这里什么也没有。
正是这残垣断壁,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陈胜吴广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同在。

当初,与陈涉吴广共同举大事的900人呢,他们没有留下姓名,没有留下坟墓,更没有纪念碑,他们英勇就义,血沃泥土,成为野草的乳母。
陈胜本来也是个小人物,和那900个迁徙之徒一起干了一件大事,得以流芳千古。生命随时可以终结,但精神却永垂不朽。
我离开的时候,还是一个人,我的车随便停在路边即可,这里很安静。

作者简介:任瑾,高级教师、作家、诗人,在各级各类报刊、平台发表诗文若干,出版诗文集《生命中有你》一部。现为宿州市赛珍珠研究会会员,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北市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
———————————————————————都市头条热诚欢迎大家投稿,体裁、题材均不限,诗词、散文、小说、新闻、评论、随笔、书法、美术等作品都行。但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不得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也欢迎商家刊发广告和进行商务合作。欲投稿或发广告等请加微信:mfw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