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按语:吕兴福先生,甘肃靖远人。文学家、佛学家、诗人。曾从军、仕政。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他对人生的德行要求,对文学的严谨态度,堪称我等之楷模!
——梦如诗

跃过龙门,将是新的高度(节选)
文/吕兴福

西山龙门,值得一跃。
导游娜月姑娘在跟我道别时,抬手指着灰蒙蒙的天际说:那里便是西山龙门。先生假如成就,先来度我!
告别云南民族村,索道提着我的神识连同那具四大假合的色身,一路升高。民族村至西山,有浩淼的滇池相隔,不用桥梁,无须船渡,而是在云水之间架设了两千米长的索道,直达西山龙门所在的太华山上。
据说,如果是晴天,不但可以凌空鸟瞰滇池的湖光水色,还能一览整个春城风貌,只可惜此时此刻,阴云细雨中不能极目。
水波之上,云里雾里,悠悠晃晃,一路升高,倒有另一番景致。
直到西山临近,黑压压一片松林岩石向我们迎面而来时,我的视觉发生了错觉,好像我们并不是乘索道上山,而是像苍鹰巡林般在落下、落下,而大山松林,却在向上升起再升起!
终于,我们降落在了西山腰的森林公园里。
这里虽然没有下雨,而是带着浓浓水汽的黑雾迎面袭来,寒冷彻骨,真可谓高处不胜寒!
然而,我们的目的还没有达到,龙门还在我们头顶更高的层面上,据说,那里是更加的阴冷。
我在公园购买了一件防寒服穿在身上后,又坐上了飞升龙门的索道。
不到登峰造极之处我是不会退转的。
这条索道由西山公园的太华山庄通往龙门小石林,全长一千一百米。我们在森林的上空破雾行进,抬头望天,茫茫一片灰雾,俯视钢索之下,千万棵松山犹似千万把绿伞,那些伞顶笼罩着山体,偶尔有暴露在外的山石,似一群形态各异的怪兽潜伏隐匿于松林之间。
原来这山体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远古时代曾是海底世界,形成了岩溶石峰,在经历了千万年沧桑变迁后,才变成了今天的小石林景观。 到了这个高度上,我们才有权力俯视,俯视这高低移位、山沉水涨、水落石出的地质运移规则,俯视这浩淼的滇池水,俯视烟雨大观楼,俯视从西北到西南的游程,俯视从远古到如今的历史框架。只有俯视才会变得全面,才会变得富于思考,才会看清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和运移轨迹!
绝壁万仞,流云如泻,龙门界天,危耸尘外!
穿越龙门,将是新的高度。
在新的高度上,我们不用仰天吐气,只会法喜充满得大自在。在新的高度上,我们的身心必能获得彻底的解放!


中华诗歌联合好编辑部
本期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