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邓毅:硕士,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重庆文学院院长、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自著报告文学集《重庆纪实》,散文集《大山人》,文艺评论集《点击与喝彩——邓毅文艺评论选》,学术专著《略论我国现代文学书目体系的建立》等。作品荣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报告文学作品一等奖,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全国报告文学作品一等奖,国家五部委全国散文奖,首届重庆散文奖,重庆报告文学奖,重庆市政府社科成果奖、全国优秀科研成果奖。作品入选《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作品集》、荣获“全国中青年文艺家德艺双馨工作者”、"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

【尹玉峰推荐语】本篇虽短,却以激情四射的语言架构,涉足哲学、生态、环境、自然、人性、灵魂、宇宙这些大命题,扫除平庸与琐碎,让文学的抒情性和叙事性深入人们的心灵旷野,并让人们看到文学里面的空灵和宇宙视角。
山 神
邓 毅
我信服“山神”,源于对他的了解——无车无轿,清贫如洗,巡山护林,视责如命。
常年,他客驻深山,守护这片方圆20万公顷的林子。在这海拔2000米石柱大风堡原始森林的无人区,山外的乡民自然管他叫“山神”。
与“神”相识,是在一个赤日炎炎的酷夏,在他蜗居的木屋前,不期相遇的。
他刚巡山回来,汗流如川,额头渗出的汗珠,淌过他黝黑的脸膛,青铜色的肌肤,汗津津的,在烈日下,熠熠闪亮。
见来客,他从一个木屋里端出碗碗清茶,那喜气样子,俨然一个刚出洞房的女婿。
他方脸宽肩,钢筋铁骨,体魄强悍。看上去,未届不惑之年。
林子里的风,吹拂他那蓬松潮湿的头发,不住地撩开衬衫衣角。
今晨,天不见亮,他就去了黄莲地头,察看窖灰沤肥有否异情。一连数月的连晴高温天气,那黄莲地里的干草落叶拌和枯枝树杆,他隔三差五就会来走走看看。入夏来,防火,是护林工作重中之重,眼下,久旱无雨,蝉鸣闹林,他心难安。
大风堡,高山峻岭,层峦叠秀,宛如山峰插进了云端,林梢穿破了天。山里林深树密,人迹罕逢,古木槎枒,奇崛万状。那葱茏的植被,使人入林仰面不见天,登峰俯首不见地。
每天,他夙兴夜寐,起早贪黑,巡山察林,涉水跋山,忙乎10多个小时。大凡晌午,难回难寝,饿了,饮山果,吃干粮,渴了喝溪水,充饥填肚,聊以果腹。
一日,巡山,山峰上布满乌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掠过坑谷,扑过冈峦。巨雷在低低的云层中滚过之后,滂沱大雨就铺天盖地压下来。
雨,夏天的骤雨,哗哗地下着。
他疾步赶路回家,在一路深林邃壑,四周壁立万仞的山道上,路遇野猪群,倏地,人猪对峙,幸有天公助威,一时间,电闪雷鸣搀和倾盆大雨,俄顷,猪群散去,才躲过一劫!
这片林子,业已形成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原始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拥有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诸如有300年的水杉母树,也有白如霜雪花姿似鸽的珙桐,还有珍稀草本植物——荷叶铁线蕨……陆生野生动物猎豹、巨虻、山羊、大鲵、五步蛇和各类昆虫,如此云云,数不胜数,可谓天然聚宝盆。
然而,不法份子也就盯上了这片林区,不时偷偷进山,要么打猎挖药,要么乱砍滥伐。
他性格倔犟,快人快语,刚毅坚强。在林区,严查严守,与护林代管员一道,下村串户,组织山民学习《森林法》,并进行护林防火,山林治安,禁种铲毒等林政宣传。
一天深夜,大山里一片漆黑,没有夏夜的那种半明半昧的清光,也没有秋夜的那种温和明朗的月色。逆风凛凛,山里不时响起阵阵林涛声音,他打开窗扇,只见高大的杈丫狰狞张舞,枯萎丛杂的矮树在林边隙地上瑟瑟作声。
时值半夜,风兴雨下,他终未入眠!
他起床,穿上雨衣,一手持电筒,一手握弯刀,出门巡山。
遽然,在一个通往山外的一条泥泞道上,发现一辆三轮车载着山木,蠢蠢下山。
“站住!停车。”他箭步如飞,迅疾追车,那斩钉截铁的声音,句句掷地有声,回荡山谷。
终于,他迅雷不及掩耳双手抓住了车厢后门,盗贼见状,猛踩油门,他大半身子被拖在地上。
“快!快!放手。否则把车开下悬崖,我们同归于尽!”。盗贼金刚怒目,歇斯底里地嚎叫。
10米,20米,30米,40米……
车,一路狂奔。
他奋力抓住车门,咬紧牙关,宁死不放,那一搏到底英勇精神,象大山般岂能撼动。
森林公安巡逻车赶来,挡获了赃车,盗贼被逮个正着。
“山神”负伤了,殷殷鲜血,滴落在大风堡那条长长的山道上……
他英雄般事迹,不胫而走,在十里山乡,乡民啧啧称羡,誉为佳话。
是年,冬天,“山神”却和他城里的妻子离婚了,没有给他孩子,据山下寨子的山民讲,那女人原本就没有给他生孩子,听说, 她要他下山工作,他没去。
“山神”从城里办完离婚手续,回到他山屋的那天晚上,林子里下了场大雪。
翌日,大雪封山,一片静寂。
都市头条全媒体官方机构尹玉峰(右)
与重庆文学院院长邓毅(左)共进午餐。

都市头条全媒体官方机构尹玉峰编后语
首先感谢著名作家、中国文联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邓毅先生提供文学精品力作,重塑文学理想,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人们心灵的净化。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全世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作家高尔基认为,文学首先是社会现实的艺术升华,是作为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文字表达。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先锋派作家和评论家曾经宣布过中国文学的死亡周期是50年;上个世纪末又有一些文化人预言,21世纪将“小说不在”。现在看来,预言不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尤其众创平台上大多文学群的写作水平不高,远离大众,远离人民心声;圈里乐的现象严重,一片小范围的虚假繁荣。
互联网时代的汉语言文学不仅仅是很难产生经典的问题,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文字的不断倒退。中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大师,但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还能有自己的文学大师吗?
整个国民写作水平不高,己经下滑到低能用语、碎片化、半文盲状态,写作已步入快餐式、实用体、功利性、世俗性。写微博、发短信、写广告词、写报告等也是东抄西凑。这样的社会语言环境下,还会诞生伟大的诗人吗?
“刚刚发生、怒了、震惊、震倒、吓尿了”等低能儿用语,满屏皆是;还有更多下流谐音暗示语言渗透各个阶层、学界媒体,甚至学界媒体、机关、企事业文字工作者、行政人员都以臆造哗众取宠的语言为荣。什么“一个叫春的城市"啊,“我靠重庆……”,“南湖二奶站”,都鼓捣出来了。
互联网众创文学群的圈里乐文学、马屁文学、八卦文学、娱乐至死,正在刷屏,而批判文学却踪影渐消。富有正义感的优秀作家、敏锐深刻的思想者、心怀美好情愫的文学爱好者愈来愈少。
前些年,书画艺术市场就是被一股股文化艺术的低能风摧毁的,假大师招摇过市:一声嘶吼拖墨宝,僵直乱颤丹青出;胡涂乱抺乌鸦语,披头散发鬼画符。兰亭经禅不屑顾,佯扮道士走江湖;头顶光环掩猥琐,扒皮之后现恶俗。若他参政显光鲜,众诈盈国天下怒;假使混迹文艺里,牛鬼蛇神待扫除。
就文学艺术与思想而言,恶俗而趋炎附势,荒唐、低级趣味,放弃了特立独行,陶冶情操,讴歌真善美,思考和反抗。那么,自然就衍生了无耻,叫作背叛;衍生了傻瓜,叫作好坏不分;衍生了精神病患者,叫作恣意妄为;衍生了荒唐,叫作自图己欢;衍生了孤独,叫作爷爷不亲,奶奶不爱。衍生了可怜,叫作没有脊梁;衍生了死亡,叫作安乐死。
本来,文章(尤其是文学创作,诗歌更是如此)不仅是实用的、应用的,也应是审美的、赏心悦目的、荡气回肠的,抚慰心灵、鼓舞人心、净化灵魂、提升精神境界的。文章(尤其是文学创作)不仅是实用的、应用的,也应是审美的、赏心悦目的、荡气回肠的,抚慰心灵、鼓舞人心、净化灵魂、提升精神境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牛虻》《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暴风骤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别说写了,阅读的人都寥寥无几了。
又比如诗歌: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擂鼓诗人”田间的作品,读起来令人振奋;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令人感受到一个火热的年代;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现在谁能写得出来?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写诗?历史上真正的与诗心有灵犀的写诗人只有两种:
一种是天真烂漫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时候,也是最佳的黄金写诗期,这就是为什么骆宾王7岁能诗的原因,因为年纪稍小对见到的各种新鲜事物都是新的;一花一草的茂盛,一草一木的凋零都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对生活的充满期待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如今一些未成年人整天捧着手机步履蹒跚,弯腰驼背两眼呆滞,这不是已经老朽了么?
一种是有着对生活跌宕起伏不服输的勇气,有着在生活窘境迫压下激发灵感的悲壮,比如:写下千古名篇的杜甫。所谓“工夫在诗外",是指诗人对人生冷暖的感悟与阅历;学写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然而,现在一些伪文学人,五六七十岁了,不仅红光满面、白发转青,还与龌龊的老翁双手相握,等待没钱买船票的妇女玩一下过河。小说里的宋末,龌龊的老翁做了船夫,妇女要过河,非得让这个龌龊的老翁玩一下、过把瘾当船票不可。
这种价值观无可奈何的落魄,还感染了一些耄耋老翁,他们也不甘宁静,不顾樯橹灰飞烟灭!却又成为了老而弥坚者争相学习效仿的楷模。如此亢进地龌龊,正在把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掏空!如此罪过,魔鬼可以在白昼中现身,妖精可以在黑夜里噬血……
回头说,“工夫在诗外”,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诗的大意说: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工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陆游在另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
在难以产生唐诗、宋词经典的互联网时代,兰舟催发的桨橹,已经淹没在千里烟波楚江里孤愤无耐。文学从来是把米酿成酒,而不是把米煮成饭便招摇;更何况一些文学群的一些人连米都不淘,煮成夹生饭便雀跃欢腾,又有多么恶心。说到底,这些人不适合写作。
由个体的小我表现,走向民族心灵世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先生可以被称为“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他在最深淤泥中匍匐,奋起挺拔高度。危寒复苦楚,沸腾不息愤怒。觉悟,觉悟,于无声处寻路。为此,毛主席视鲁迅为旗帜。他总结道:鲁迅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伟大的“鲁迅精神”。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让文艺青年在黑暗中仰望星空,看到未来的光明,让信仰燃烧自己,脱胎换骨,克服眼前的困难,战胜敌人,一枝秀笔,抵得三千毛瑟!
今年秋月,我在重庆与著名作家、中国文联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邓毅先生,就当下的文学现象,展开了一席谈话,愤慨于一些写作者的苟且,不去抵制,甚至同流合污;尤其互联网一些文学群脏乱差的文学环境,着实令人担忧。我们认为,一个缺乏“批判精神”、没有高尚情愫、放弃道德知识学养的文学,必将是没有灵魂的文学;我们呼吁:写作者要有社会责任和文学史命担当,不可以渐行渐远一一归来吧,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们!
尹玉峰2019年11月22日于北京
【推荐人简介】尹玉峰,沈阳市生人,现居北京。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自2003年相继任职《中国商界焦点》《三希堂石渠宝笈集萃》(中国文史出版社)《艺术与收藏》等书刊杂志主编,中国艺术馆首席策展人,慈善中国书画院和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早期由沈阳出版社推出地方性经济文化著作,由《沈阳日报》推出小说、诗歌、散文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推出文艺评论。相继在《北京日报》开设学习专栏,在《中国经营报》及各大网媒参与专栏写作。现任职于都市头条全媒体平台理事会要职、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编辑、世界文学艺苑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