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贝东瀛(游记)
文‖刘如春(广州)
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三囗会师古称东瀛的日本,进行了为期十一天的玩耍和探秘。虽然我们只在本洲岛的东京、大板、名古屋、京部、奈良、神户等地转悠,但通过累且快乐着的深度游,所见所闻,亦有许多可说之话。笔者以为,我们这个五味杂陈的“老邻居”,撇开其他方面不论,至少有如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印象之一:精湛服务达极致
这趟日本“处女游”,其服务精湛、彬彬有礼,给笔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到目的地的第一天,我们的车刚在富士山脚下的酒店停下,早已在门口等候的男女服务生便蜂涌而至,抢着帮下车的旅客拎大小行李。更叫人抢眼的是,每件行李在进入酒店前,还被服务生三下五除二,擦抹得铮亮如新。翌日,当我等客人要离开酒店前,服务生又抢着进入房间帮忙提行季李不说,男女服务生还列队在我们客车旁欢送。车启动后,从车后窗看去,那双双举起如桅杆的手,直到我们的汽车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一家三口这趟是自由行,每每坐上南来北往的公共汽车,无不为各位司机大佬不约而同的诚挚态度而感动。每停一个站点,当乘客排队下车投币交钱,司机都会向每一个投币后的乘客道一声“谢谢”,无一遗漏。我当时看到那排长龙的乘客队伍,还真担心司机大佬会嗓子疲劳得咽炎呢!
在东瀛日本旅游,你完全不必担心你行李的存放,因为专为五洲四洋宾客提供自助式服务的大小储物柜,星罗棋布于各种公共场所,诺如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大型商场和休闲游乐景区等地。真让顾客有由然生发宾至如归的感觉!有这么个细节,亦充分反映了日本服务业人性化的精细入微。在该国的男女公共厕所,每间坐厕,都在旁边墙上固定安装了一张婴儿座椅,高度正好与使用坐厕的大人目光平行,以便有需要的成人对自己宝贝的照看。对婴儿座椅的如何使用,还分别用中、日、英和韩国4种文字,标有详细说明。难怪,有网帖称,日本服务业的质量指数,己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印象之二:国民普遍爱读书
东瀛日本是个善于创新的国家。笔者发现,这与国民普遍热爱读书、国民文化素较高不无关系。有资料显示,以2011年人均读书率看,日本当年人均读书达40本,而我国仅为4.3本,虽然近几年我们通过努力已有进步,如广州报载去年人均读书就已达10本。但不可否认,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差距。
在日本旅行期间,笔者还专门到了好几家书店观摩。那里果然人流如潮,络绎不绝。书店里,有走马观花闲逛的,有伫立那里随心所欲翻阅的,但更多的是排着长蛇阵选好书准备交费的队伍。地铁上,适时阅读亦成为日本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东京的一列地铁车厢两排四个座位上,笔者有意识地观察到,其中两位中年乖客在埋头看书,另两位稍年轻的在盯着手机屏幕,象似在阅电子读物。4人的模样,女儿十分肯定地说非日人莫属。据悉,日本大城市的住宅区,只需走几分钟,就可见到为民众开放的图书馆。这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正如我们的老祖宗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代哲人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事实的确如此。通过读书,增长知识提高素养开阔视野,日本人不仅懂得“健康地活着是最大的成功”,而且着力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长寿大国。在日常生活中,国民善于创新发展的事例也随处可见。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该国开拓的“抹茶产品”。他们把具有良好抗癌功效的绿茶叶磨成粉沫,做成抹茶咖啡、抹茶饼干、抹茶酒、抹茶面条、抹茶小丸子等令人眼花瞭乱的
系列产品数不胜数,在时尚本国的同时,也风靡全世界。
印象之三:生态环保成共识
仅从国土面积而言,东瀛日本无疑是个小国,其国土面积和我国云南省相近,资源严重匮乏,自然灾害频发,发展空间有限。或许正是这些狭窄天地和不利因素的束缚,激发了日本国民的忧患意识,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一部著名的《日本沉没》的科幻大片,就把他们有备无患的警觉心态,抒发得琳漓尽致。
在日本,全民统一环保意识,只要你有心观察,就能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从细微处着手的事例屡见不鲜:购物,从大小商场店铺出来,人们手提装物品的是清一色的各式纸质袋子;走在大街上,几乎见不到一个垃圾箱。一打听才知,民众平时上街,都要自己“打包”垃圾,回家后再负责“分类处理”。
日本国民的生态环保共识是自小养成的。国家专门制定的《环境教育促进法》,已成为学校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由于生态文明意识在全体国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促使其成为全民的共同行动。对环境保护的精打细算,己成为政府的基本国策。作为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的国土绿化大国,日本日常大批量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年还全部依赖进口就可见一斑。
到处青山绿水、城乡干净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东瀛日本治国安帮的一大优势。在奈良市,成百上千头鹿组成的鹿群,公园里与游人嬉戏逗趣、乞讨食物的蔓妙情景,成为了该市旅游观光的一大风景。
(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记者站,电话18903056562。)
2019年11月20日
作者简介:刘如春,男,跨界作家、记者,江西定南人,现居广州。中华散文网创委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性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原理事、中国自然资源报原副站长、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副秘书长、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地质局原调研员、广东省地质学会科普委主任。发表各类作品近千万字,出版散文、诗歌和科普、新闻、养生等图书18部。作品数十次获奖,其中诗歌散文三次获中国作家协会参与主办的“中华宝石文学奖”优秀作品奖,散文多次获中国散文网等单位举办的全国性大赛金奖。现为广东省首批科普讲师团专家(入选“2017年广东省十大科学传播达人”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