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中國著名詩評家李元洛賞析和權的詩「蝦」、
「橘子的話」
{蝦}
在水族箱裡落戶
似乎美好無憾
億萬年之前
你,原是龍的族類
於今,在你身上
已看不出半點的榮耀
沒有龍昂首的雄姿
沒有龍穿雲的豐采
自那湛藍的波瀾出來
終於,變成蝦
變得渺小自卑
在海外困居
離開陽光與月光
你永遠是憂鬱的
彎曲的
水族箱裡滿是你的夥伴
天天希冀穿越四面的
玻璃
復回廣闊的海洋
緬懷浪花
緬懷岩石
緬懷水底的沙土
你,面對玻璃外的
餐盤,淒然落淚
就這麼載浮載沉
繼續繁衍下去
{橘子的話}
咱們恆是一粒粒
酸酸的橘子
分不清
生長的土地
是故鄕
還是異鄕
想到祖先
移植海外以前
原是甜蜜的
而今已然一代酸過一代
只不知
子孫們
將更酸澀
成啥味道
~~~
「橘子的話」與「蝦」是詠物之作
,「橘子」與「蝦」,在這裹成了一種詠意的寄託和象徵。詠物詩的藝術奧秘,就在於詠物而不泥於物,既要寫出物的性狀,又要有所寄寓,入乎其內,出乎其外,二者的交融要獲得一種美學上的和諧之感。「橘子的話」一詩,暗含中國傳統文化中橘逾淮為枳這一典故,但卻由此出發而作了典故的重鑄與翻新,時間由古代而現代,空間由中國而海外,原有的典故只是一個比喻,現在的重鑄翻新卻是一代海外華人的整體象徵。如果説「橘」這一象徵體具有歷史的文化的深層內涵,那麼,「蝦」則是從現實生活中就近取喻。詩的焦點集中在「水族箱裏落戶」的蝦,詩人將「龍的族類」過去的「雄姿」,與今天的「困居」作強烈的對照,抒寫了海外華人遠離故土的寂寞感與失落感。
和權的詩,簡潔明朗而含蓄雋永。英國美學家鮑山葵在本世紀初作的「美學三講」中,提出「淺易的美」和「艱奧的美」的觀點,我以為也適用於詩。有的詩著重寫詩人美感觀照的客觀外物,質樸而率真,明白而曉?,如果它們能做到語淺情深,語近情遙,那當然是淺易之美中的上乘之作。有的詩着重寫外物所刺激的內心世界,旨意深藏不露,有時甚至包藴多義與歧義,讀者必須積極地投入,方可思而得之,這種作品只要不陷入晦澀的迷魂陣,也同樣可以為讀者所欣賞。和權的詩,正如台灣名詩人向明為「橘子的話」作的序言所說:「他的語言非常簡潔凝煉,絕不用不相干的形容詞來虛胖文句,也不以拖泥帶水的扭揑語法錯亂讀者的方
向。」但是,除了簡潔凝煉之外,和權的詩作還能在淺易與艱奧之間作適度的調整,力求一種中和之美,使得作品所藴含和傳達的審美信息,對讀者是在熟悉與陌生之間,既是新頴的,又是可以理解的,簡潔明朗含蓄雋永一爐而煉,兼而有之,作品本體不但具有可鑑賞性,而且有耐鑑賞性,這樣就大大地刺激了讀者審美欣賞的慾望。
「蝦」這一作品的外在形態及表層意藴是簡潔而明朗的,但是,它的深層意蘊卻具有多義性或者説歧義性,換言之,意藴不止單解而可合理的多向的解釋。你既可以理解為「是對菲華自身處境的感歎」,「陳述他們困居海外的寂寞」(向明),也可以理解為人與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失調一種象徵,同時,也可以從中感到一種昔盛今衰的無奈與悲涼。總之,它的多義內蘊遠遠超出了「蝦」這一具體的物象,由此出發而作幅射狀展開,從而刺激讀者多重與多向的聯想。
一一摘自「寫給繆斯女神的情書。千島之國的橘香)

和權,原名陳和權,生於菲律賓,著有詩集《橘子的話》、《落曰藥丸》、《眼中的燈》(菲、中、英三語詩集)等十七冊。多次榮獲海內外重要詩獎。二O一二年,榮獲菲律賓詩聖描轆沓斯文學獎,該獎為菲國最高文學獎,亦為終身成就獎。
作者簡介:李元洛,湖南長沙人,1960年畢業于北京師大中文系。敎授丶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已在海峽兩岸出版「詩美學」「紅紫芳菲一一詩詞經典導讀」「寫給繆斯的情書一一台港與海外詩歌欣賞」等詩學著作十種,「唐詩之旅」「宋詞之旅」「元曲之旅」等散文著作十餘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