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子
文/山水流云
感觉还没有睡着闹钟就响了,凯子拿起马蹄表瞅了瞅,已是午夜两点多。
今天是赶大集的日子,要早早去占一块地皮,不然去晚了就没有地方摆摊。如今没事干的人多,所以小商小贩也日见增多,大集的地皮也跟着紧缺起来!
农历十一月份,北方的午夜可不是一般的寒冷。但是集市上的小商贩已经来了很多。不知道大家从哪儿弄来的胶皮点起了“篝火”,还有人把上集留在犄角旮旯的烂食品袋和破纸片捡来扔进火堆,浓烟滚滚烈焰熏熏的漫长“篝火晚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早上 五点刚过,刀子面也来了,他是这个时候大家最想见到的人。大家一起帮他卸车拿东西,拉线开灯,生火烧水,都忙的不及乐呼。在水还没有完全烧开的情况下,每人就撑了一大碗,这时喝水不是为了解渴,更多的是御寒!
他们喝着热水,侃大山,吹牛皮,也等着刀子面的大碗面。他们是刀子面每个大集的第一波顾客,所以他们也有着老板和一般客人不同的情义!
面做好了,刀面嫂过来拿碗,发现他们刚喝完水的碗底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她默默的用热水反复冲洗着碗,只到碗发烫了才给大家捞面,她说碗热乎了面不易冷!
吃完热气腾腾的大碗面,感觉浑身舒服多了,手脚也不那么僵硬了。他们帮刀面嫂收拾好碗筷,随便用卫生纸擦了一把脸上的黑灰,便各自回到自己的摊位,开始忙碌着支架摆摊……。
凯子低头拿货的时候,有人问“帽子多少钱?”他随口应到“十五,不过您是第一个客人图个吉利,就原价给您,十块钱,实实在在,实心实意,祝您暖暖和和……”那人听着凯子连珠炮似的语言掩嘴失笑,掏出五十块钱拿了一顶蓝色的帽子走了。
凯子找来零钱的时候,那人已经走远。他一路小跑,一路喊,“给你零钱,给你……”追上那人的时候,他已气喘吁吁,把钱塞到人家手里也不忘埋怨到:“还没给你找钱,你跑什么跑!”那人看着他“对不起,我赶时间,说了不用找钱的。”
“大哥呀,你的好心我心领了,但是我们打地摊的不收小费!”听他这样说,那人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拍了拍凯子的肩膀“保重兄弟!”
摊摆的差不多的时候,集市上也陆陆续续上人了。大家也不在闲聊,都守在自己的摊位笑迎南来北往的客缘。
这时有个大嫂走来问凯子“袜子多少钱一双?”凯子笑嘻嘻得道“十块三双,四块一双,穿上举世无双,透气、吸汗、不臭。”
大嫂说“太贵,便宜点来三双?”
“不贵的,这是纯棉的,穿过您就知道了,保证您穿袜子下次还会找我的。”
“七块三双咋样?”
“大嫂啊!你以为我要了驴价,还是马价啊,一共才十块钱的。”
“八块钱,你卖不卖?”
“这样吧大嫂,咱俩各让一步,您给九块。”
“不行,就八块。”
“我看大嫂您也是个诚心买的主,您就再多加五毛吧!”
“我没五毛,就八块。”
“我有,您挑袜子吧!”
大嫂拿了两双男袜,一双女袜,给了十块钱。
凯子一边找钱一边说“大嫂,我确实没有那么高的利润,不然我也不会因为五毛钱和您计较的,不过我的袜子质量我敢保证,保证您下次穿袜子还会来找我的。”
大嫂接过钱,看着那邹巴巴的五毛钱,十分不满的调侃凯子“你这个奸商,小心娶不到老婆哦。”凯子嬉笑着耸耸肩,算是向大嫂挥手告别!
冬天的集市也就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人多。早了晚了大家都怕冷,所以过了这个钟点,人也渐渐少了下来,摊主也开始整理被人们弄的乱七八糟的货物,做收摊的准备……。
这时刀面嫂笑着喊大家“快去再吃碗面,还剩下一块面没有削完。”
凯子流里流气的问“免费的吗?”
刀面嫂把眉头一皱“你见过天上掉馅饼吗?”
大家哄堂大笑,也在笑声中走向了面棚。
“没有鸡蛋了,每人一碗面,两块钱。”(平时一碗面加蛋三块五,一个鸡蛋五毛钱)刀面嫂边说边给大家捞面。
“不给钱行不行嘛?”凯子委屈万分的问。
刀面嫂冲他扬了扬手中的铁勺,做了一个十分阴险的表情“给我好好吃面,乖乖掏钱……”
大家又是一阵嘻笑。 在吃饭的过程中大家各自谈着今天的收益,倒也是其乐融融。放下碗筷的同时,也一并把三块钱放到了桌子上。刀面嫂见状眉梢一扬,还没等她开口,凯子道“拿着吧嫂子,放我们头上每人就一块钱,放你头上不少,够孩子奶奶一天的药钱!”
刀面嫂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收起桌子上的钱,看着大家离去的背影,她有着太多的感激和感动,但更多的是无奈……。
回到摊位,凯子发现一老一少站在他的摊位前看帽子。他随口问道“大爷给孩子买帽子呀?”老人回过头来说“看看,先看看。”这时凯子注意到,老人有七十多岁,孩子是个七八岁的男孩,流着清涕光着头,而且衣服穿的也比较单薄。凯子走近自己的大包,拿出一套还没有拆开过包装的帽子说“大爷我这儿有一套残次品帽子,如果您不嫌弃的话,就拿去给孩子戴吧。”老人“多少钱啊?”凯子“都是次品,还什么钱不钱的,您拿了也算帮我减轻负重,不然我还得驮回去。”
老人“那不行的,你小本经营次品也要本钱的,这样吧,我给你个本钱!”
“今天可算碰到好人了,行,行行,您就给五块钱吧。”凯子显得万分感激。
“一个帽子还十几块,这还有围脖,我给你十块钱吧!”
“听您的,十块钱把这两幅次品手套一起拿走吧。”凯子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大一小两幅手套,还随便拿了两大两小两双袜子,一起放入了食品袋。老人看着凯子张了张嘴没有了声音……
凯子:“大爷,马上就进入腊月了,集市上人会越来越多,我的车没地方停,我看您像本村人,车能不能放您家院子里?”老人听凯子这样说,脸上的笑容代替了先前的尴尬“好,好好,我家院子大,门也大,院子里就我们爷俩,而且还是路边,离这儿也近,很方便的,很方便的……”老人激动的说着,混浊的眼里透露出温暖的慈祥!
凯子高兴的说“好来,咱爷俩就这样说定了,东西您拿着,钱也别给了,就当是我象征性的停车费,到时候您还得替我超心车上的货物,您看行不?”老人笑着点头“好,钱不给了,中午我给你做饭吃!”
“好来,一言为定。”
……
凯子目送爷俩走远,打包好自己的货物,开始“装车”,其实他就一辆摩托车,随便放哪儿都行……。
等大家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凯子戴上护膝,然后穿上他那件有了年头的军大衣,还在腰间拧一条不知是那儿捡来的电线腰带,一切整装完毕,他招呼老婆上车,按响了喇叭,示意伙伴们赶快回家!
就这样,一支特有的地摊骑军,走向了黄昏,也走向了新的黎明……。

作者简介:武海英,笔名山水流云或山水伴流云,来自张家口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喜欢用文字抒写妄想的天空,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多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