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华原创作品
朝天椒一一
上当
曾宪华
张二娃,年方三十的“老儿童”(光棍),初中未毕业就远房卖草药的三叔一道走南闯北跑江湖。在地处半山腰仅百余人口的元宝五队算是唯一见多识的人物啦。
秋天的夜晚尽管不是很热,但人们宵夜(晚饭)后还是端起板凳或扛起凉椅涌向晒坝,听已有大半年没回家的张二娃吹夸夸。
张二娃撕开“红港”烟合,给在坐的每个男娃儿发了烟后,自己才掏出气油打火机点上,吞云吐雾。
老队龙三叔将香烟放进荷包,吸了一口叶子烟,“二娃,你见多识广,电影里大炮一响,天上的飞机就冒烟掉下。可前几天晚上,我们也是在这里看山下打降雨炮,“当,当,当……”响声后,几个红点飞上天,过了一阵才听到天上“咚,咚,咚……”闷炮声,这是啷个回事呢?”
张二娃趾高气扬地,“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晒,打降雨弹一般是‘37(毫米)加农炮’,‘37加农炮’的有效射程是5000米,而打降雨弹的高度或距离至少是8000米以上。声音的速度是每秒三百多米,从几千米传过来是要二十多秒……”
“二娃叔叔。”张寡妇六岁的儿子王长寿打断了张二娃吹夸夸。
张二娃摸了王长寿的头,“哦,是长寿来了嗦。”
王长寿伸出小手,“二娃叔叔,懂不起呀……”
张寡妇走到晒坝,气喘吁吁地,“二娃,就是你昨天晚上给了他吃的,今晚还未吃饭就嚷着到晒坝来。我说尽了好话才吃了几口饭,没想到趁我收碗到灶屋去,他就先跑来了。长寿,幺儿乖,到妈妈这里来。”
张二娃抖了衣服荷包,“我这里还几颗酥心糖呢!不过今这糖你不能别吃,要先喊我张爸爸才能吃,喊一次,吃一颗……”
张寡妇插话了,“二娃,我们同姓张是一家人啰,莫乱开玩笑哈。”
张二娃笑了起来,“我本来都不娃张,是小时候抱到张家的,所以我一直喊你嫂子呢。”
王长寿再次伸出小手,“二娃叔叔,你先给我后喊。”
张二娃抓出几颗酥心糖,“来,长寿,我逗你的。要喊就轻声喊,莫喊大声了,喊大声了我肚皮疼。你昨天喊大声了,让我的肚皮疼了一晚上,真的莫大声喊啰。”
王长寿拿起糖走了几步远,“二娃叔叔坏蛋,二娃叔叔坏蛋……”
张二娃佯装起身,随后捂着肚子,“千万别喊我爸爸啦,哎哟,哎哟,我肚皮又在开始疼啦。”
王长寿扣了后脑勺,“二娃叔叔,喊了你爸爸,真的肚皮要疼呀!那你喊我爸爸,看我的肚皮疼不疼,告一下。”王长寿的话音刚落,人们不约而地大笑起来。
自那以后,人们再也没看到张二娃逗小娃儿,也很少听到张二娃吹夸夸摆龙阵。
(谢谢阅读,敬请斧正)
作者简介,曾宪华,60儿童,重庆市垫江县人。曾有小小说,散文,诗词,论文等散见于报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