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清涧石盘
(家乡骄子篇)
文‖陕西清涧贺光武
马 空冀北出乡关
李 桃成蹊排万难
胜 言不可展鸿猷
的 一确二孝道担
故 土难离解民忧
土 阶茅屋期福绵
情 深一往拨心弦
缘 波讨源美德传

这是家乡人民对马李胜的普遍赞誉,由周边几位资深的老先生通过反复斟酌、精雕细琢书就的巜马李胜的故土情缘》之藏头诗。

我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一小卒来说,为家乡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心怀家国、心怀故乡、惦亲念旧的高层长者而感到骄傲、荣幸!

平凡见证伟大,伟大来至平凡。马李胜曾经说过“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好事呢?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能够用自己的心血灌溉未来的乐园,让后代为之奋斗并享有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这就是我们的任务",他老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对家乡对孩子们的未来趋向简直达到了关爱有加超乎常人的地步了,他深知陕北的家乡属于深度贫困山区,要彻底改变家乡人民的命运,必须从基础教育和娃娃抓起,以使这些小可爱们能够走出大山,报效国家。他虽因工作原因脱不开身,但委托本村在北京中央武警医院工作,已离退休的师级干部贺斌勋同志,在国家计委工作退休在家的妹子李芳同志,自己的儿子马小军同志,在京工作的侄女贺建英同志,贴身工作人员班增遮同志,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几次回家,将自己几十年积存的十多万元钱捐献给他老曾经就读的老家小学,作为购置现代化教学设备、课外辅助读物、师生奖学金专用资金……他老的这些举措,为振兴家乡教育,培养优秀人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假若没有他老的这些鼓励举措,那会有小小的乡村小学相继有近百名莘莘学子能够步入各级各类高等学府,走向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

对马李胜来说,我们便是晚辈,对他老的一些细微末节小事知之甚少。我有幸接触过他老两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1995年年末,我和时任石盘乡大舍窠村党支部书记贺光军、村委主任贺景贵(我当时为大舍窠小学校长),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宗旨,以“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为前提,为学校教学楼的新建前往北京寻求时任国家供销总社马李胜副主任的帮助。

马主任当时忙得实在不可开交,但还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在礼拜天忙里偷闲于自己家里接待了我们。寒暄一番后便切入正题,他老爽快地答应,通过企业赞助的形式,为贫困的家乡新盖一幢教学楼,所以才有了1999年10月份他老回故乡省亲,亲自参加大舍窠小学教学楼竣工典礼仪式!

第二次接触马主任便是1999年10月份这次了,我当时在石盘乡政府工作,乡党委书记惠宽和、乡长孔信前为了筹建石盘中学教学楼资金的不足和我一同拜见了马主任,后来马主任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石盘中学教学楼资金不足的难题,为家乡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马老功不可没……

马李胜,1939年生在延安,196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历任国家计委处长、副局长、副秘书长,中共西藏自治区区委常委、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务院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商业部副部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等职务。
马李胜的父母亲都是跟随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千难万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幸存的红军老战士,由于战争年代的他们东奔西颠、南征北战,万不得已含泪将儿子寄养在大舍窠村后,就失去了联系。四十年代初期的陕北,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所以马李胜被大舍窠村的贺生应、贺 金夫妇先后抚养,并供其在本村学校上完高小,于建国后的1954年,通过马花坪村在山西省公安厅任厅长的黄石山(后来任山西省高院院长)多方联系,才找到了和中央政府同时进北京工作的生父,久别重逢感慨万千,生父总以为儿子在战乱年代早已夭折,没想到儿子会长大成人。这时李胜才得知生母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就连母亲长啥样儿,便成了他终生的遗憾,所以在他的名字中就留了个生母的李姓,以此作为永久的纪念……
马李胜,在大舍窠村时养父贺生应给取名为来虎,后来人们风趣地说,来虎来虎,来了一头虎,虎虎生气,一定魅力无限!这头虎,他的少年时代就是在陕北这个穷山沟里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大舍窠的父老兄弟姐妹都是我的亲人,我的再生父母何止三个两个,我是吃着百家饭成长的,是从苦海里泡大的"!是的,他从小穷苦,艰苦创业,勤奋学习,志向远大。从小吞过糠、咽过菜,揽过工、抬过轿、担过货挑子、捣过圪嗒锣,但为了远大的理想,始终不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才有了后来念初中、读高中、上大学的经历…… 
吃水不忘打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马李胜常说,他只所以能有今天,大舍窠村的父老乡亲都是有功之臣,这里就是他的家乡,贺生应、贺 金等这些老人家就是他的再生父母,难怪他的简历籍贯为陕西省清涧县就不足为怪了!对贺生应、贺金两家四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因工作原因,虽不能经常在膝下尽孝,但每隔几年就要忙里偷闲回家探视老人,始终如一按时足额寄回生活费,过世后立了墓碑以誌永久性的纪念,尽了一个晚辈应尽的责任…… 
身居京都,心忧家乡是马李胜对清涧、石盘、大舍窠感情浓厚的具体表现。他在不同时期通过有关部门给清涧县争取生态建设款2000多万元、给清涧县供销社、清涧县医院争取了不少资金和配套设备,为大舍窠村通村公路的开通、村小教学楼的新建绞尽脑汁、竭尽全力……
马李胜最常说的一句话"感恩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社会责任"。他念念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念念不忘家乡的振兴发展,但家乡人民同样以陕北人淳朴厚道的情怀,不辜负在外骄子的厚爱,同心同德,事必躬亲,群策群力,追赶超越,向小康社会迈进!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