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游
作者‖徐静(湖南.祁东)
来到缅甸的曼德勒,给我第一印象,这个城市没有高大的建筑,街道直通,火车城中穿行,各种建筑、牌楼、私人住宅的空地上,都建了与佛相关的塔顶,整个城市弥漫着浓浓的佛教氛围。
漫步在曼德勒街上,淳朴的曼德勒人民,微笑着向我们问候。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设施极差,电力供给不足,道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电线如蜘蛛网似的吊挂在电线杆上,垃圾成堆,苍蝇蚊子成群,人货混装,很多建筑工地上,餐厅里,童工普遍,他们营养不良,人黑体瘦,还有许多衣衫不整的乞丐,成群的分布在各个旅游区。这里水质太差,饮用水,洗澡都在一条溪流上,光线强热温度高,我们赤脚游览寺庙时,地板太热,脚上还打了几个水泡,离城市不远的郊区,大部分人还用咖啡叶编织成的茅草屋,依树下而建,仅容身而进,没有门窗,男人躺卧在门前的椅子或木板上,喝茶聊天,女人则下地干活,男女不平等。
与这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曼德勒大皇宫,金碧辉煌,我们站在皇宫的大桥上,只见约6O米宽的护城河,长长的环绕着城墙,门前的烽火台,宫殿雄伟的建筑和塔尖,红屋黄边闪着金光,紧紧相联,爬上旋转的塔楼,遥望整个宫殿,层层叠叠,美丽壮观。
缅甸,最多的是佛塔寺院,我们先后游过柚木寺院,历史悠久,雕刻精美,加乌库奇白玉佛塔,塔塔相联,洁白如雪,阿南达寺院,古典古色,我们在寺院边与缅甸学生互动联欢,不同国籍,友谊相联。翡翠佛塔,绿映山色,喜迎宾僧院,小摊小贩排列,哈伽纳僧院,僧不戒荤,千僧共餐,队伍壮观,乌本柚木桥上观日落,晚霞光四射,美景如画,各地塔林,随处可见,内藏经碑文,肃穆庄严,穿上缅装,欢喜不已,大家纷纷拍照合影留念,随后品尝了缅甸水果,香甜入口,异国风情的山水玩得忘返了宾馆。
缅甸是一个战争不断的国家,经济落后,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人分等级,仅有的巴士是给外国人参观使用的,当地人无权享坐,司机和下等人不能进入餐厅就餐的,没有公共汽车,很少见到学校,男孩一生必须到寺庙出家为僧二次,一是接受佛的洗礼,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消除攀比,减少争执,二是为了树立德行,他们这里只有出个家,为过僧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因此,出家为僧的人特别多,不管在大街小巷有举锅化缘的,有卧睡墙角的,有依偎佛塔旁的,赤脚光光,依靠功德箱里的布施,游客施舍的食品和钱度日,消磨了人的意志,养育了一大批懒惰的人。
缅甸人善良愚昧,感恩戴德,视乌鸦为神鸟,懂反哺,讲善果,他们会将一点点多余钱,捐赠给寺庙,也会在人员稀少的地方,用陶罐装上干净的水,供路人口渴时急用,尽管生活贫穷,也会不断施舍上门化缘的僧人,他们信佛入心,荒田废业,国不强、民不富、思想落后。
让我心灵一次次感到碰击的是,和平很重要,国家的繁荣很重要,我们缅甸之行,处处受到尊重,那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为我们畅游四海保驾护航,中国人才不受外强欺凌,因为中国已屹立在世界的强国之中,我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更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而自豪。相信缅甸人民,在中国一带一路的领导下,改变旧的思想观念,走出困难,自立自强,建立一个富裕的国家。
作者简历:徐静,退休工人,湖南省祁阳县大村甸人,中国东方巨龙书画艺术家研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中国第三届美术大赛》优秀作品奖,诗词散文发表在各诗刊和都市头条,获2O19年第四届“精英杯”全国诗词创作大赛一等奖,中华当代诗词人才库“优秀高层次人才”荣誉称号等各种奖。不求名利,喜爱旅游,只求在书法写作中充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