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依然神圣”
文/魏增刚
闲时,我们就会谈到文学。谈到陕西有五位作家凭借其作品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一一茅盾文学奖。陕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陕北凌力的《少年天子》,关中陈忠实的《白鹿原》,陕南贾平凹的《秦腔》,陕南陈彦的《角色》。这是陕西的骄傲和自豪。
我 在拉摩的日子里,每每拉到丹凤的老乡,便说到贾平凹,说到他的故乡棣花村;拉到陕北人,便会说到《人生》《平凡的世界》,特别是谈到路遥,两人甚至会握手,会泪水涟涟,久久不愿分别,对方与我便不好意思再俗气地讨价还价,多付我几块钱,或者我少收几块钱也是应该的,我便问路遥故乡门前有河没有,因为他的文章灵秀,一定与水有关;在陈彦获茅奖之后,拉到镇安人,便说他是镇安的骄傲,商洛人都跟着沾光。
以前在南方打工时,在车间谈到文学,那些少女们会说到商洛的贾平凹,看了《平凡的世界》之后,说“你们那鬼地方,那么穷,人还生活得那么好,简直不可思异”;上次我们西安电视剧文学村去蓝田采风,我谈到我是商洛的,该地村民马上说商洛出作家,犹如一村一品一样,这次陈彦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人们在心底总会给作家留下一个位置的。在长安区,人们为纪念柳青建了柳青广场;在路遥病危期间,时任陕西省省长白清才说,出他这样一个省长容易,出路遥这样一个作家不容易;路遥陈忠实去逝之时,西安全城哀悼,西安全城市民举城处于极度悲伤之中;现在人们一谈到路遥,仿佛无不唏嘘他的伟大,也无不为他的英年早逝而痛心疾首。
拿现在来说,新媒体催生了一大批基层的文学爱好者,一大批文学社应运而生,一大批新时代的新作家如雨后春笋成长了起来。有些作家呕心沥血不计代价从早到晚忙于创作,有些作家毫无回报要把蹉跎岁月追赶回来,有些作家的人品文品真正地配得上“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如果说战争年代最可爱的人是解放军,改革开放之后农民工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新一代千千万万的作家朋友!
说作家如奶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一点也不过份;说作家是春蚕,吃的是自家的桑叶,吐的丝,吐的洁白的丝全部无偿地奉献给了社会也未尝不可;把作家比喻成蜡烛把自己燃烧,把别人照亮也恰当不过。作家,千千万万的作家朋友,在解放前在战争年代在解放后在新时代对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人类解放,传承文明,和谐社会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个人人都爱表现自己的时代,作家却低调者。往往不敢自称自己为作家,而含蓄地说自己是作协会员。我入了西安市未央区作协,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西安市作协,上次有文友问我,“你认为你是作家吗?”真的,我羞于启齿;上次一个医生把我介绍给另一个人,“他是作家!”,我顿时脸红脖子粗。尽管如此,作家一词在作家和所有人心中都是光彩的神圣的,以致大家把加入作协看得十分神气。在扶风县一位八十岁的老翁,在今年年初入了扶风县作协,成了一名作家,实现了终生孜孜以求的梦想,周围文友激动的欢呼声,久久无法平静;在今年春天,在陈忠实老师三周年的祭日,我同八十余岁的伯父一块去蓝田参加纪念大会,当时,我就由衷地在心底给陈老师说,我就要入未央区作家协会了,成为一名作家了,甚至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告诉了伯父,伯父也十分高兴,真诚地说,“是不是以后就有你的办公室了!”我说,就是。是的,以后我就名正言顺地把大地作为办公室,来正儿八经地为人民代言,在天地间书写,给人们给人生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笔了!
当然,我还是要重申,对于新时代的作家朋友,我们要敢于呐喊,敢于走到时代中央,敢于引领时代风尚,敢于同一些腐朽的思想斗争,敢于为人民代言,敢于挺起自己和民族高贵的脊梁,向着无比困难无比美好无比壮阔的新时代大步走去!我们要向李杜学习,向鲁迅学习,向路遥学习,向人民学习!如他们一样把美好的作品和高尚的灵魂竭力奉献于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再次唱响:“文学依然神圣!”
一一完一一
作于:2019.11.4下午;11.9下午17:15完。于西安电子四路。

魏增刚,男,46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乡土蓝田》《客都文萃》《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2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