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山脚下的红色革命家庭
——记优秀党员世家朱良农老师一家的光辉事迹
陈红花
在莱山脚下,莱山南麓,有一个秀美的小山村,龙口市七甲镇朱家村。这个村子不太大,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革命家庭。村子里有一户远近闻名的五代优秀党员世家的红色家庭,那就是烟台地市级、龙口市五好文明家庭的朱良农老师一家,朱老师也是我的恩师。
朱良农老师一家五代共24名共产党员,真可谓是党员世家!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积极发展党员,带领民众救国救民,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严峻困难的岁月里,朱良农老师的祖父朱全善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思想进步,于1938年春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早期的党员。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其弟朱全益于1940年也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朱全善并主持村内的党务工作,1942年,又培养发展了自己的侄子朱广武、堂侄朱广爱入了党。
朱良农老师的大姑朱广兰、父亲朱广民(后改名朱友)、二姑、三姑受其父亲的熏陶,相继入党。1938年秋季,年仅17岁的朱友就加入了共产党。其大姑朱广兰于1944年在村子里入了党,1945年改名林紫萍(随母姓)的朱广兰北上抗日征战,全国解放以后,她担任过哈尔滨市外贸部副部长、副书记,后又担任哈尔滨市人民银行行长、书记等职务(地级干部),离休多年,96岁仍健在。
朱良农老师的父亲朱广民对中国共产党无比热爱,情有独钟,17岁加入党组织以后,同年参加工作,化名朱友。在抗日战争最危险时期,朱友走在了最前列,并担任了西林家完小、大张家完小的校长,他利用工作身份,带领教员们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真理,动员、发动群众,一起抗日救国。为了瓦解伪军的斗志,朱友带领年轻的教员,夜间经常出去,到伪军岗楼前宣传、劝降。有一次,一名伪军官李排副提出:“劝降出来喊话,见不到人不投降。”朱友校长勇敢地站了出来,继续喊话,一排子弹打过来,把喇叭筒打飞了,额头被子弹擦破了皮。朱友校长不怕流血牺牲,没有喇叭就用双手围成喇叭状,继续喊话、劝降,劝他们改邪归正,最终感化了一个班的伪军,全部投诚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里了。
在革命工作中,朱友校长结识了脱离地主家庭的女教员迟明兰,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结为夫妻。迟明兰,朱良农老师的母亲,是黄县磨山迟家村地主迟有彭的三女儿,有名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迟有彭,民主革命时期的开明人士,17岁在村里办私塾,任校董(校长),在办学期间,可怜穷苦人家的孩子交不起学费,他就免收学费,留名于后世。迟明兰受父亲影响,追求进步,有思想,憎恶日本鬼子,于1938年在那炮火纷纷的年代里逃离家庭,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担任了文化教员,当时也被称为“包袱客。”在艰苦的岁月里,朱友校长与妻子迟文民(后改名)一起,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一起努力奋斗。
朱良农老师的二姑朱广芝,1944年在村里入了党,直到现在,仍很健康。
朱良农老师的三姑朱兰英,1945年入党,同年参加工作,解放后,担任过黄县人民银行副行长,后来离休,现已92岁高龄。
朱良农老师的母亲迟文民(后改名)早年追随丈夫朱友去工作,丈夫在哪她在哪。有一次,带领学生出去宣传,遇到石良集的日本鬼子下乡扫荡,危急时刻她很沉着,带领孩子们安全转移到院下村的山上,腿划破了,衣服挂碎了,孩子们有惊无险。后来因为婆婆早逝,撇下了一大帮兄弟姊妹无人照顾,她万般无奈离开了工作岗位,为这个家庭默默付出。当年的同仁谢培师、王玉山、朱宝真提起此事,都替她惋惜,建议她找上级恢复组织关系,迟文民觉得自己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了,儿女们也都很长进,不愿给上级找麻烦,自愿放弃找待遇,高风亮节,让人敬佩。
朱良农老师兄弟姐妹六人,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和言传身教,长大以后,都参加了工作。父亲朱友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第一句话就是,工作了一定要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朱良农老师姐妹六人没有让父亲失望,上至大姐下到小妹,姐妹六人都很出色,都是优秀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大姐朱良凤1976年入党,朱良农老师1975年入党,弟弟朱良仁1976年入党,先后担任过黄县电镀厂、风扇长业务副厂长,龙口纸业集团总经理、龙口物资局局长等职务。二妹朱良娟曾担任过龙口市卫生局副局长,小妹朱少林曾担任龙口市电业局、蓬莱市电业局纪检副书记、书记。
朱良农老师从小学习优秀,成绩突出,考入黄县一中后,更是出类拔萃的高材生。一中毕业以后,1970年,年满20岁的他被点名选拔当了教师,朱良农老师积极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他曾担任西林联中的数学老师。文化大革命时期重视文体教学,为了抓体育,又被学校专门安排做了体育教师,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了不少的县级运动员。在西林家联中工作两年之后,又被调到北谢联中,继续任体育老师,两年之后,1974年调入莱山高中,从五级教到十级。在全县女子篮球比赛中,莱山高中获得过女子冠军,在田径比赛中,单项比赛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人数、次数都很多。这些成绩的取得,朱良农老师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和艰辛,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74年,朱良农老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75年入了党。朱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师表,闪闪发光,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朱良农老师对工作热心,对学生爱护帮助,团结同行,深受师生们的喜爱。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当体育老师,他都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博得了家长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朱良农老师的妻子姜梅英也是教师,夫妻二人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在祖国的教育战线上比翼双飞,更是有口皆碑,不愧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对模范夫妻。
朱良农老师对自己的女儿朱晓也给予厚望,并严格要求,女儿参加工作不久,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朱良农老师的侄子朱琳读大二时也入了党。她的外孙女陈一帆读大三就入了党,一家五代党员,真是党员世家!
在朱良农老师的家庭中,人人思想进步,全心全意跟党走,看谁先入党,谁就最光荣,互相比赛,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加入党组织,已经形成了家风。
由于朱良农老师工作突出,1993年调入七甲镇政府工作,先后担任纪检副书记、人大副主任,兼任土管所所长,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市劳模。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朱良农老师都认真、负责,严于律己,团结同仁,颇有口碑。
朱老师工作优异,家庭和睦,先后被评为文明五好家庭。
2008年,朱良农老师正式退休,退休不忘众乡亲,关心村里的发展,为村庄建设给与积极的帮助。本村硬化街道,他个人投资在5万左右。村集体或是人与人之间出现一些矛盾纠纷,他主动出面调解,解决了很多矛盾纠纷。
朱良农老师祖辈、父辈、朱老师一辈、下一辈、外孙辈,一家五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做出了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优良传统美德,勠力同心,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陈红花,字,晨虹,笔名,伊人,山东省龙口市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协会员,龙口市作协会员,学前教育大专学历。早年曾从事乡镇新闻报道工作,后改行。自2018年开始写作,作品曾发表在多家网络平台和纸质报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