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单车(小说)
文‖周围
傍晚时分,村前公路上驶来一辆灰色的面包车。二楞从车里钻了出来,四下里探头瞅了瞅,急匆匆卸下一辆桔黄色的自行车,杠在肩头,趁着夜色,一溜烟儿地小跑着冲进家中。
二楞父母去世得早,这个世上,二楞唯一的亲人就剩下爷爷了。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闯社会去了,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杳无音讯。
爷爷六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独自守着两间破屋和三亩多的薄地度日,唯一期盼就是活着的时候,二楞能回来给他养老送终。于是,每逢有人去城里,爷爷就要凑上去,拜托他们帮忙打听二楞的下落。
这次二楞终于盼回来了。爷爷自然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二楞还长了出息,给他带回来一辆自行车,说是孝敬爷爷专门给他买的。
但是,爷爷还是心生疑窦:那辆自行车不是骑回来的,而是被二楞喘着粗气扛回来的。而且,这辆车与他见过的自行车不大一样,车龙头和屁股上各有一块方形的像胎记一样的图案。
他问二楞究竟,二楞说,这不是一到过年了,自行车店里生意好,买车的时候太急,旁边有人一直催促着,就忘了向商家索要钥匙,走到半路才想起来,因此只得作罢。至于那两块胎记嘛,二楞说,如今是智能时代,有些东西说你也不懂。别打破沙锅问那么多,直管骑就是了。
第二天,爷爷亲眼看见二楞取来锤子和镙丝刀,三下五去二地橇掉了车锁,用力地把那个强拆下来的伤痕累累的铁疙瘩丢进门前的河沟,惊得几只鸭子水面上扑腾翅膀乱窜地跑。
二楞说,爷爷,这车现在可以骑了,只是没了锁,你就在村里骑骑吧。生地方怕别人偷走了。
爷爷说,嗯嗯,我知道,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有出过远门,骑这车也就在村里转转,最远也就去村南边的那块坡地里。
有了这辆自行车,爷爷俨然是一名杂技演员,一会儿村东头,一会儿村西头。有时还不用手扶车把子,看得人替他捏一把汗。超市打瓶酱油,村医务室取药,老哥们约打牌,爷爷都骑上那辆自行车。上了年纪的人都羡慕爷爷,夸二楞有孝心。从城里回到村里的年青人,却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当然,那种异样的眼神,爷爷是无法读懂的。高兴的爷爷也顾不上看他们的眼神。
春节过后,二楞又重整行装出发了。整个院落里,又只剩下爷爷和那样桔黄色的自行车。
几番春夏秋冬,爷爷就这样在村子里享受着夸赞,收获着眼神。而这一切,像自行车在村子里碾过的轨迹,显得那么平凡而自然。
爷爷已经记不清二楞自打上次送回来这辆自行车后,又有几年没有回来了。直至有一天,两名穿着制服的警察出现在他家的院子里。警察见到爷爷时,爷爷正骑着那辆桔黄色的自行车,从地里刨了一袋子红薯回来,满满当当地搁在前面的车篓里。
一名警察告诉爷爷,二楞因为涉嫌参与一起盗窃案被刑事拘留了。他们登门是为了告之情况,并入户深入取证调查,希望爷爷配合他们的工作。
爷爷的耳际猛然间响起了晴天霹雳。老半天,爷爷缓过神来,他急切地问道:同志,我孙子犯了什么法?警察说:你孙子二楞伙同他人撬开工厂财务室,盗取现金十多万元。按照相关程序,上个星期涉嫌盗窃刑事拘留了。现在关押在城东看守所。
另一名警察用审问口气说道:老先生,你骑这车叫共享单车,你知道吗?爷爷说,我那儿能知道?也没有人告诉我!我孙子说是他买的。警察接着说,老先生,我们希望你主动配合,共享单车你真的不知道?爷爷说,我今年六十三了,糊涂了,啥也不懂!
警察用置疑的眼神盯着爷爷十几秒钟,无奈地说,那好吧,我告诉你吧,老先生,共享单车是城市里各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地方提供给大家用的。人人都可以骑。所以叫共享单车。凡是破坏共享单车,私自拆装并据为己有的,都涉嫌违法犯罪,知道吗?
这回我知道了,爷爷说。爷爷开始内疚起来,这辆桔黄色的自行车,从它被扛到院子那天开始,就充满了疑点,真的怪他没有深入地追究下去,孙子这才从小错一步步酿成了大祸,他真是肠子都悔青了,现在祸事登门,可是为时已晚了呀。可他又纳闷起来,城市共享的东西,咱们农村咋就没有呢?
警察在屋里屋外地取证,最后也没有搜出什么,走了。屋里剩下惊魂未定的爷爷。他起先是为二愣落泪,等几滴干涩的老泪淌干了,心肠开始变硬。他心里想,我这把年纪,一身的病痛,还要种三亩多的土地,有谁心疼我呢?从小到大就教育你二楞,害人的事情别干,有毒的东西别吃,光明大道千万条,你不走偏要去犯法,我也管不了,收几年监也好,让政府管管你吧。
爷爷心肠这么硬起来,在苍老的爷爷面前,在孤苦伶仃的爷爷面前,二楞的事瞬间就不算什么事了。现在,摆在爷爷面前最紧要的一件事是:那辆来历不明的自行车该如何处置?警察只告诉这辆车是非法所得,没有明确怎么办,最终也没有带走,仍停在空旷的院子里。
爷爷突然记起那自行车的在城里有个名字,叫共享单车。爷爷想,如果这辆自行车我从此不再独占骑用,村里人都可以骑,那不就没事了吗?不行,村里人多,这车要真是谁想骑就骑,保准不出半年就会压坏了。爷爷思考着,最后把骑车的对象定在六十岁以上。他掰着指头数了数,村东的铁匠大哥,村西方的蒌子叔,隔壁半吊子,算算也就那么十来个人。
第二天,爷爷召集开会。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好几年来第一次聚在了一起,更令他们高兴的是,他们从此转身变成了小黄车的共同的主人。
再后来,村子里每天可见小黄车旋转忙碌的身影,空气里飘荡着许多笑声。当然,笑声中,也有年轻人羡慕的笑声,这帮快乐的老年人给了他们许多美好的展望。
有一天,后山上爷爷的坟冢前,跪下一个痛哭悔罪的年轻人。七八座坟冢很有秩序地盘踞在大地上,摆得像一个圆圆的钟表盘。中间的空地上,杂草丛生。人们隐约可见正中间躺卧着一辆破旧生锈的桔黄自行车,前后各有一块胎记的那种。
作者简介:周围,原名周学齐,男,湖北红安人,毕业于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1996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诗歌网》《中国乡村》《今晚报》《辽宁青年》《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等军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报道、小说、诗歌、评论300余篇,20余万字,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