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名相——狄仁杰
清风明月
2019年11月2日 20:41详情
大唐名相——狄仁杰
聂绪良
大唐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第五年,即公元630年,西域楼兰故国灭亡了,也就是在这一年,在山西并州太原出生了一个男孩,男孩长大后以明经及第,做了唐高宗李治的臣子,后来又拜相辅佐武周女皇武则天,为大唐、武周及其子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人是谁?他就是一代名相——狄仁杰。

年轻时候的狄仁杰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当他通过了明经科以后,被授为汴州判佐,后来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公元677年左右,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他很能干,在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案件牵扯一万多个人,但没有一个人喊冤叫屈;因处理案件有功,狄仁杰后来改任侍御史。公元679年,狄仁杰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后随李治巡幸汾阳宫,充任知顿使,他成了李治的心腹之臣,那年,狄仁杰49岁。公元686年,狄仁杰遭到别有用心的朝廷官员或同僚的陷害与打击,他被外放为宁州刺史,他在宁州干得有声有色,颇有政绩,也深受百姓的爱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时,到了宁州后,听到当地百姓对狄仁杰的一致称颂,他便向朝廷推荐了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公元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使,他立即奏知朝廷,焚毁淫祠一千七百余所,净化了江南社会风气,也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不久,狄仁杰又改任文昌右丞;9月,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在豫州因宰相张光辅纵容部下对百姓大肆勒索,他正言斥责张光辅,称其罪甚于越王李贞,因而得罪于张光辅,并为此遭弹劾被贬为复州刺史。公元691年9月,狄仁杰由洛洲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公元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在狱中,狄仁杰用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设法送给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持帛书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亲自过问,狄仁杰得以免死,但被贬为彭泽县令。 此后,武承嗣多次请求武则天诛杀狄仁杰,但武则天 爱惜狄仁杰是个奇才,就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狄仁杰从而得以侥幸地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公元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就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狄仁杰到任后,让百姓返乡耕田,敌人听说狄仁杰重新被启用,不战而退。公元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公元698年,突厥南下侵扰,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突厥军,但没有追上,只得退回河北,后被武则天任命为河北道安抚大使,令其安抚河北;狄仁杰奏明武则天,要求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安居乐业。公元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受到的恩宠冠绝当朝;只可惜,就在这年9月,狄仁杰不幸病逝,享年71岁。

一代贤相狄仁杰因病就这样走了,而且离开我们一千三百多年了。一千三百多年来,后人一直没有忘记这位武周的贤相,不会忘记他的聪明和智慧,更不会忘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恩德。现在又到了评价他的时候了,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但不管如何困难,还得必须努力克服这困难。首先说,狄仁杰是封建社会里最优秀的宰相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一生的从政时间很长,他的从政经历也非常丰富;他有时在地方做官,有时又在中央做官,他有时干行政工作,有时干司法工作,有时又从事军事活动;但狄仁杰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担任何职,他都是积极而为,尽职尽责,没有丝毫的懈怠,而且都会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李治在位期间,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给司法审理,王本立终被治罪;后来,狄仁杰又弹劾韦机,韦机被李治免职,自此朝廷风纪肃然。将军权善才、范怀义误砍李世民之陵墓上的柏树,论罪应当免职,但李治盛怒之下却要处死他们,在狄仁杰等人的极力劝谏之下,免去二人的死罪,从而大力维护了国家的法度。越王李贞之乱后,武则天为惩治乱党,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并且密奏武则天为犯人求情,犯人被赦免死罪,改为发配丰州。在豫州时,狄仁杰直责宰相张光辅:“您亲率三十万大军平定叛乱,但却不能约束士卒,反而纵容他们对百姓施暴。越王李贞祸乱河南,在死了一个李贞,却又生出了一万个李贞。那些被胁迫造反的人主动放弃城池,归顺朝廷,您为何要纵容贪功的将士去追杀这些人呢?您就不怕怨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吗?我如请来尚方斩马剑,必要斩杀你这罪人,到时我就算是死,也心甘情愿。”狄仁杰被诬陷下狱时,御史台酷吏王德寿对他道:“您曾与杨执柔同在礼部为官,我想请您攀杨执柔入狱,作为我升迁的台阶,可以吗?”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如此不义之事。”他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由此可见,狄仁杰正直勇敢,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敢于主持正义,他真是一位有骨气之人。狄仁杰举荐奇才张柬之,张柬之被提拔为洛洲司马,后在狄仁杰的极力推荐下,张柬之被任命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张柬之为宰相。狄仁杰不顾亲友的劝阻,请求武则天赦免契丹降将李楷固、骆务整,武则天于是赦免了二将。狄仁杰的一生,宦海浮沉,其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狄仁杰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帮,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所匡正,对大唐,对武则天,对大唐的子民,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真不愧为一代贤相,真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其次,狄仁杰是对武则天,对大唐,对国家,还有对大唐的子民,都无比忠诚的人。因李治有病或者从政无能,武则天逐渐取而代之,但武则天登基以后,朝野上下并非风平浪静,而是暗流涌动,汹涌澎湃。狄仁杰对武则天却并没有谋反之心,而是忠心耿耿,与其说是对武则天忠诚,倒不如说是狄仁杰对大唐,对武周, 对国家,还有对大唐的子民是无比的忠诚;因为狄仁杰深深地明白:天下人若都反武则天,那必将天下大乱,无数的黎民百姓必将又会陷入战乱之中,这是狄仁杰绝不愿意看到的,以狄仁杰的聪明才智,他是一定会料到的。所以说,狄仁杰必须要对武则天绝对忠诚,他必须竭力尽职尽责的辅佐武则天,他必须辅佐武则天把谋反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他必须尽心尽力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别无选择,他必须做一位对武则天,对大唐,对武周,对国家,还有对黎民百姓,都无比忠诚的人,这是他狄仁杰的宿命。狄仁杰对大唐的忠诚日月可鉴,他犯颜直谏武则天,极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大唐社稷得以延续,为大唐,为黎民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三,狄仁杰是一位富有高度智慧的人,是一位品德极其高尚的人,是一位敢于讲真理的人。狄仁杰的学历并不高,他不是进士,他只是过了明经科,但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法律制度;其在任大理寺丞任期内解决了诸多案件,因此其有“神探”之美誉;狄仁杰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的积压案件,案件牵扯的人数达一万之众,但无一人诉冤,这充分说明狄仁杰真是一位富有高度智慧的人。狄仁杰在辅佐武则天的几十年里,他非常清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但他绝非是世故圆滑之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狄仁杰敢犯龙颜,敢于同邪恶势力勇敢的斗争,甚至将自己的生命置之不顾;狄仁杰敢于直责当朝宰相张光辅,敢于一次又一次弹勀当朝的贪官污吏,敢于严厉斥责王德寿,并以头撞柱且血流满面,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他是一位非常正直勇敢的人,一位勇于维护法度的人,一位敢于坚持真理的人。狄仁杰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就是凭他的高度的智慧和才干及其高尚的品德。第四,狄仁杰是一位非常有度量的人,也是一位知错能改的人。武则天曾经问狄仁杰:“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中伤你,你可知道他是谁吗?”他却回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叹服;狄仁杰说得真好呀!的确,他真是一位有度量的人,其真不愧为一代贤相。狄仁杰为了拜相,曾经三番五次排挤前宰相娄师德,当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是娄师德写奏章举荐他做宰相时,他感到非常惭愧,他终于认识到:这一次,他真的错了。真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呀!

纵观 狄仁杰的一生,其秉承了以民为本、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宗旨。总之,后人是不会忘记这位大唐贤相的,历史更不会忘记的。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日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聂绪良,男,笔名、微信名:清风明月,山东省新泰市人。自幼酷爱文学,从十五六岁开始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上师范时是学校文学社的骨干,每次校刊都有作品发表,邮编:271208.常用电话:15621377587.腾讯邮箱:3249384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