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大鼓
遗嘱
作者‖凤鸣之
火红的太阳照满天,
山青水绿桃花源。
大路上走来人两个,
一位是连长一位是指导员。
看年龄都是六十多岁,
(白:那位说了,哪有这么大岁数的连长指导员?)
唱:我说的职务是四十年前。
他二人今天带着贺礼,
要去前边的大河湾。
大河湾有位王老汉,
名子就叫王大船。
是烈士王小船的亲生父,
八十寿诞就在今天。

提起烈士王小船,
老连长热泪盈眶忆当年。
当年的情景又重现,
王小船在连里当通讯员。
年龄只有十八九,
生龙活虎气质不凡。
那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士们开赴前线斗敌顽。
猫耳洞里同甘共苦,
排雷区冲锋陷阵肩并肩。
那一日敌人发射炮弹,
一块弹片击中王小船。
顿时那王小船血流满面,
原来是一弹片将他洞穿。
因此他壮士未酬身先死,
马革裹尸葬边关。
胜利日将士们班师回国,
连长召开大会作动员。
要替死去的战友来尽孝,
赡养烈士父母的责任要承担。

从此后每一年都集资捐款,
然后由连长指导员分别往各家寄钱。
开始是一人三五元七八元不等,
而后是三五百七八百甚至一千。
到如今已经是四十载,
纵然是战友们,
大都已复员,
分散在祖国各地东西北南
可这一约定从未食言。
想到此老连长十分感慨,
战友情血染红重如泰山。
几位烈士父母大多过世,
如今只剩下王小船的父母尚平安。

老连长指导员一边走一边唠,
转眼间来到了大河湾。
对面迎来人一个,
原来是村主任名叫王涵。
十年前来祝寿曾经见过面,
今又见热情握手相互寒暄。
王主任说:
请二位到村委会稍坐片刻,
我有话对二位细说周全。
转身來到村委会,
王主任沏茶端水又递烟。
然后开口把话讲,
王大爷王大妈昨夜已归天。
他二老身子骨一向挺好,
也就是这两天偶感风寒。
昨晚上我还去探望,
大爷说梦见儿子要接他去部队团圆。
谁曾想今早上我又去看,
不幸是二老双双赴黄泉。
二老走的没有一丝痛苦,
脸上还掛着幸福笑颜。
桌子上留下遗嘱一份,
看上去是早已备好放在身边。
王主任随即递上遗嘱,
老连长接过来泪已涟涟。

遗嘱说:
连长指导员见字如面,
你们待我二老像亲儿一般。
几十年如一日时时掛念,
年复一年给我俩寄钱。
年壮时我二人能自食其力,
我打渔她种地日子不算难。
况且还有政府抚恤款,
村委会乡亲们也都照顾咱。
托儿福我俩健康没啥大病,
也不用住医院没花什么钱。
四十年所寄款我一分都没动,
笔笔相加都存银行里边。
总共是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七元整,
请你们取出来替我们偿还。
战友们情深似海我们永记,
但是我们怎能花那血汗钱。
小船他地下有知也会支持,
如有来生与战友们再结金兰。

看到此老连长一声长叹,
好一个伟大的父亲义薄云天。
转过身与指导员商量怎么办,
决定把寿宴改葬礼办的莊严。
要为二老披麻戴孝,
要为二老扛灵扶棺。
要用这笔钱买块墓地,
余下款全部都捐给大河湾。
替烈士为家乡建设出份力,
让二老高风亮节代代相传。
这就是烈士为国捐躯血染风采无限,
烈士父母品德高尚与人民軍队共同谱写一曲感天动地新诗篇。
(根据都市头条井冈山原创发表群周冬柏散文《还原》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