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有多远,心路就能走多远
陶玉山

“我还想再去南极,但我决定以后不再去了。”这是王力丽新作《南极的诱惑》一书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话。那种悲悯情怀,那种欲言又止的眷眷心迹显露无遗,让人不由地想起了南朝江淹《别赋》开头的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还想到了德国大哲学家莱辛的名句“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因为爱,所以远离,甚至诀别。这与“窃以为,这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也使得整本书的内涵丰厚了许多,实质内容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有人说过:热爱旅行者,必然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此言不谬。对一个有头脑、有心者而言,旅行会改变心态,让你看到不一样的自然;旅行更可以开阔视野,让你明白大千世界无奇没有。人在途中,心随景动,梦想引路,有多远,走多远。一步一步,一路走来,把足迹串成生命线,在不时地发现、撞个满怀的久违的激动愉悦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感受所遇所见所闻,大开大悟般,让自己认识到有些东西远远重于满足眼欲,更有些东西失去不来。潜移默化一样教会你成长,教会你从无字处阅读书,使得你成为与以往不同的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旅游的魅力各有各的体会见解认识,真得是一言难尽,语不能及。就像时间悄无声息,却能改变许多东西。而不仅仅是奇异风光的见证者,能够让自己的思想意识心理素养得到提高升华,则是真正旅游者所追求向往的。
我无意去谈或评论这本书五十多篇美文的切身感受启发,更不会说那些相映成彰、互为补充的图片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这些东西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体会的。我只是说这本看上去不太厚的游记一样的书之所以打动我,让我一气呵成地读下去,是作品的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内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古人写文讲究用笔要有情,“赋到沧桑句便工”。那些冲口而出,不假妆砌的语言,就像和作者坐在一起聊天,让人倍感亲切,真的是有“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意韵,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很熨帖。在赏心悦目的文字阅读中,那些文字背后的东西悄然浮现,仔细咂摸,别有意境,好多描写叙述虽然平白如话,但晓畅如水,“秋水文章不染尘”,美妙得难以用语言形容,美妙得让人心颤,如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真得达到了《文心雕龙》所强调的“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的要求。由此对古人所言的“功夫在诗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文如其人,文贵洁净。一个人只要真诚心纯,总能打动人的。
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写得真好。提起脚步,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那种随心所欲,想想都是妙不可言,极为生动的。而旅游或出去走走最为忌讳的应该是宋代大家朱熹所说的“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这种情况。杨万里在谈读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能读书’者,否也”。虽然这位大诗人谈的是读书,我想也适合于旅游爱好者的。凡为过往,皆是序章。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游的本身。旅游必须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自己的观点认识。如果有感悟,那就更好了,起码不虚此行。
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推窗望去,一场秋雨过后,空气中便有了萧瑟的味道,带着凉意的微风将路边的行道树渐次浸染泛黄;更有那落叶纷飞。秋意渐浓,蝉噤荷残,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又是一年秋。真得如同苏轼所言“天气乍凉人寂寞。”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氛围,阅读《南极的诱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已经读完,心还在书中,还在南极这个对我来说无限遥远的地方,不由地想起了海明威不朽之作《老人与海》的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