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那片保护区
陈德军

九月下旬,有射阳之行。射阳县在江苏省盐城市,东临黄海,相传“因精卫填海而成陆,由后羿射日而得名”。唐朝以前,射阳为茫茫沧海。南宋建炎二年,黄河“夺泗入淮”后,带来大量泥沙,在海区淤积,海岸不断向东推移,明代后逐渐成陆。
上午在海河镇参加文学活动,下午去丹顶鹤保护区采风。海河镇,因河而得名,百里海河穿镇而过,低吟浅唱潺潺入海。一入丹顶鹤保护区,即看到丹顶鹤塑像,一只低首觅食,两只振翅欲飞,颇为逼真。鹤像后方是一座蓝色建筑,形似千纸鹤。
乘游览电车,沿水泥路中速行进,穿过一段树阴,路两边豁然开阔。左边是水面和苇丛,右边也是水面和苇丛,典型的湿地景象。途中有小亭和亲水栈道掠过。
车在一丁字路口停下。眼前的路较宽,由青砖铺就。踏上砖路,行不久,朝左侧看,水面后是苇丛,芦苇颇高。深秋时节,苇穗如云,苇叶变暗,但苇下的鹤影却靓丽可见。较远处有一小岛,岛上有树,郁郁葱葱,树间可见白色点点,丹顶鹤、白鹳、白鹤、白鹭、白头鹤等,共栖此间。
丹顶鹤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东亚地区特有的鸟种,又因其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忠贞、长寿之寓意,因此称其为仙鹤,视为神鸟。每年冬天,大约十一月份,成行成队的丹顶鹤会来此地过冬,春暖花开时再返回松嫩平原。射阳县因此被称为鹤乡,又名丹顶鹤第二故乡。现在是九月下旬,野生鹤大多还没到此处,这里的鹤与鹳,应该属于人工训养吧?

继续前行。行不久,至养鹤区。刚到,便听工作人员大声提示:“往后站,鹤要放飞了!”话音儿未落,七八只丹顶鹤呼啦啦腾空而起,伴着一片惊叹声,它们先在低空盘旋,很快前呼后应地飞向高处和远处,让人想到“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豪迈意境。丹顶鹤优雅的姿态、黑白分明的身影,清新圣洁,惊讶了所有人。
约一分钟后,丹顶鹤相继飞回,落在我们身旁的草地上,有的觅食,有的相向着振翅起落,似争斗又像嬉戏,好一份悠闲自在。于是,我们或个人、或结伴,纷纷以丹顶鹤为背景,不停地拍照,直到拍了“全家福”,才算过足了瘾。
看过草地上的鹤,我们来到鹤棚区。棚体均为铁网式,棚中各鹤清晰可见。除丹顶鹤外,另有黑鹤、白鹤、灰鹤、白头鹤等,种类颇多,大开眼界。四年前,我去东北,路过齐齐哈尔,那是丹顶鹤的第一故乡。火车在广袤的湿地旁疾驶,我一路向外眺望,希望能看到一两只丹顶鹤,但始终未能如愿。这高傲、敏感的精灵,怎会与火车噪音相伴?应该都藏身湿地深处吧?现在,在射阳,在海河镇,在丹顶鹤的第二故乡,我终于看到它们,心中能不兴奋?!

丹顶鹤步态优雅,其腿细长无蹼,走路不像白天鹅那般摇摆,跳起舞来翅膀微张,轻松一跃,高可过丈,低亦盈尺。有时它们引颈高鸣,引来众鹤伴舞。那种感觉,正如文友石中华所言:“白衣雅洁,赤色为顶;翎羽涂墨,高雅典重;身姿凌然,仙家精灵;振翼翩翔,环空而行;翔姿勃发,绚丽生景”。
继续前行。解说员一路讲解。路两边依然是湿地,看不到边。那一座蓝色建筑,时隐时现,从远处看,随观察角度不同,形态也发生着变化。“你们再晚来两个月,会看到很多野生鹤。”解说员说,“那时,成百的鸟在这里飞翔、栖息,场面壮观、靓丽。”
约十分钟后,游览电车在徐秀娟塑像旁停下。徐秀娟的事迹,我早有耳闻,还有那首歌也听过很多遍——“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个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留下一首歌……”。恕我寡闻,原以为“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松嫩平原,现在才知道,不是在东北,而是在此地,就在这片湿地中,在湿地里的一条小河边。
徐秀娟是徐家的长女,大学毕业后,她主动放弃繁华都市,到扎龙自然保护区,接替父亲徐铁林做养鹤人,她对丹顶鹤的习性十分熟悉,除了在东北养鹤,她还受邀来到盐城、来射阳从事丹顶鹤育护工作。当年她怀揣三枚鹤蛋,用体温护卫着,辛苦坐车三昼夜,才来到黄海之滨。养鹤非常辛苦,除担水、配食、喂鹤、清扫鹤舍外,还要诊治与护理病鹤,每天还要放鹤,让它们活动筋骨、亲近自然。幼鹤外出,玩得高兴时很容易走失,若不及时找回,有可能被猛禽捕食。

那天,有两只幼鹤迟迟不回,徐秀娟在芦苇荡蹚着水找了一天。第二天早饭没顾上吃,她又出去寻找,一直寻找到下午五点。有人说,听到西边有幼鹤的叫声,她不顾疲惫又去寻找,结果滑进沼泽中,没力气再上来,牺牲时年仅23岁。
站在徐秀娟塑像下,我凝神静气。高台上的徐秀娟,正张开双臂,左手指向前方。她身旁有两只鹤,一直静立,一只振翅远望,这就是她苦苦寻找的那两只鹤吧?徐秀娟神态安然,嘴微张,直视前方,似乎在与丹顶鹤对话,又像为这两只鹤指引方向,一幅人鹤和谐的温馨画面。徐秀娟去世两年后,作曲家解承强把她的故事写成歌,由朱哲琴唱红了大江南北,令无数人感动。
此时,天空有些阴沉,徐秀娟塑像后面,云色有灰有黑,水墨一般,浑然一体,布满了天空。我忽然想到,从射阳县城来海河镇的路上,本是白云蓝天,车行至半路时,天空突然涌来黑云,哗哗哗下了场急雨,像是老天也被徐秀娟感动。不一会儿,雨过天晴,空中布满了鱼鳞云,像硕大的孔雀在开屏。车内凄美的曲调一直在回荡:“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徐秀娟塑像不远处,有一组黑色丹顶鹤群像,大概七八只,有的振翅欲飞,有的引颈高鸣,怡然欢悦,栩栩如生。徐秀娟所指的方向,大概就是这里吧?她在指引那两只鹤回家。但她自己却永远回不了东北老家。
徐秀娟有个弟弟叫徐建峰,当过兵,退伍后在齐齐哈尔市某大型国企工作。徐秀娟牺牲后,在父母的劝说下,徐建峰回到扎龙接替姐姐做起了养鹤人,一干就是18年。有一天,徐建峰发现湿地核心区有个鹤巢,丹顶鹤正繁育孵化,他发现附近有“荒火”,担心会烧了鹤巢,便骑着摩托车去看护,不料摩托车失控,他一头扎进沼泽里,再也没有出来,那年他只有47岁……

看罢徐秀娟塑像,沿环形路继续前行,去丹顶鹤主题馆,即那座深蓝色千纸鹤建筑。一路上仍是芦苇和水面。进入馆内,看到厅中央有一组群鹤塑像,共十一只,一律白羽、黑颈、丹顶,均在仰天长鸣,名曰“群鹤迎宾”。
丹顶鹤主题馆共四个展厅,分别为鹤之源·仙鹤探秘、鹤之境·湿地遨游、鹤之魂·文化寻踪、鹤之友·生态园梦。“鹤之源”展厅中“双鹤对鸣”“鹤之家族”等场景,让人充分感受到丹顶鹤的爱情与亲情。丹顶鹤是一种忠贞、负责任的禽类,为一夫一妻制,雄雌共同参与孵蛋,平时以一家三口生活,迁徙季节众鸟才群居一处。
看“鹤之境”展厅图文资料,可了解丹顶鹤的成长奥秘,领略了九曲蜿蜒的湿地风光。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地跨射阳县等五县(市),是盐城市乃至江苏省的重要生态名片,每年有600-1000多只丹顶鹤、近300万只鸟来此越冬。
步入“鹤之魂”展厅,走进了灿烂辉煌的鹤文化世界。传说中的仙鹤即丹顶鹤。丹顶鹤的舞姿很美,动作丰富,或伸颈扬头,或曲膝弯腰,或原地踏步,或跳跃空中,其舞蹈由几十个、几百个动作连续变幻,有机结合在一起,表达着友好、爱情、炫耀、恐吓、闲适、欢快等不同含义。丹顶鹤的叫声不仅是为了传情和联络,也用来表示骚动和警戒。 讲解员说,丹顶鹤高亢、宏亮的鸣叫声,与其特殊的发音器官有关。它的颈长,鸣管也长,长达一米以上,是人类气管长度的五六倍,末端卷成环状,盘曲于胸骨之间,就像西洋乐中的铜管乐器一样,发音时能引起强烈的共呜,声音可传至三五公里以外。
丹顶鹤和白天鹅都属于鸿鹄类飞禽。人们歌颂它、赞美它、神化它,也许是出于自身的精神需要吧?单就唐朝诗人而言,就有不少描写丹顶鹤的诗句,如“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郑谷《鹤》)“瑞羽奇姿踉跄形,称为仙驭过青冥”(薛能《答贾支使寄鹤》)“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等。古人认为,丹顶鹤的美,在于它整体上的和谐一致,在于它典雅风流的气质,看了即让人难忘。
来到“鹤之友”展厅。此处场景,蒿红似血,苇绿如玉,蒿、苇之间,有鹤类悠闲其中,让观赏者仿佛置身滩涂湿地中,有很强的带入感。最触动我的是徐秀娟烈士的蜡像。她半蹲在芦苇丛中,正与一只鹤对视,脸上是朴实、欣然的笑容、眼里充满了温情与慈爱。她留着齐耳短发,穿一件黑长裤和宽花条毛衣,毛衣外是一件微红色上衣。
“说到这件上衣,”解说员说,“还有个小故事:当年我们把秀娟的蜡像拍成照片,寄给她父亲,她父亲便寄来这件上衣,嘱咐我们一定要给她穿上,他说东北的冬天很冷,给娟子穿上这个褂子,别冻着她。”听到这里,我的心再一次被触动。我也是个父亲,我深深理解一个父亲的怜女之心,他在思念他的长女。
徐秀娟牺牲后,那两只贪玩的丹顶鹤飞回来,在徐秀娟身边徘徊,不停地低下带着红冠的头,用长长的喙整理着她湿淋淋的衣服。秀娟的遗体下葬后,它们仍时常站在坟头上鸣叫,向她倾诉着心中的思念。传说从秀娟去世那天起,远在东北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赖毛子”(那也是秀娟疼爱过的丹顶鹤)变得郁郁寡欢,一天到晚朝着南方悲鸣,不久后竟无疾而终。
徐秀娟的侄女、徐建峰的女儿徐卓,原在东北农业大学攻读园艺,父亲去世后,她转学到姑姑曾就读的东北林业大学,专修野生动物保护。学校想保送她读研,被她拒绝,毕业后毅然回到扎龙,成为徐家第三代养鹤人。
在返回射阳县城的途中,车内又响起熟悉的旋律:“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只有片片白云悄悄落泪,只有阵阵风儿为她唱歌,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里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也是徐秀娟的第二故乡。徐秀娟深爱着丹顶鹤,丹顶鹤装扮着大地、点缀着天空。——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便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都说好儿女志在四方,单只有胸怀宽广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如此信仰坚定的优秀儿女。徐秀娟对鹤的那份爱是真诚的、圣洁的、是发自内心的、是天地之间的大爱,她把全部的爱和生命都献给了丹顶鹤和环保事业。她的牺牲必能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她在以实际行动激发人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一位文友说,我们缺少一种仪式,应该在徐秀娟烈士塑像前默哀、鞠躬或敬礼,我深有同感。我甚至想去看看她的墓地,看看吞噬了她生命的那条小河……
我这样想着,不自觉地朝窗外看了看,我看到了蓝天上的白云,一片又一片,仿佛无数只硕大的丹顶鹤,正伴着车子前行,它们好像也被车内的歌声感染,依依不舍、不忍离去。我在想:秀娟啊,如果你在天有灵,看到丹顶鹤对你如此深情、如此感恩,看到此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各类动物被保护得越来越好,看到一批又一批人来这里看鹤、看你,你内心一定十分欣慰吧?
【作者简介】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禹城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当代小说》《望月文学》《当代散文》《鲁北文学》等报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