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气闲吟
作者: 董雪琼(四川)
(一)立春随笔(步韵林峰会长)
年复春临冷气收,微风抚面望江流。
梅盈枝上清香远,鸟唱林间曲径幽。
暖日凝眸观美景,红霞映水棹轻舟。
东君欲醒群花放,何怕青丝换白头。

(二)雨水(步韵林峰会长)
唤醒东君未觉寒,娇花妩媚耐人看。
千堤嫩柳随风舞,百鸟欢歌谱曲弹。
雨霁鸳鸯情切切,舟行江水雾漫漫。
挥毫欣把春光驻,墨润香笺不卸鞍。
注:这里不卸鞍指春回大地不停地吟诗作赋歌颂春天的美好时光。

(三)惊蛰(步韵林峰会长)
云携暖日挂苍天,几树黄莺扰午眠。
竞艳娇花摇倩影,通幽曲径出清泉。
依亭尽赏江堤柳,执笔轻描陌上烟。
喜看山河多锦绣,一帘春色映窗前。

(四)春分(步韵林峰会长)
谁将昼夜细平分,晴霁风和见彩云。
最喜江堤新柳发,犹欣圃草雅香熏。
东君着意裁山水,墨客挥毫画竹枌。
一卷丹青迷醉眼,娇花蝶梦竞头军。

(五)清明(步韵林峰会长)
初开晓雾彩霞明,树上频传鸟语声。
身舍尘嚣添惬意,心离案牍忘愁城。
倚亭凝望堤边柳,赏景将书画里情。
一缕春香融笔墨,浮华淡却世何争?
(六)芒种闲吟(步韵林峰会长)
叠翠群山更郁苍,圃园桃李挂青黄。
鸟登枝上欢声语,风拂河边碧柳扬。
菡萏凌波凝雅韵,鱼蛙戏水醉红妆。
闲时绿绮清歌婉,谱曲吟诗兴未央。

(七)夏至赏荷
夏至来临暑气生,时逢绿伞向天擎。
良朋赏景湖边聚,碧水摇舟踏浪横。
霞染娇姿凝粉面,风吹红袖起歌声。
莫言六月无春色, 菡萏飘香亦醉情。
(八)临近大暑四川暴雨不断随笔(步韵林峰会长和诗)
近伏恰逢暴雨时,千江洪水世人知。
汶川山石逐坡滚,九寨蓝湖倾坝离。
欲盼彤云盈皓宇,摘来明月赋新辞。
益州儿女坚持住,晴霁清风点秀眉。
注:益州,四川别称。

(九)处暑有感(步韵林峰会长)
(1)
风摧草木送秋声,远岭衔云白水横。
蝉噪枝头三伏去,露凝桑陌四时更。
娇荷映水留清雅,金菊含香醉晚晴。
犹盼佳期相聚日,与君同享玉蟾明。
(2)
陌上寒蝉噤噪声,风吹老柳乱枝横。
谁言梓里容颜淡,犹见金英春色更。
水映残荷连白玉,香凝丹桂又初晴。
最期同尔吟诗韵,绿绮轻弹共月明。
(十)处暑随感
时逢处暑热难消,皓宇骄阳似火烧。
只道凉风应爽气,谁知桐叶渐衰凋。
犹将秋韵诗中赋,且把春光梦里邀。
待到花开香溢远,与君相约度逍遥。

(十一)立秋前随笔(步韵林峰会长立秋和诗)
时近初秋暑末消,炎蒸九地火云烧,
风摇老柳蝉声急,水映新荷绮梦遥。
最盼甘霖滋墨菊,还期雅韵化金飈。
与君同沐斜阳下,结伴红尘不寂寥。
(十二)白露随感(步韵林峰会长)
举目苍山薄雾流,清凉气爽聚斑鸠。
菊盈阡陌香凝露,霞染陵江客上楼。
篱舍近前丰硕果,藕花深处木兰舟。
金风抚面怡心醉,最盼携卿过仲秋。

(十三)秋分时节赏野菊有思(步韵林峰会长《秋分》和诗)
野岭黄花世不争,尘嚣远去自心平。
临风吮露摇诗意,倚涧观云枕水声。
蹊径盈姿霜里醉,晨阳斜影雾中明。
谁言梓陌无颜色?一卷丹青作佩缨。
(十四)步韵林峰会长《寒露》
节至深秋夜渐寒,凉风吹面觉衣单。
阶前墨菊凝珠露,宇上繁星拱玉盘。
最感清霜云鬓肆,犹欣宋韵寸心安。
闲窗绿绮舒情意,且把浮华一笑看。

(十五)霜降来临念故人(步韵林峰会长《霜降》)
草木霜摧叶渐调,暮秋长夜冷萧萧。
菱花镜里容颜瘦,香枕衾中绮梦遥。
去岁君陪观墨菊,今朝谁与种朱蕉?
韶光易逝如烟去,唯有唐风慰寂寥。
注:朱蕉是一种很美的观赏植物。

(十六)步韵林峰会长《立冬》
南国临冬雪降迟,边陲大雁早飞离。
霜寒肆柳侵蒿草,露冷凝珠滴玉枝。
晚菊盈姿犹似我,吴笺赋曲恰如斯。
闲吟一阕融情暖,也胜清风抚面吹。

(十七)小雪随感(步韵老师和诗)
寒风唤醒那枝梅,欲待芳菲韵渐回。
柳岸芦花银絮泛,丛林冷露玉姿催。
吾行石径观山水,舟荡江波叠浪堆。
移步高楼鸿影杳,犹期与尔论瓶罍。
(十八)步韵林峰会长《大雪》
又是寒冬数九天,深居陋室不知年。
轩窗骤冷冰花结,炉火升温玉镜怜。
把酒三杯书汉韵,拈词一阕展吟鞕。
何嗔岁月容颜老,诗若清风枕梦眠 。
注:吟鞭,出自《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解释为诗人的马鞭。多以形容行吟的诗人。

(十九)冬至有感(步韵林峰会长《冬至》)
倍觉深冬冷,犹知白昼长。
梅枝春欲信,轩苑瓦添霜。
日落苍山暮,风吹薄雾茫。
勿须嗟岁月,待燕绕檐梁。
(二十)小寒闲吟
腊蕊新枝绽,柔情瑞雪同。
凝眸飞玉蝶,翘首待归鸿。
万树琼花白,千山绿韵穷 。
凭栏望远岭,最盼与春融。

(二十一)大寒随笔(步韵林峰会长)
晓雾初开天地宽,轩庭腊蕊傲冬寒。
香盈陋室心陶醉,韵入清词墨未残。
笔底诗情书我意,笺中山水寄歌坛。
还期日暖和风送,梅与春花一并看。

作者 董雪琼,女,网名:梅雪情缘,笔名:梦雪飘飞,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喜爱古典诗词,现任香港诗词论坛中华女子诗词词版、南浦古韵版块副首版。作品散见于经典文学、《中华诗人千家诗》、《中华古韵》、《漱玉》、《中华诗词》,《香港诗词》、《香江诗潮》、《马鞍山诗词》《广元诗词》等网络媒体。秉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曾荣获中国“普安红”全球茶诗征集赛古典诗词优秀奖,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铜奖。

